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读后感1000字
篇一:《正能量》读后感
关注《正能量》这本书,起初是因为它的名字。不清楚是书名成就了这本书,还是这本书掀起了一股“正能量”的热潮,总之“正能量”已经悄悄地成为了年度热词。
什么是正能量?书中指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正是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开始了正能量探寻之旅。从带着好奇的心情捧读此书,到对“表现原理”的神奇感到怀疑,再到被那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所吸引,尝试跟着做一些练习,发现好象真能发生一些改变。当然,我并没有照作者的话把这本精美的书撕烂。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每一个作者的观点都只是一家之言,所谓的“表现原理”可能是我们听上去更耳熟的“心理暗示”的另一种叫法。我们不必拘泥于行为和情绪到底谁在决定谁,更不用考证“表现原理”是否真的无所不能。我们只需要知道,人的行为影响人的思想和感觉,这一简单的理念激发产生了一系列快速、简单、有效的方法,帮助人们变得更快乐、更自信,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些方法不需要改变我的思维方式,而需要我突破旧有的条条框框,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最终激发出内心的正能量。
能量有正负。表现出一种情绪不仅仅能影响我们的情绪,更能直接有力地影响我们的身体,催生不同的能量。而只有愉悦的、提振人心的情绪,才能激发出正能量,给予我们希望,成为促使我们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源泉。我们的大脑和心灵,需要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濡养,否则人生将变得灰暗无序。家庭、组织、社会同样需要正能量,否则也会变得礼崩乐坏、道德沦丧、混乱不堪。每个人都是这些有机体中最基础的细胞,只有每一个细胞都充满生机,有机体才能保持生机勃勃。正能量是可以感染和传递的,只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断激发和积累正能量,才能像催化剂一样使整个社会都变得快乐起来,充满正能量!
行胜于言。“表现原理”的魅力在于行动。我们要做自己行动的“老板”而不是“观察者”。收紧肌肉,你就会立马感到意志力;挤出微笑,你就会感到快乐;站直了,你就会变得更加自信。每个人需要作出的改变不尽相同,正如詹姆斯所说的一样:“如果你想拥有一种品质,那就表现得仿佛你已经拥有了它一样。”或许,我们要作出的不只是身体语言的改变,更包括一些我们一直想做,却总是拖延的事情。今天,就着手解决那项难缠的工作,或是出去进行体育锻炼,或是回家陪父母吃一顿晚饭,或是计划一次长途旅行。不管是什么,今天就开始作出一些积极的改变吧,哪怕只是从一个微笑开始!
胡适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在追寻幸福的道路上,也应该如此。
篇二:遇见另一个自己——《正能量》读后感
我一直认为励志类的书籍基本是满页的慷慨激昂和壮志成成,《正能量》完全纠正了我的偏见。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只是随意的翻阅,开篇的撕书练习马上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他要求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将读过的部分撕掉。或许大部分读者并不会照做,但是“ripitup”(撕开它)这个读书习惯的小小改变,我确实感觉到头脑经历了一个微妙的但是真实的改变,抑或是思想,抑或是感受。
《正能量》并不是简单枯燥的说教,解读了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行为导致情绪的产生”这一理念,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对某种情绪的表现而获得相应的情绪感受。”这也就是所谓的“表现原理”。或许你在质疑这个与常识背道而驰的理念,那么画两张你开怀大笑的自画像吧,将大的挂在家中显眼处,小的放在钱包中,时时提醒你记得微笑,你会发现,它确实能让你快乐多一点。这本书对我来说,是最生动的心理课,大量奇怪的心理实验案例让原本对逻辑思维要求很高的课程多了一份趣味和理解。
最经典的实验就数津巴多监狱实验了,它很好地帮助我了解“表现”原理和身份认同、正负能量之间的奇妙关系。原本计划两周的模拟监狱生活,结果远远超出了实验设计者的预期,就连津巴多自己也完全接受了监狱长的身份,不能置身实验之外,致使第六天不得不中止实验。虽然实验失败了,但它带给人的思考是深刻的,这不就是“表现”原理的巨大魔力吗?“人们的身份认同感源于他们的姓名、服饰、样貌。在监狱实验中,所有这些都改变了,因此他们失去了原有的身份意识,开始对自己的身份产生认同。”当然这只是反面案例,我们应该把“表现原理”利用在乐观的方面,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不管属于哪个社会阶层,也不管从事何种工作,正能量都是我们所渴望的。它并没有那么稀缺,或者遥不可及,将每个生活细节坚持下去,说不定哪天就会突然发现,我们不再是那个仅仅麻木重复自己旧行为模式的人,而是变成一个能够控制自己的人生、对身边的环境作出最适反应的人。“表现原理”的核心在于行动。我们要做自己情绪的“老板”而不是行动的“观察者”。大踏步走,你就会感到精神抖擞;挤出微笑,你就会感到快乐;挺直腰板,你就会变得更加自信。
每个人需要作出的改变不尽相同,正如詹姆斯所说的一样:“如果你想拥有一种品质,那就表现得仿佛你已经拥有了它一样。”或许,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身体语言的改变,更包括一些我们一直想做,却总是拖延的事情。今天,就开始着手解决那项难缠的工作,或是去见让你愧疚了很久的朋友,或是回家给父母做一顿晚饭,或是开始早已计划好的长途旅行。不管是什么,今天就开始作出一些积极的改变吧,你会遇到另一个真实的自己。
篇三:正能量读后感
拜读了这本《正能量》,让我感受颇多。这本书告诉我们,想很多很多,如果去做,用表现这种张力的形式去做,就会让能量变成积极向上,成为正能量。相反,不去做,一个劲的不用行动而只是用思维在自己的脑海里打转转,就是一种负能量,让这种负能量笼罩,那么一个人就会消沉下去。
全书语言文字浅显易懂,很少有深奥的或者含义复杂的语句和名词。我原来读过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实在是生涩难懂。而这本书,就如同一个亲切的老师,面对面的对你窃窃私语,用的都是大白话,所举的事例都是信手拈来就能做到的。
快乐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为了提高你的快乐指数,将这种微笑的方法应用到你的日常生活中去吧。画两张你开怀大笑时的自画像吧,提醒自己经常微笑。其中一张自画像画在A4大小的纸上,另一张画在5厘米见方的纸片上。尽量把自己画得幽默、快乐一些。将大的画像挂在家中显眼处,小的画像放在钱包或钱夹中,让它们时时提醒你记得微笑。催生正能量,就是那么简单。
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们把两个高尔夫球球座分别放在实验参与者的两道眉毛间,然后让他们做一些面部动作。其中一组实验参与者要通过挤眉头等方式让两个高尔夫球座相碰,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不悦的面部表情。而另一组实验参与者要确保两个高
尔夫球座分开,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更加中立的面部表情。
这类实验中最有名的,恐怕当属德国研究者们的实验了。实验参与者中,一半要用牙齿保持一支笔水平固定(面部形成微笑的表情),另一半要用嘴唇衔住笔(面部形成皱眉的表情)。保持球座分离、用牙齿咬住笔的实验参与者们顿时感到自己变得快乐起来。一次又一次,研究人员证实了莱尔德实验结果的真实性以及詹姆士理论的正确性。行为真的能够影响情绪,因此,就如“表现”原理所示,人们有可能随心所欲控制情绪,激发内心的正向能量。
真实情绪的回忆带动了实验参与者生理上的变化。比如,生气时人心率提高、体温下降,快乐时心率降低、体温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当实验参与者作出相应的面部表情时,生理上的变化也是如此。当他们作出恐惧的表情,他们的心率迅速提高、体温下降;当他们脸上挂着微笑,他们的心率降低、体温上升。
不管你属于哪个社会阶层,也不管你从事何种工作,正能量都是你所渴望的。《正能量》这本书不是简单枯燥的说教,而是具体实在的案例和训练方法,让我们很快就能受益,比如“肌肉的魔术”这一章,让我们以肢体语言来增加自己的毅力,用DSD(做点不同的事)进行一系列练习,比如说,一天不看电视,写一首诗,走不同的路线去上班,这些简单的方法会在改变自我养成良好习惯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将这些细节坚持下去,说不定哪天就会突然发现,我们不再是那个仅仅麻木重复自己旧行
为模式的人,而是变成一个能够控制自己的人生、对身边的环境作出反应的人。对我们来说,这简直就是个魔法,当我们这样做时,正面的能量、惊奇和喜悦,会源源不断地回应我们!
篇四:《正能量》读后感
在繁忙的时间之余,抽空闲时间,静心看书,会获益匪浅,它就是《正能量》。这是一本很励志的书,教会我们如何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内在的正能量。正能量是人体内潜在的神奇力量,其实它并不神秘,可以自己掌控。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耗能的过程,如果不学会控制能量,那你的能量就会只减不增,所以我们要会支配正能量。
第一、人们可以随心所欲控制情绪,激发内心的正向能量。
第二、“表现”原理,表现出一种情绪不仅仅能影响我们的情绪,更能直接有力地影响我们的身体,催生不同的能量,而只有愉悦的、振奋人心的情绪,才能激发出正能量。
第三、“表现”原理,快乐是可以被创造的,但身体上小小的改变,就能让身体充满正能量。
第四、“表现”原理,它不仅仅是让你挤出一个微笑,而是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人类行为的各方面,包括走路方式、说话内容,因为在这些不起眼的行为中,蕴含着神奇的正能量。
第五、“表现”原理,与在脑海中想快乐的事相比,表现得快乐更加快捷、高效。所以请微笑,让脚步轻快起来,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才有吸引美好事物的正能量。
第六、“表现”原理,当人们更喜欢一个东西时,他们会是自己相信他们特别喜欢选中的东西,以此来为自己辩护,突然之间,我们会对自己所选物品喜爱度猛增。第七、“黑袋子”实验表明人们接触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友谊或爱情。
第七、人们表现的坚强、自在时,疼痛会减少很多。
第八、愤怒情绪会回应你的所言所行,将越来越多的负能量回送给你,所以我们要压制自己,不要生气,平静下来,释放自己的怒气。
第九、穿衣直接影响你对自己的判断,所以人靠衣装来变现自己,着装隐藏着能量,如果你想散发出正能量,就一定要对穿着严加打理。
第十一、承诺能影响正能量的实现运作。
第十二、听从自己身体内部的声音,你才能像一块磁石,吸引正面能量来到你身边。上面的十二条是我所能记到的,正面能量与你自身的因素有关。
查理德·怀斯曼的这部书用幽默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19世纪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表现”原理,认为特定的行为决定了相应的情绪。人类通过有意识的操纵自己的行为,获得某种积极的正能量,是这些正能量聚集起来,从而获得正面的情绪。这样一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得很简单:如果你想变得快乐,那先微笑吧;如果你想变得自信,那先昂首阔步吧。把美好的事物带进你的生命,只有这样,你的存在才会让你觉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每个人的正能量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自己去挖掘,这个过程就是人的成长,而成功则是成长后的结果。
《正能量》一书所述:生命中有很多时候,很多事,是我们能做或不能做的。成功不仅仅是财富、名誉,还在于心灵的愉快。做自己喜欢的事或擅长的事,去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当你真的试图想要摆脱糟糕情绪时,不妨试试,给自己一个微笑,心会很平静,因为心之所系,量之所在,强大的正能量也会随之而来,去感受别样的风景和人生!
篇五:《正能量》的读后感
最近,感觉自己整个人都没有精神,累累的,于是,我买了一本《正能量》的书来看。
《正能量》是一本心理励志书,本书作者拥有“英国大众心理学传播第一教授”的头衔,他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享誉国际,他的研究在英国超过150个电视节目上播出。本书通过各种实验和数据,向我们阐释了“表现”原理,破除了我们过去秉持的“性格决定命运”“情绪决定行为”等认知,揭示了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可以影响人的信念、情绪、意志力,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方法,提升我们内在的信任、豁达、愉悦、进取等正能量;规避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的负能量。运用“表现”原理激发出的正能量,可以使我们产生一个新的自我,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也更有安全感。
追根溯源,什么是正能量?科学的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而《正能量》一书的作者给出了“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这种解释。这正是当下人们普遍缺少却积极追求的。
可能有很多人常常这样想:工作和生活的原始动力是什么?或者说,让我们生存下去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且,每个人的答案也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几乎每个人都认同的:我们都想活得阳光一点朝气一点有力量一点,工作带劲,生活有味,生命所到之处,一片鸟语花香,心底所思之事,也山清水秀般明朗。但有一句俗话说得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各有负担,尤其是在社会浮躁的当下,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身陷困惑、争执和消极能量之中,并波及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因此降低了生命质量。
其实,不管我们属于哪个社会阶层,从事何种工作,正能量都是我们所渴望的。这本书采用了具体实在的案例和训练方法,以便让我们更快受益。在“肌肉的魔术”这一章,让我们以肢体语言来增强自己的意志力,用一种名为“做点不同的事”的方法来进行一系列练习,比如说,一天不看电视,写一首诗,与一个老朋友取得联系,走不同的路线去工作,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会在改变自我养成良好习惯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坚持这些细节,说不定哪天就会发现,我们不再是那个仅仅麻木重复自己旧行为模式的人,而是变成一个能够控制自己的人生、对身边的环境作出反应的人。对我们来说,当我们这样做时,正面的能量、惊奇和喜悦,才会源源不断地回应我们。
一个人的正能量可以让我们变得自信、乐观、向上,一个社会的正能量可以形成免疫气场,让道德保持健康。一个人可以不伟大,一个社会可以有瑕疵,但是不可以没有正能量。我们需要正能量的鼓舞,为了全社会那份向善的信心和希望,我们每个人或许应该反思——在抱怨之前,先要保证自己积极地传递正能量,用我们的正能量去感染别人,推动社会和谐和进步,那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当我们拿起这本书,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但是这本书一定会激励我们积极向上。也希望每个人都拥有正能量,以此支撑起一个强大的内心,并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拓宽生命的广度,在有限的人生里,享受无限的思想和爱带来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