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诗句祝福语大全个性签名如何表白英语句子 情书幸福离别

名言警句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名言警句 >

经典的名人读书名言集锦

时间: 2016-10-18

经典的名人读书名言集锦

1、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2、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3、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世代相传,更是给予那些尚未出世的人的礼物。——爱迪生

4、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韬奋文集》

5、书籍并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与作者同样地活跃。不仅如此,它还像一个宝瓶,把作者生机勃勃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弥尔顿

6、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凯勒

7、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8、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9、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0、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1、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这是历来读书人的共同经验。——邓拓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3、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4、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祝——《高尔基论青年》

15、读书要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 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1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7、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18、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19、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张之洞

20、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21、读书名言

22、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岑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柯里叶尔

23、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24、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2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6、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

27、任何时间皆可读书,不需桌椅器具,不需约定时间地点。——艾肯

28、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29、书籍使我们成为以往各个时代的精神生活的继承者。——钦宁格

30、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31、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赫尔岑

3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3、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3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5、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鲁迅

3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37、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38、学问是经验的积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茅盾

39、学问须有自己意思;专法他人,而自己无独立之精神,大为不可。——章太炎

4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41、勤动笔墨勤看书。

42、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4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4、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张潮

45、读书贪多,最是大玻——朱熹

46、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4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8、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富兰克林

49、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50、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毛泽东

5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www.sbkk8.com)

5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53、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矗——茨威格

54、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55、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56、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5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