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时间: 2015-09-18
篇一: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撰写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倍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此书封面设计简单素淡,正如书名一般“静悄悄”,毫不张扬。轻轻打开书本,静静地阅读,更感觉平静、淡定,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和读者交流着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流着自己的教育理想。静静读来,收获颇丰。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由“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一性一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设计课程”;“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五部分构成。佐藤学博士从观察者、推动者、研究者的角度,对这场自下而上的,由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和介绍,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和做法。
日本的文化传统和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这本书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也很契合。当今社会大环境的急剧变化正在引发着日本的教育的“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教授指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一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一性一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一性一和创造一性一的革命”。“这场革命要求根本一性一的结构一性一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读了这些话,我理解了这本书命名的原因。认真读完《静悄悄的革命》,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洗涤,自己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疑惑,也找到了答案。特别是以下两点,更是极赞同佐藤学的观点。
篇二:
革命,看到这两个字首先想到的是轰轰烈烈的运动,革命烈士的壮举,可是这里的革命却是静悄悄的,怎么回事呢?看过《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后细细想想,现在我们所进行的教育革命不正是这样的静悄悄的革命吗,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场面,有的只是润物细无声的日常教学,而这些正是我们在这场革命中所要思考的问题。认真读完书后,我不禁为日本教师们的敬业一精一神以及他们的研究钻研一精一神所感动。在这本书中,佐藤学先生深一入一浅一出地阐述了日本目前教育教学中的课程观、教学观、师生互动观等;同时,作者也对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对课程的认识中所显现出来的问题做出了深刻的批判,并且,也为现代学校的改革,尤其是中小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许多实用而深刻的建议。我下面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写一些自己的看法。
佐藤学先生参观了许许多多日本及国外的中小学,正如书中所说“我看过数不清的教室,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洋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可是,作者却发现在这些不同的教室里进行的教学,却是大同小异的。因此,作者以此切入点,向现在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质疑,而这些质疑对我们反思正在进行的新的课程改革也可以说是很有帮助的。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组成,而在这四个要素中,我们以前强调一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宰一性一的作用,学生都要服从教师的安排,这是我们现在所摈弃的观点,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一性一,这是好的改变,可是现在好像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在学生身上,特别强调学生的“自己解决”、“自己决定”等,这是与我们所推行的课程改革所不相符的。也就是佐藤学先生所提出的“虚假的主体一性一”占据了我们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真的发挥出他们的主体一性一了吗,教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一性一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而为什么会产生“主体一性一”神话这样的现象呢,佐藤学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产生主体一性一假象的温床——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在教学中,老师们有没有深刻思考教师是否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是否能够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在热闹的课堂中,学生是否真的明白了,还是只是敷衍。我们必须象佐藤学先生所说的“教学必须建立在还原学生的‘主体一性一’,克服‘主体一性一’神话的基础上”,就是要考虑教师、教材和学习环境的。
篇三:
暑假中有幸拜读了日本教育学佐藤学博士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为佐藤学博士的平易、务实的研究态度所感动,为他的喝彩,为他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的鞭辟入里的批判所震动。以下是我的一些读后感。
一、为研究态度所感动
说真的,很早以前就听过佐藤学教授的大名,但对他的书就是没有阅读的欲一望,总是以为一名外国教授,又是专门搞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权威,写出来的著作会不会是超现代的,自己看得懂吗?这次因为阅读任务,带着疑问读完这本书以后,不禁为佐教授的研究态度深深折服,“务实、坚持、平易、深刻”就是我对他研究态度的印象。他作为日本名牌大学的名教授,对行动研究从不马虎,也不搞形式化、表面化。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他走访了全日本各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教师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习班和学校进行改革,就如他书上说的“一直在积极推进这一“静悄悄的革命”,“每周去各地的学校访问、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等,看过数不清的教室,在各个教室里观摩,近20年来一直如此”,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20年来他一直坚持做着行动研究,摒弃形式化、表面化的作法,深入学校,与校长和老师们一起研讨改革中的种种问题,用强有力的事实来支撑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坚持实事求是,认为丢开一切一抽一象的语言,真实交流自己所感受的,会得到意想不到收获,认为“无论什么样的学生的发言或行动,都有他自身的逻辑世界”,为此他发现“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或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他为自己最初5年的行动研究的力不从心,充满着自责和自厌的情绪,但通过20年来的坚持,他认为“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书本中学到的东西固然重要,但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还是从教学实践和现实中学习,像能够读懂书本一样读懂课堂里的现实”。
佐教授还对现实教学中存在的形式化的现象、问题和案例进行深刻分析,如在“谈到创造相互学习的教室——息息相通”中,认为“与学生息息相通是组织相互学习的教师的基本功”,在案例中,他叙述着一个“浦公英学习”的故事,案例中原田老师是一名代课教师,原田老师是一位能够与学生产生绝妙感觉的教师,但原田老师拒绝“齐步走”,终于选择与学生同呼吸的方向,作出“即使明年会失业也不管了”的决定,原田老师和学生一起经历“浦公英学习”,但当原田老师代课期满以后,没等浦公英开花,全被校长拔掉了,佐教授为之可惜,深深叹息“这些浦公英不是杂草,而是学生、家长和原田老师息息相通的交往的结晶氨,批判当前教育没有创造相互学习的教室,缺乏能够发展与学生交往的教师。
反思:对比之下,我在为佐教授的研究态度所感动之余,也重新审视自己,尽管自己做课题研究有7年多了,在这几年中尽管一直坚持着,但感觉还是不够深入,有时也会因为自己的局限而感到不安,但很快地用一些困难为借口就放弃继续的念头,平时对自己所带的实验班离成为润泽的教室还有一定的距离,在课堂上没有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去面对每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
篇四: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逐渐在自己的脑海中扎下根的时候,我开始试图将自己的课堂转变为我理想中的开放的、个一性一的、多彩的课堂,但在许多次的尝试中,我发现:相对低、中年级而言,高年级的课堂气氛显得很沉闷。教室里能自主参与小组讨论交流的同学不到四分之一,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有想法,却不愿交流,另一半同学表现出观望、漠然的态度,那神态让人看不见他想交流的意愿。这样寂静、沉闷的课堂,让我茫然,疑惑......我不知老师们是否也在这样的茫然、疑惑中努力地探寻着、摸索着——如何去引领学生的个体参与?如何去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一性一?如何去构建一个异彩纷呈的课堂?
打开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我看到了,原来诸多的困惑并不是我一人所有。“日本的教师也在边体验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混乱状况,边摸索着新的学习方式,这一切与我国教育的现实状况是何等的相似!”
读着此书,文中的许多话语引发了我的共鸣,现择取部分话语,与大家共赏之,共析之:他流连于无数个学校的校园、站在一个个教室前的窗口边,坐在一间间教室里,将一切收纳于胸,以他敏锐的目光,洞察着发生在教室中的静悄悄的革命,并一精一辟地论述:“静悄悄的革命,即使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一性一的、合作一性一的、反思一性一的学习。这场革命要求根本一性一的结构一性一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绝非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效果。”读着这些充满睿智与思考、信心与执着的文字,就像喝一杯极一品冻顶乌龙茶,甘甜隽永、回味无穷。
从《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我发现佐藤学先生在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就是通过在学校实施“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如,本书中对“学”的描述特别的意味犹长。“学”的简体字上的“三点”互不相连,道出现在教育的症结所在,以前的“学”的繁体字的上边,道出了学习应该是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这正好话中的新课改下学习方式的伟大转变。他还在书中谈到: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应当以在教室里构筑一种新型关系为出发点,即让每个儿童持有自己的课题,互相探究、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即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具体地说: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互相欣赏的活动的学习。也就是说,就是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令我吃惊的是,他居然通过自己的实践,将这种理想在学校的实施变成了现实,并取得丰富的经验。可以说,这是我读到的最有可一操一作一性一的教育专著。
阅读《静悄悄的革命》,给困惑中的我带来了许多思考、启示。
篇五:
在网上我认真拜读了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作为一个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的教授、教育学博士,他为了研究教学,走访了全日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他往返于无数个学校的校园、站在一个个教室前的窗口边,坐在一间间教室里,以他敏锐的目光,洞察着发生在教室中的静悄悄的革命。在二十多年中,他走进了七千多间教室,始终把自己融入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中,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他把自己置身于教师与学校之中,与教师交流、探讨,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校进行改革。在细细地品读中,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敬佩他认真扎实的研究态度,敬佩他持之以恒的敬业一精一神;敬佩他讲究实效的教研作风。
这本书没有大哲理,没有大理论,书中用最朴实的语言,用最生动的案例阐述着“静悄悄的革命”的深刻内涵。所谓“静悄悄的革命”,即是通过和事物对话、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撰写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倍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此书封面设计简单素淡,正如书名一般“静悄悄”,毫不张扬。轻轻打开书本,静静地阅读,更感觉平静、淡定,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和读者交流着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流着自己的教育理想。静静读来,收获颇丰。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由“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一性一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设计课程”;“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五部分构成。佐藤学博士从观察者、推动者、研究者的角度,对这场自下而上的,由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和介绍,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和做法。
日本的文化传统和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这本书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也很契合。当今社会大环境的急剧变化正在引发着日本的教育的“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教授指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一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一性一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一性一和创造一性一的革命”。“这场革命要求根本一性一的结构一性一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读了这些话,我理解了这本书命名的原因。认真读完《静悄悄的革命》,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洗涤,自己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疑惑,也找到了答案。特别是以下两点,更是极赞同佐藤学的观点。
篇二:
革命,看到这两个字首先想到的是轰轰烈烈的运动,革命烈士的壮举,可是这里的革命却是静悄悄的,怎么回事呢?看过《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后细细想想,现在我们所进行的教育革命不正是这样的静悄悄的革命吗,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场面,有的只是润物细无声的日常教学,而这些正是我们在这场革命中所要思考的问题。认真读完书后,我不禁为日本教师们的敬业一精一神以及他们的研究钻研一精一神所感动。在这本书中,佐藤学先生深一入一浅一出地阐述了日本目前教育教学中的课程观、教学观、师生互动观等;同时,作者也对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对课程的认识中所显现出来的问题做出了深刻的批判,并且,也为现代学校的改革,尤其是中小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许多实用而深刻的建议。我下面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写一些自己的看法。
佐藤学先生参观了许许多多日本及国外的中小学,正如书中所说“我看过数不清的教室,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洋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可是,作者却发现在这些不同的教室里进行的教学,却是大同小异的。因此,作者以此切入点,向现在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质疑,而这些质疑对我们反思正在进行的新的课程改革也可以说是很有帮助的。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组成,而在这四个要素中,我们以前强调一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宰一性一的作用,学生都要服从教师的安排,这是我们现在所摈弃的观点,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一性一,这是好的改变,可是现在好像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在学生身上,特别强调学生的“自己解决”、“自己决定”等,这是与我们所推行的课程改革所不相符的。也就是佐藤学先生所提出的“虚假的主体一性一”占据了我们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真的发挥出他们的主体一性一了吗,教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一性一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而为什么会产生“主体一性一”神话这样的现象呢,佐藤学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产生主体一性一假象的温床——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在教学中,老师们有没有深刻思考教师是否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是否能够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在热闹的课堂中,学生是否真的明白了,还是只是敷衍。我们必须象佐藤学先生所说的“教学必须建立在还原学生的‘主体一性一’,克服‘主体一性一’神话的基础上”,就是要考虑教师、教材和学习环境的。
篇三:
暑假中有幸拜读了日本教育学佐藤学博士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为佐藤学博士的平易、务实的研究态度所感动,为他的喝彩,为他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的鞭辟入里的批判所震动。以下是我的一些读后感。
一、为研究态度所感动
说真的,很早以前就听过佐藤学教授的大名,但对他的书就是没有阅读的欲一望,总是以为一名外国教授,又是专门搞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权威,写出来的著作会不会是超现代的,自己看得懂吗?这次因为阅读任务,带着疑问读完这本书以后,不禁为佐教授的研究态度深深折服,“务实、坚持、平易、深刻”就是我对他研究态度的印象。他作为日本名牌大学的名教授,对行动研究从不马虎,也不搞形式化、表面化。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他走访了全日本各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教师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习班和学校进行改革,就如他书上说的“一直在积极推进这一“静悄悄的革命”,“每周去各地的学校访问、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等,看过数不清的教室,在各个教室里观摩,近20年来一直如此”,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20年来他一直坚持做着行动研究,摒弃形式化、表面化的作法,深入学校,与校长和老师们一起研讨改革中的种种问题,用强有力的事实来支撑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坚持实事求是,认为丢开一切一抽一象的语言,真实交流自己所感受的,会得到意想不到收获,认为“无论什么样的学生的发言或行动,都有他自身的逻辑世界”,为此他发现“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或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他为自己最初5年的行动研究的力不从心,充满着自责和自厌的情绪,但通过20年来的坚持,他认为“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书本中学到的东西固然重要,但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还是从教学实践和现实中学习,像能够读懂书本一样读懂课堂里的现实”。
佐教授还对现实教学中存在的形式化的现象、问题和案例进行深刻分析,如在“谈到创造相互学习的教室——息息相通”中,认为“与学生息息相通是组织相互学习的教师的基本功”,在案例中,他叙述着一个“浦公英学习”的故事,案例中原田老师是一名代课教师,原田老师是一位能够与学生产生绝妙感觉的教师,但原田老师拒绝“齐步走”,终于选择与学生同呼吸的方向,作出“即使明年会失业也不管了”的决定,原田老师和学生一起经历“浦公英学习”,但当原田老师代课期满以后,没等浦公英开花,全被校长拔掉了,佐教授为之可惜,深深叹息“这些浦公英不是杂草,而是学生、家长和原田老师息息相通的交往的结晶氨,批判当前教育没有创造相互学习的教室,缺乏能够发展与学生交往的教师。
反思:对比之下,我在为佐教授的研究态度所感动之余,也重新审视自己,尽管自己做课题研究有7年多了,在这几年中尽管一直坚持着,但感觉还是不够深入,有时也会因为自己的局限而感到不安,但很快地用一些困难为借口就放弃继续的念头,平时对自己所带的实验班离成为润泽的教室还有一定的距离,在课堂上没有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去面对每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
篇四: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逐渐在自己的脑海中扎下根的时候,我开始试图将自己的课堂转变为我理想中的开放的、个一性一的、多彩的课堂,但在许多次的尝试中,我发现:相对低、中年级而言,高年级的课堂气氛显得很沉闷。教室里能自主参与小组讨论交流的同学不到四分之一,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有想法,却不愿交流,另一半同学表现出观望、漠然的态度,那神态让人看不见他想交流的意愿。这样寂静、沉闷的课堂,让我茫然,疑惑......我不知老师们是否也在这样的茫然、疑惑中努力地探寻着、摸索着——如何去引领学生的个体参与?如何去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一性一?如何去构建一个异彩纷呈的课堂?
打开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我看到了,原来诸多的困惑并不是我一人所有。“日本的教师也在边体验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混乱状况,边摸索着新的学习方式,这一切与我国教育的现实状况是何等的相似!”
读着此书,文中的许多话语引发了我的共鸣,现择取部分话语,与大家共赏之,共析之:他流连于无数个学校的校园、站在一个个教室前的窗口边,坐在一间间教室里,将一切收纳于胸,以他敏锐的目光,洞察着发生在教室中的静悄悄的革命,并一精一辟地论述:“静悄悄的革命,即使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一性一的、合作一性一的、反思一性一的学习。这场革命要求根本一性一的结构一性一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绝非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效果。”读着这些充满睿智与思考、信心与执着的文字,就像喝一杯极一品冻顶乌龙茶,甘甜隽永、回味无穷。
从《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我发现佐藤学先生在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就是通过在学校实施“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如,本书中对“学”的描述特别的意味犹长。“学”的简体字上的“三点”互不相连,道出现在教育的症结所在,以前的“学”的繁体字的上边,道出了学习应该是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这正好话中的新课改下学习方式的伟大转变。他还在书中谈到: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应当以在教室里构筑一种新型关系为出发点,即让每个儿童持有自己的课题,互相探究、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即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具体地说: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互相欣赏的活动的学习。也就是说,就是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令我吃惊的是,他居然通过自己的实践,将这种理想在学校的实施变成了现实,并取得丰富的经验。可以说,这是我读到的最有可一操一作一性一的教育专著。
阅读《静悄悄的革命》,给困惑中的我带来了许多思考、启示。
篇五:
在网上我认真拜读了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作为一个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的教授、教育学博士,他为了研究教学,走访了全日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他往返于无数个学校的校园、站在一个个教室前的窗口边,坐在一间间教室里,以他敏锐的目光,洞察着发生在教室中的静悄悄的革命。在二十多年中,他走进了七千多间教室,始终把自己融入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中,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他把自己置身于教师与学校之中,与教师交流、探讨,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校进行改革。在细细地品读中,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敬佩他认真扎实的研究态度,敬佩他持之以恒的敬业一精一神;敬佩他讲究实效的教研作风。
这本书没有大哲理,没有大理论,书中用最朴实的语言,用最生动的案例阐述着“静悄悄的革命”的深刻内涵。所谓“静悄悄的革命”,即是通过和事物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