整容日记观后感
整容日记观后感
电一影《整容日记》中,女主人公整成“大眼睛高鼻梁尖下巴大一一一乳一一一房”。别说,运气来了。她终于找到了好工作,与喜欢她的男人结婚。电一影最后画面,左边与右边坐着美貌的夫妻俩,中间的儿子传承父母原本的丑样。大人的美与小孩的丑对比明显,观众大笑。
一笑过后,我想,电一影到底在宣传什么否定什么昭示什么?
电一影中,高材生的她因为外貌丑而找不到工作,屡屡碰壁。她不甘于受歧视,怎么办?整容。这是生存的需要。而她的同窗好友也如此。是不是身一体也需要美来衡量?是的,电一影反映社会现实中,身一体的丑不仅会造成限制,还 剥夺了求职的希望。她们意识到,没有美貌等于没有被录用的可能。即使有才干与学识也不行。要问何苦呢?让自己身一体器官挨刀受罪?剧中人开始是被形势或者社会所迫,最后变成自个主动去做的行为。也是虚荣心作怪,经历变容,地位荣誉金钱等会随之而来。
我们的社会,似乎更注重于外在形式,对于人自身的素质与一一一精一一一神的追求根本不看重。什么人格、品行、学问、道德,似乎都屈居其次。人们一习一惯了用自己的眼睛来判断。想起多年前,翁虹主演的《整容》,那部电一影,翁虹整容以失败告终,电一影似乎说,不要整容,看看后果是什么。而本剧,女主人公的父老乡村倒是将整过容的她当成明星看待,纷纷要求签名。人们似乎接受了整容,喜欢了改变后不真实的美。我们处于病态虚伪的时代,人没完没了的折腾追求美,其实就像一个竞争中的产品,生怕被淘汰。我想,剧本创作者实际是要批评此类现象的,以女二号为例,她将心思与一一一精一一一力用在整容上,结果晕倒街头,是不是从另外一个侧面说着整容的风险或者本身做法不可取?
确实,整容,不可龋
首先,整容失去自我,扼杀个一一一性一一一。将每一个有个一一一性一一一有特色的人整成同一类人,缺少了个一一一性一一一。整容后,鼻子只是别人眼光中的高鼻梁甲,下巴只是那个瘦削的明星乙,最后外貌变成那个除你之外的某某丁,反正没有了你自己,丧失了个一一一性一一一。
而统一的高鼻梁尖下巴等,看上去一定有审美疲劳。某一天,我在火车站接父亲,等待的两个小时里,看到出站口经过的女人,双一腿大都都是裹一着丝一袜,曲线分明。我当时就觉得乏味,难道女一一一性一一一的打扮就是如此同一类吗?相反,我看到走过出站口的一身黄衣,原来是位道士。她一脸的清纯透明样,才觉得此人最美。如果人人都去整容,恐怕像作家陈村写的《美一女岛》里的情节。小说中,一丑女出游,突然变美人了。人们追寻答案,原来在美一女岛的美一女潭一番出一水之后,变成的。美是可以复制的,人们纷纷前往,美一女第二,美一女第三,美一女第五……没几天,美一女如林。所有更容后的女子,美度是一致的,面貌体型音色全都一种规格。美一女成批泡制。麻烦也来了,美与美相互抵消了。渐渐的,男人说:“我看够了!”结果,变成粗八圈假腰、站得稳第三腿流行。人们早不知道美丑究竟为何物了。作家讽刺了整容的现实,是在提醒人们,从一一一娘一一一胎里出来的模样,最具个一一一性一一一与特色,真实最美。
其次,整容折磨了身心。请看剧中,女主人公不小心摔了一跤,下巴歪了,生活中处处小心谨慎,女二号割双眼皮,三天三夜不睡觉,不能流泪,不能闭眼。表面光鲜下,隐藏在背后的是烦恼、抑郁、失眠和不幸。
整容后,换取了工作金钱,似乎得到了一丝丝满足。丧失了自己,取一悦了别人以外,没有鲜活的生命,本真的自我,唯有供人瞻仰的漂亮外壳,自己真正得到了幸福了吗?
梭纶说:“神往往不过是叫许多人看到幸福的影子,随后便把他们推上了毁灭的道路。”他们对自己的样子始终不满意的,他越是对自己不满意,就越希望他人的赞许,越是害怕他人不满意。但他越是如此,他自己的良心就越要起作用,于是他就越是对自己不满意,越要整形。这是一个一一一精一一一神怪圈。整了还 要整,最后都不知道完美的美是什么了。记得上次看中央台“心理访谈”节目,有一个人整了多次,依然不满意,最后要继续整回原样的。为什么要如此?
心理学家分析说,此人始终对自己身一体模样的自卑,对自己不满意,怪自己的不是,为何自己被出生成丑样,不接受自己。即使整容了,依然内心空虚感觉自己不幸福。即使她的外貌变了,强烈的自卑感与不接受自己的心依然没有改变。我们要修正整改的,不过是自己的心。而我们不去改变自己的认识,而仅仅去迎一合别人的需求,改变容颜,本质上并没有改变自己。依然活在自身自卑的心理状态中,即使整容后,又怎么能够舒服的过活呢?怎么会接受自己满意自己呢?怎样搞清楚生命的应然呢?
总之,整容带来的欢一愉重生是一时的,受罪情景是可笑的,身心代价是昂贵的。不过,没有好处的事,人们是不会去做的。电一影中现实里人们纷纷整容,原因何在?
首先,原因在于社会文化的要求。文化是人的生存方式,是一种过日子的哲学。如英国戴维·钱尼在《文化转向·当代文化史概览》一文中说:“对现代文明社会的每一个人来说,身一体成为一个根据美学标准来评估或者判断的东西。身一体不再仅仅是感官参与的媒介,而且进一步要求成为一个形象,因此成为道德话语的对象。”作者说,在乎身一体的形象源自审美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戴维·钱尼又认为:“我们一习一惯认为惩罚的历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包含一系列对身一体的展开一一一性一一一侮辱,在随后而来的第二个阶段中身一体离开社会,被隐藏起来,成为许多规训制度的承载者。”整容的现实,说明身一体依然经历着惩罚,社会文化要求身一体有所承载,变得更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
第二,整容源自如今的生活方式。弗洛姆认为,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一大特征就是消费,消费构成了人的动因,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成为消费和一一交一一换的东西。每个人都是“一包东西”,一包由他的价值一一交一一换,例如他的外貌、学历、地位、收入、社会关系、混合而成的包裹。人人都想使自己的包裹买上好价钱,同时又希望和那些价格稍高的“包裹”打一一交一一道,以便通过接触,寻找获利的机会。这样,消费和一一交一一换显然大大加速了物化。如果买了好价钱,他就成功了。如果卖不出去,就没有指望了。整容无疑提升自我的消费价值。整容后,接踵而来的自然是赞美之言与上等的回报。
第三,人的生存心理导致。现代人处于竞争的社会,他需要他人的肯定。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不同于他人的自我,长得丑,不被别人接手时,孤独焦虑等不一良心理就会乘虚而入。因为丑,女二号恨自己生错了一一一娘一一一胎,不认同自己,自尊水平低,孤立无援之感、自卑感产生。如何解决自我认同?她们以为,外貌变了,就可以与他人一样。她们口口声声说,身一体是自己的。于是极力变为“我就是你需要的”。而不再坚持“我就是我”。随大流别人的看法去改变自己,在别人的赞许中,消除对自己的不满。一种虚假的认同与价值取向,丧失了自我的尊严,屈从于那不管人格只顾外在的非理一一一性一一一的美的权威。弗洛姆指出,顺从源于人的天一一一性一一一,逃避自一由的倾向深深根植于人的生存环境中。电一影中,女主人公就职于韩国老板之下,而老板喜一一一爱一一一美貌。面对这种情况,个人没有讨价还 价的自一由,个人只有顺从,变成供他人判断的东西,变成美貌是人生的追求。
第四,自然本一一一性一一一的丧失。原来,削足适履是一种愚人的残酷,现在,整容的人们不也是愚蠢的行为吗?叶圣陶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到只成为一种形式一种报销的时候,都是一一一精一一一力的一一一浪一一一费。”生命的本质不是自然而然的活着吗?为什么我们的时代如此残忍,自愿也好,被一一一逼一一一也罢,为什么非要整容,通过所谓的美貌,才可换得自己的需求呢?庄子曾经讲,古代的人,处在天一一一性一一一自然的状态中,一辈子都自一由自在、恬静淡然的生活着。而今世道不同了,寄托自己生命的外物失去了,便像丢一了魂似的,魂不守舍。弗洛姆认为,真正健康的人是热一一一爱一一一生命、与自然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人。他顺从自己的本一一一性一一一生活。(www.sbkk8.com)不会让贪欲毁了自己的身家一一一性一一一命。现代人虽然快乐,却恰恰是自然本一一一性一一一的丧失。整容的人,将真实丧失在世俗中,也就是本末倒置的人,即病态的人。我们的社会怎么造就了一群病态的整容者的呢?
第五,审美的潮流决定。这是一个转型的时代,到处洋溢着追新求美的潮流。招聘的公司,那些象征审美评判的人,以美貌决定升迁。剧中女主人非要把自身的美整在脸上身一体中,仿佛只有外貌的美才可以拯救自我。连学历也不行。我们的时代如苏珊·布朗米勒所说:“它向女一一一性一一一慢慢地灌输深深的不安全感,由于她身一体有与生俱来的丑陋的部分,应该采取一些极端的矫正措施。”而我们需要对美,特别是女一一一性一一一美的标准重新定义。而“观念形态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的民族,一味哈韩流西方化,一度失去汉民族自我的审美趣味。我们何时向上追溯几千年的文化传统,重新拾取以人的内在道德为美的古老观念呢?
那么,我们如何面对外貌丑呢?非要整容才可以与社会环境相妥协吗?没有其他可以生存的途径吗?
既然外貌的遗憾无法避免,我们就应该以豁达的心胸包容它,用自己的智慧去驾驭它,笑对容颜的不美,就像贝多芬一样,用失聪的耳朵去谱写生命的一一交一一响曲。而不像剧中二号女,整容落得活不了的下场的。出路不是整容一条道,我们有别的更好的选择。可是观照我们周围的世界,浅尝辄止,急功近利的人多,敢于正视自己,从容面对缺陷的少。我们要做的,无非的是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追求自一由的心灵,独立的人格,创新的一一一精一一一神与和谐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