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书读后感400字
篇一:《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路遥围绕着主人公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两个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不断冲破困难的阻碍,最终获得生命中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激情的生命之歌,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所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
少平与少安两兄弟同为黄土地的儿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着人生。以孙少安为例,在冲破贫困束缚、实现自身价值过程中,他曾遭遇到不断的挫折和打击。如在第一次扩大砖场时,因骗子烧砖师的缘故,他的砖全部烧砸了;为了扩大社员自留地,他曾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反面典型来批判;曾因为进行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而遭到县委的严厉批评;经营破败,无力归还贷款和被村中劳力追堵。
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困难、挫折是拜访我们的常客,即使有时我们还没有做好迎接他们的准备。和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相比,我显然是幸运的,没有艰涩的生存条件、没有咄咄逼近的重大挫折,我想我没有理由对这个世界抱怨什么。直面生活,我要做的只能是:乐观迎接、坚强面对,活出自己的精彩。
篇二: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
一本好书总会给我受益匪浅的地方。今天我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这篇文章,我拿起这本书时,没想到这么薄的一本书会对我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使我感触很深。我觉得这本书的形式和内容都很出色。
美国的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二战”的阴云刚刚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一方面科技发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门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的大背景下,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抽烟酗酒,不求上进,但是,他还不至于沦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为在他心底,一直还存有美丽而遥远的理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这个时代,正处于巨大的改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确实有些相像。社会不断进步,人门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人开始迷茫,消沉,他们逐渐遗忘了自己的理想,没有了最初的热情,开始坠入平庸。我们应该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是的,有了理想就有希望。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
篇三: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今天,我来到了书城,拿着一瓶矿泉水就直奔向三层,拿起书来就津津有味的读着,忽然,手碰到了一本书,名叫《苏菲的世界》,我对它的名字很感兴趣,便拿起来看了。
故事中说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在某天回家时发现了一封信,上面只有简短的三个字:“你是谁?”信封上清楚地写上了“苜蓿路三号,苏菲收”,上面并没有写上寄信人的名字,也没贴邮票,这个神秘的信使苏菲陷入了一阵沉思。就这样,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情的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加怪异、更加离奇。
《苏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是许多未知之谜的组合,是各种猜测的集结,人穷尽一生也不会知道全部事情的经过和开头,只有无忧无虑地过上每一天,才算是人生。
篇四: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这是多厚一本书,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又是大冬天的,我居然都读完了。用玉和月作为线索,描写了一个穆斯林家庭的两段历史两代人的悲欢离合。
也许是电视剧看多了,书只看到一半多,对剧情就有了个差不多的掌握。读这本书最大的收益就是对穆斯林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不过不知道时过境迁,现在的穆斯林是否还如书中所描写的那般有着对信仰的执着?也不晓得是不是如书中所写的那样全世界的穆斯林都亲如兄弟姐妹?
书中老一辈故事的特定历史是在二战前后,梁子奇为了护玉带着万般不舍离开祖国去了千里之外的伦敦,在这里我知道原来伦敦也曾在二战中饱受摧残。还有战争后由于对祖国的留恋还有对妻儿的留恋,能够让梁子奇毫不犹豫的放弃用十年时间在伦敦构筑起来的美好生活,异国他乡万般好那时候仍然是会要想方设法回国的吧,可如今却是如此的颠覆。
梁子奇女儿生活的年代是文化大革命前后,多么可怕的一段历史啊,让人只能麻木地生活着,也不知道那个年代的人思想是高尚呢还是愚昧呢?政治利益都高于生活利益了,学生是党员,竟然可以训导起不是党员的老师了。不用体验那种历史真是幸福……
篇五:《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我的心情,什么感觉都有,沉重、憎恨……就像一片波澜,久久未平。
我对汤姆的遭遇、命运感到同情;对奴隶商人的所作所为感到憎恨;对奴隶制度的黑暗感到不平;对林肯废除黑人制度的决心和行动感到佩服。
最令我忘不了的还是伊娃。她有一颗纯洁的心灵,不论是什么人都平等看待,就像是自己的朋友、亲人,他们有困难,伊娃总是尽力帮忙。这么好的女孩子,却有一个不美满的家庭。伊娃的妈妈十分自私,可她依然爱着自己的母亲,因为她知道,她至少有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家。临死前,她把自己的头发剪下一部分,分给所有黑奴,留作纪念,包括那个调皮捣蛋的托普西。也正是这一举动,使托普西变成了一个努力关爱别人的人。
伊娃的父亲克莱尔正想遵守对女儿的承诺——给黑奴们自由。不料,却在一次劝架中,被刺中了致命的一刀。临死前,克莱尔抓着汤姆的手,一句话也没有说。最后,他闭上了眼睛,但两人的手仍紧紧地握着——在永恒的天国之门前,黑人和白人的手就这么平等地、友好地握在一起。
这就是爱的力量,超越一切的力量,至高无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