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
1956年11月16日,在中一共中央统战部召开的纪念西安事变20周年座谈会上,周恩来称赞“张杨两将军是千古功臣”’“千古不朽的人物”。又说,张学良在被扣后,“多年来表现很好,始终如一,是值得使人怀念和尊敬的”。
爱国将领张学良,字汉卿,1901年生,辽宁海城人,奉系军阀张作霖之长子。1919年 7月在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毕业,授上校。1920年升奉军旅长、少将。1922年,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奉军大部溃败,但张学良部却获小胜,受到张作霖的器重。随后他协助张作霖整军,对奉军作了较大改革。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任第三军军长,在山海关一带作战。1925年春,率部驻天津,升陆军上将。1927年 5月,他率部在河南同北伐军作战,北退时保留下郑州的军一火库,并留书信一封,以示对北伐军并无恶意。1928年 6月,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他被奉系元老推举为首领,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他不顾元老们的疑虑和反对,顶一住日本的压力,于12月决定易帜,将原来北京政一府的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一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一府,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和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1930年,任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9月通电反对阎锡山、冯玉祥,并派东北军入关,支持蒋介石取得蒋阎冯中原大战的胜利。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使东北三省很快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因此被人嘲骂为“不抵抗将军”。11月,任国民政一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33年 3月,热河省(今河北、内蒙古、辽宁各一部)沦陷,蒋介石和他受舆论谴责。他代蒋受过,被迫辞职,赴意大利考察。1934年 2月回国,被任命为鄂豫皖三省“剿总”副总司令,“围剿”红军。1935年10月,随着红军向西北转移,被蒋介石任命为西北“剿总”副总司令,率东北军在陕西“剿共”,11月,其部队一○九师全部和一○六师一个一团一相继被歼。此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日益猖狂, 而蒋介石却一面对日本一再退让, 一面加紧“围剿”红军,引起全国人民的不满。面对人民风起云涌的抗日运动,张学良在参加“剿共”屡遭失败而打回老家又无希望的形势下,逐渐觉察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错误,认识到只有联共抗日才是惟一的出路。1936年 4月,他同共产一党一代表周恩来在肤施(今陕西延安)会晤,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但认为蒋介石在歧路上,主张由他在里面劝,由中一共在外面逼,迫使蒋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1936年12月 4日,蒋介石至西安,逼张学良出兵“剿共”,否则即将东北军调往福建,将西安绥靖主任、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统率的西北军调往安徽。张、杨对蒋多次苦劝,要求蒋停止内战,均遭拒绝。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共同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及其军政要员,通电全国,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并致电中一共中央,要求派代表一团一来西安共商抗日救亡大计。17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一团一到达西安,同张、杨协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同蒋介石的代表宋美龄、宋子文谈判,于24日达成改组南京政一府、容纳各一党一各派共同抗日救国、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协议,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走向全国抗战打下了基础。蒋介石表示接受六项协议,并愿以人格担保。25日,张学良未同周恩来、杨虎城商量就陪同蒋介石回南京,被蒋介石扣留,长期软禁,先后关押在浙一江一、一江一西、湖南、贵州、台湾。1960年,周恩来曾托友人送去纸条,写道:“善自珍摄,修身养性,前途有望,后会有期。”1961年,在关押25年后,蒋介石宣布解除对张的“管束”。张随后移居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