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里的名言,古代有哲理的话(3)
时间: 2011-07-15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三国志》
◎学校者,士之所受教,以至于成德达材者也。《元史》
◎力无所用与无力同,勇无所施与不勇同,计不能行与无计同。《元史》
◎为国之道,在立法、任人二者而已。法不徒立,须人而行;人不滥用,惟贤是择。《元史》
◎迷而知返,得道不远。《魏书》
◎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魏书》
◎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势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北齐书》
◎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北齐书》
◎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周书》
◎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三国志》
◎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三国志》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三国志》
◎全一人者德之轻,成天下者功之重。《晋书》
◎清平者,政化之美也;枉滥者,乱败之恶也。《晋书》
◎非得贤之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晋书》
◎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晋书》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
◎变通革弊,与时代宜之。《晋书》
◎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威。《晋书》
◎天下未尝乏才,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理势然耳。《元史》
◎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元史》
◎待人以诚,人亦以诚待我。《元史》
◎不才者进,则有才之路塞。《新唐书》
◎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道。《周书》
◎学不一精一勤,不如不学。《周书》
◎士必从微而至著,功必积小以至大。《周书》
上一篇:孔子临终遗言 下一篇:古代励志名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