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诗句祝福语大全个性签名如何表白英语句子 情书幸福离别

优美诗句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优美诗句 >

史记名句

时间: 2015-09-16

史记名句

1、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其诺必诚。史记【游侠列传】

译文:人说话必须讲信用,做事要果断,已经许下的诺言一定要真心实意的去履行。

2、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译文:灾祸傍依着福祉,幸福隐藏着祸害。

3、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译文:羽虽轻,堆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一大堆不重的东西,堆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众人异口同声的言论,能够混淆是非,不止一次的诽谤,积累下来也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

4、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史记【太史公自序】

译文:孝的初始境界是侍奉自己的双亲,中层境界是侍奉自己的国君,最高境界是修身立命。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译文:桃树李树虽不会说话,但是它们果实甜美,惹人喜,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8、兴必虑衰,安心思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译文:兴盛时要考虑到衰败,平安时要想到时刻都会有危难。

9、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译文:太中午以后就会偏斜,月亮圆满以后就会亏缺。

10、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史记【刺客列传】

译文:大丈夫甘愿为了解赏识自己的人而死,美女情愿为慕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1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史记【报任少卿书】

译文:人本来就有一死的,要么死的比泰山还重,要么死的比鸿还轻。

12、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译文:能实行某种道理的人,并不一定就能说清楚,能说清楚某种道理的人,不一定就能很好的去实行。

13、飞鸟尽,良弓藏。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译文:飞鸟被捕完了,良弓自然要收藏起来。

1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史记【淮侯列传】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15、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译文: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季布一句允诺。

16、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史记【孟尝君列传】

译文:事物发展有他必然的归宿,人情事态有他本来的面貌。

17、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管宴列传】

译文: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文: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www.sbkk8.com)人们也会遵守奉行。在上位的人行为不端正,即使发出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

19、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报任安书】

译文:研究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理顺明白从古代到现在的变化迁移,成就自己的独立完善的理论着述。

2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译文:身在军营帷帐中制定策略,能在千里之外的前方战场上取得胜利。

2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22、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译文: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23、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史记【齐太公世家】

译文: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为的是接待来客。

2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燕子和麻雀怎么会知道大雁和天鹅的志向呢?

25、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史记【李斯列传】

译文:慈的母亲有败家的孩子,严格的家庭里没有刁滑凶悍的家奴。

26、骐骥之局襡,不如驽马之安步。史记【淮侯列传】

译文:骏马徘徊不前,不如劣马稳步向前。

27、家累千金,坐不垂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译文:家中有千金,不坐在堂屋檐下。

28、不飞则已,一飞惊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不飞罢了,一飞就使天震惊,不叫罢了,一叫就使人震惊。

29、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史记【李斯列传】

译文: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能成就他的高大,河流没有嫌弃细小的溪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远,为国之君不推却百姓,就能申明他的美德。

30、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译文:到了要做出决断的时候而不能决断,反过来就要遭受祸害。

上一篇:中庸名句 下一篇:文言名句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