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常识推荐,考试中经常用到的古代文学常识(2)
时间: 2016-08-07
古代文学常识(二)
每日一词:绝句
“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绝句每首四句,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六言绝句很少。
每日一人: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被后世誉为“诗佛”.他是一位文艺全才,也是一位道德人品堪为极致的出色男人:他九岁能诗文,21岁中进士,多才多艺,名动京师;他一生不仅诗、文、画名闻遐迩,而且工于草书和隶书,精通音乐,善弹琴和琵琶;他孝顺闻名,母亲作古后,痛不欲生,请假在家服孝好几年;他夫妻恩爱,妻子去世后终生未娶,孤居三十年,安身立命于山水之间;他出身富贵,却极尽简朴。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静谧幽美,诗风清丽自然, 艺术成就很高,很多名句精妙绝伦,世代传诵。最有代表的山水名作有《鸟鸣涧》《山居秋瞑》《过香积寺》《鹿柴》《终南山》等。
每日一得:“(《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王维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通过山水溪涧的幽深安宁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合。诗中以动衬静,寓静于动,写道:春天的晚上,桂树的影子轻轻地在微风中摇摆,寂静的山谷中人迹罕至,只有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宁静的山间万籁俱寂,当月亮越过山边爬上来,皎洁的银辉在山涧里顿时一泻而下,小溪边树梢上已经熟睡的小鸟被惊醒了,啾啁欢跳,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诗中月出无声,而山鸟惊飞,这叫声似乎一时打破了山中的宁静,可又恰恰是这鸟鸣声盘旋耳边时令人感到空旷的山中更加幽静沉寂。看得出诗人是在一片空灵闲静的世界里,宁静淡泊地啼听花落鸟鸣的天籁,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出神入化。
每日几句:(拓展阅读)
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此句建议背诵)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
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泛》(此句建议背诵)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此句建议背诵)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4.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此诗建议背诵)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可以想见,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5.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杂诗》(此诗建议背诵)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此诗建议背诵)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此诗建议背诵)
这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乌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
释义:飞鸟飞得再远也会记着飞回故乡,狐狸就算死了也会将头面向自己的巢穴。
扩展:因为屈原的这句诗,给可爱的狐狸家族带来了不幸,许多有经验的猎人往往循着死狐狸头的朝向去寻找他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