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诗句祝福语大全个性签名如何表白英语句子 情书幸福离别

十万个为什么

您现在的位置: > 故事大全 > 十万个为什么 >

人类文明的摇篮-爱琴文明(2)

时间: 2017-06-06

年表

    爱琴文明的年表是基于同已知朝代的埃及文物之间的比较而得出的,这最早来源于早期米诺斯器皿同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第一王朝器皿的相似性。其它克诺索斯残余同前1900年代第十二王朝的遗迹相像。在克诺索斯王宫的中央院落中发现一个闪长岩小雕像,它的风格以及所带的十三王朝镌刻值得提及;在此同样发现了一个“牧羊王”希安(Khyan)的边饰(cartouche),他一般被定年为前1650年代。在迈锡尼、伊阿利苏斯、瓦斐奥等地区发现的金龟子和其它埃及对象将它们定位于第十八王朝(约前1600—1400)。而在埃及,带有爱琴样式的莱夫提(Refti,埃及附庸国)贡品器皿上面所绘的形象在服饰和发型上同克里特壁画和宝石上的形象有诸多相同,而且在后继的王朝中继续被表现,例如位于底比斯的莱克玛拉(Rekhmara)墓。在米诺斯,晚期的器皿被发现同第十八王朝的文物放在一起,而在爱琴海上也有证据显示出始于这个朝代的埃及风格的巨大影响力,比如迈锡尼短剑、壁画以及其它对象上所描绘的尼罗河场景等。爱琴文明的结束时间较难确定,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爱琴地区才使用铁来制造武器,可能与古典时期希腊人记忆中的多瑞安人入侵,即北方民族的入侵相吻合。这场入侵没有立即将爱琴海文明扫除,至少在南部地区是如此。但它最终摧毁了诺索斯的宫殿,并导向了几何时期。至此,爱琴文明的历史可以确实地说是结束了。

纪年

    从考古发掘的头骨形状来看,一支接近于北非人种的地中海民族自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就定居于除了克里特岛之外的爱琴地区。后者的独立性和自然物产的丰饶一直完好地保存到前4000年代。然而大致相应于埃及的第十一王朝和第十二王朝(前2500年?)时期,克里特岛上发展出了某种文明。最初是岛屿中央分散的小部落,演化成为强大的君主集权国家:首都在克诺索斯的米诺斯文明。它的国王,可能同时也是当时兴盛的自然崇拜的高级祭司,下令修建了一个宏伟的石头宫殿。他还从弱小的部落接受进贡,比如统治墨萨拉平原(Messara)的斐斯托斯王子。米诺斯君主同埃及有海路联系,并将他的货物送往南爱琴海的各个地区,如处于费拉科庇第二城市阶段(Second City Period)早期的米洛斯以及塞浦路斯;而作为换,接受如米洛斯黑曜岩刀之类的商品。另外,他们在早期就发展出一套图像文字系统,然而只有少量留在耐久的对象上的铭文才被保留下来。在陶瓷对象或是石膏上的土生绘画风格也日益精良,另外从陶器的形状可以推断出它们也有高超的冶金技术。人们没有在克诺索斯和斐斯托斯发现防御工事,因此推测克里特时期和平安详,既没有内忧也没有外患。在岛屿的东部发现了一些同首都关系紧密的小型定居点,它们控制着当地丰饶的地域并支持着海上的贸易。古尔尼亚(Gournia)以及帕莱卡斯特罗(Palaikastro)同时担负着这两个使命;地方政治中心扎克罗斯(Zakros)可能最初出于商业目的被兴建,以作为非洲商路的起点。这个统治于大约前3000年代到达它的顶峰,随后经受了确切但不太显着的衰落。同时,在爱琴地区的其它条件良好的地点,主要是同早期海上商路有联系的地方如梯林斯和希沙利克,一些早期民族发展出了自己的文明。自然,这些文明随着它们同克里特的距离,不同程度上都受到更高级的米诺斯文明的影响。如早期的希沙利克比起米洛斯岛表现出更多的外部(即亚洲)的影响,而更少克里特的影响。同时期的希腊内陆仍然是未开化的地区。500年后,即约前1600年发生了某种突变。倏忽之间整个地区的文物展现出一种惊人的一致性,本地的陶器发展脉络几乎完全停止,取而代之以所有地区统一的制造和装饰样式。克里特人摆脱了前段时期的衰落,重新走上稳固发展的道路。它们分阶段发展出一套更方便和具有表现力的书写系统,在圣三一遗址得到充分的展现。整个地区的艺术呈现出了统一的精神和模式,在宗教中它们表现出同样的拟人神风格以及同样的仪式用具。一个地方生产的对象在另一些地方被发现。爱琴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加深和远播,例如同埃及的贸易发展得非常可观,爱琴对象以及它们的仿制品可以在叙利亚、小亚细亚内陆以及地中海中西地区:即西西里、撒丁岛以及西班牙发现。毫无疑问当时一个强大的力量已经稳固地在爱琴海中央发展起来,整个地区都位于它的政治、社会及艺术影响之下。这个力量位于克里特,但它不断地受到北方新鲜血液的激励,这个补充足以激起文明内部新鲜的成分,但还没有强大到能够在根本上改变文明的内质。克里特的主宰非常短寿。前1500年之后不久,岛上的宁静被破坏,克诺索斯宫殿被洗劫并焚毁。一些较低等的文明入侵了爱琴地区(至少是希腊大陆和沿岸岛屿),使克里特艺术受到了无可挽回的一击。他们如同其先驱者一样,虽然政治上占据了主宰,在文化上却在破坏中接受了被征服者的影响。我们仍无法确定这些入侵者究竟是谁,但他们很可能也是从北方而来,是后世“希腊人”的祖先。在它们的统治下重现了和平。虽然艺术生产的质量下降,但重新在被统治的人民中繁荣起来。克诺索斯宫殿的北部被入侵的部落酋长重新占据,留下了为数众多的富裕的陵墓。商业活动可能得到恢复,因为即使质量下降,爱琴产品在一致性和广泛分布上尤甚于从前。约前1000年灾难最终降临,克诺索斯的宫殿再次被摧毁,而这次它再也没有被重新使用过。铁取代了青铜,爱琴艺术在包括克里特的希腊大陆和岛屿上,连同克里特文字一起销声匿迹。有理由相信在塞浦路斯以及可能在安纳托里亚的西南海岸,这场灾难并未完全摧毁原有的文明,爱琴文明在这里同它的根源切断了联系,继续残存着。其它一些地方残存的,使用了毫无生气的几何风格的艺术设施,反映了早已风华不在的末期爱琴文明的影子。同样的,更简单的火化取代了土葬。这场巨大的灾难为地方艺术的新发展扫清了障碍。它可能源于又一次北方部落的入侵,而他们比起前驱者而言要更为野蛮,并装备了更为先进的铁质武器。这些部落,所谓“多利亚人”为荷马以及后世的希腊传统所知。他们击碎了一个已经坚实地建立起来的文明,使得爱琴的艺术精神花费了两到三个世纪,可能通过残存在爱琴的民族性里的艺术天性,才又得到重新绽放。在这次征服的过程中,整个地区似乎经历了一场长期的动荡和人口迁移,以爱奥尼亚迁移以及埃奥利亚和多利亚“殖民”存留在希腊的记忆里。而当我们再一次清晰地见到爱琴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时,它已经被希腊人所占据,却并没有完全丢失早期文化的印记。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