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山大战的故事
16 世纪中期,统一的俄罗斯已逐渐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1547 年 1 月,17 岁的伊凡四世又别出心裁地为自己戴上了,“沙皇”的桂冠,成为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沙皇。伊凡四世认为,斯拉夫文字的圣典中,曾经把“沙皇”的称号授予犹太、巴比伦、亚述等古老国家的国王,甚至用来称呼罗马大帝,所以,谁能拥有沙皇的称号,谁就是曾经统治半个世界的古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这个称号的选择,实际上暴露了伊凡四世征服世界的狂妄野心。
当时,俄罗斯的边境上,经常受到瑞典人、波兰人和靴靼人的入侵。特别是东方的靴靶人,成为俄罗斯的严重外患。为了抵御鞑靼人,伊凡四世下令在俄国边疆修筑了一道防线,并且专门成立了一支配有火器的正规军。同时他们还建立起了一支善于冲锋陷阵的骑兵。骑手和战马同样吃苦耐劳,能在雪地上宿营,裹上军大衣就能睡觉,围坐在篝火旁,在开水里放一把炒面就能充饥。
有了这些骁勇善战的将士,伊凡四世相信自己已经有把握征服鞑靼人,于是在 1547 年 12 月亲自率领大军出征,目标是攻占鞑靼入侵扰俄国的大本营喀山。这时正是严冬,伏尔加河已经全线封冻。可是,当俄国军队走上冰封的河面时,冰层突然裂开了,无数士兵、战马和大炮落入冰河之中,激起的水柱直涌上河岸。这场飞来横祸,使迷信的伊凡四世认定,上帝不允许他去征伐喀山,他只得下令让大军回莫斯科。
两年以后,伊凡四世再次率领大军出征。这一次,他们顺利地渡过了伏尔加河,在 1550 年的 2 月里,抵达了喀山城下。俄国士兵很快就在鞑靼人的木城外面竖一起了堡垒,开炮向城内轰击;弓驾手们乱放石弹,用破城槌猛一撞各个城门。19 岁的伊凡四世第一次手握军刀,在战场上亲自督战。不过,根据俄国的传统,国君只需要鼓舞土气,而不必亲自参加战斗。俄国军队很快攻破了喀山城,6 万大军冲进城里,逢人就杀。鞑靼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城中心的堡垒始终没有被俄国人攻破。在两军的相持中,气候又一次帮了鞑靼人的大忙。天气突然转暖,解冻的道路一片泥泞,使俄国军队的给养无法及时运到,军队因为饥饿而士气大减;第二天又下起了夏天的大暴雨,俄国军队的火药都被打湿了,大炮无法发射,正常的战斗无法进行。伊凡四世担心解冻造成河水泛滥,截断俄国军队的退路,只得忍住一腔怒火,急忙下令退兵。匆忙之中,军队丢弃了大批粮草弹药。伊凡四世本以为鞑靼人会乘机追击俄国军队,那就一定会给俄国军队造成很大的损失。但是鞑靼人却只顾着收拾俄国军队丢下的粮草,使撤退中的俄国军队轻易地脱离了险境。
伊凡四世这才放下心来,决定就在喀山附近建立一座城堡,作为下次出击的前沿阵地。这座城堡位于伏尔加何与斯维雅加河的汇合处,所以就叫作斯维雅依斯克。新城很快就建成了,伊凡四世希望能以它掩饰这次征伐的失败,然而从官廷到民间都看破了他的这点心机。反对他的人说,沙皇的运气太差,于什么都不得成功;最宽容的人,也说沙皇太年轻了,不懂事,所以才有这样的结果。
斯维雅依斯克毕竟修建在鞑靼人的境内,对于鞑靼人来说,是一个无法容忍的挑战,因此不断向它发起攻击。俄国守军顽强地抵抗着。后来因为瘟疫流行和纪律松一弛,守军的战斗力大大减弱,不少士兵产生了厌战情绪。而且单凭这一个孤城,也无法阻止鞑靼人对俄国边境的一騷一扰。鞑靼人的攻击越来越厉害,边境上战事不断,侵入俄国境内的敌军越来越多。于是,在 1552年 6 月 16 日,伊凡四世第三次踏上了征一途。他把朝廷政事的处理委托给弟弟尤利,请玛卡里大主教为他的亲征旗开得胜祝福。
这一次伊凡四世调集的骑兵、步兵和炮兵比前两次更多,号称 10 万大军。沙皇骑马走在队伍的最前头,他的两边是阿达舍夫将军和库尔博斯基亲王。5 天以后,侦探报告,鞑靼人正在向俄国的南方城市图拉进军。伊凡四世当机立断,改变行军路线,率领大军转向图拉迎敌。大军到达图拉时,图拉城内的守军已经击退了敌人的围攻。库尔博斯基亲王率军乘胜追击,打得鞑靼人溃不成军,大量的兵器、装备和骆驼落人了俄国军队手中。伊凡四世从战俘口中得知,鞑靼人已经知道了俄军的行动计划,所以他们打算趁俄国大军向喀山进军的机会,先攻下图拉,然后直捣莫斯科,伊凡四世的随机应变打破了鞑靼人的如意算盘。他派人将战利品和俘虏全部运往莫斯科。一路上,俄国的百姓都为沙皇的胜利而高兴,并且纷纷辱骂那些常常来侵害他们的战俘。
旗开得胜使年轻的伊凡四世勇气倍增,他下令直捣鞑靼人的老巢喀山。每天晚上大军安营休息时,他都要虔诚地祈祷,求上帝保佑俄罗斯。这时,斯维雅依斯克城里的瘟疫已经过去,驻军听说沙皇正率大军前来,士气也大大提高了。这些消息都让伊凡四世相信,上帝是特别庇佑他的。身在莫斯科的玛卡里大主教也写信来祝福他,鼓励他。
在远征一途中,年轻的沙皇有时骑马,有时步行,不辞辛劳,情绪高昂,深得身边将士的钦敬。
8 月 13 日,伊凡四世进入斯维雅依斯克。他接受了教士们的祝福,在教堂里作了礼拜,巡视了寨堡、武库、新建的房屋和许多商店,对这座新城的情况表示满意。住在城里的人很多,各地的商人都蜂拥而来,在露天市场上出售他们的货物。到处一片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