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思想统一的歇后语
鞭炮两头儿点—响到一块儿了
【注释】一挂鞭炮从两头点起,都向中心燃爆,故为“响到一块儿了”。“响”与想字的谐音。比喻两个人想到一起了。
【例句】呀!刚才我也是这么说的,真是“鞭炮两头儿点,响到一块儿”了。大年初一吃饺子—想到一块儿
【注释】用以比喻人们所想都一样。
【例句】韩韬笑道:“这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既然咱们是大年初一吃饺子—想到一块了,那就二话没有,干!”(王厚选《古城青史》)
两把号吹成了一个调—响到一块儿了
【注释】两把号吹出同一个曲调,声音相合,故为“响到一块儿了”。响:与“想”谐音。形容想法相同。
【例句】老秦,你看巧不巧,咱们两把号吹成了一个调,响到一块儿了。(刘彦林《春风得意》)
两个褪糙敲一面锣,响在一处了
【注释】两把锣糙同时敲在同一面锣上,发出一个声音,故为“响在一处了”。响与“热”谐音。比喻想法相同。
【例句】祁四牛放低声音,一口气将他们巧识神宫的办法说了出来。王老三把手一拍:“嘿,真是两个糙糙敲一面锣,响在一处了!”驴肚里下驴—一个心肠
【注释】驴肚里生出的小驴,心、肠都是一样的。比喻两者心思相同,想法一样。
【例句】她和七寸蛇坐了个膝盖碰膝盖。一听说她爹跑了,驴肚里下驴,果然和七寸蛇是一个心肠,当下就说:“见不到人不行!”听口气,比七寸蛇还要强硬。(刘江《太行风云》)
年三十放炮仗—响到一块儿
【注释】响:与“想”谐音。比喻众人都想到一起去了。
【例句】“一点也不错!”夏涛对老支书深为敬服,“昨晚小邱也跟我讲了这层意思。他说:地质队好比是尖兵,人民群众好比是主力,光有尖兵没有大部队,打不了大胜仗。你看,这是年三十放炮仗—想(响)
到一块儿啦。(奚青《望婚崖》)
上面敲水桶,底下放爆竹—响到一块儿了
【注释】响:与“想”谐音。比喻双方的意见或想法不谋而合。
【例句】“咱俩是上面敲水桶,底下放爆竹,响(想)
到一块儿了!”(庞镇《马占山演义》)
双锤落鼓—一个音
【注释】两个鼓锤同时落下,发出的自然是“一个音”。比喻意见完全一致。
【例句】马二嫂这一席话,真说得三婶浑身上下怪舒坦。真是说者有心,听者有意。三婶大喜,说道:“哎呀呀,咱可是双锤落鼓,一个音!三婶我就是为这事来的。’铜锣对大拔—响到一个点子上了
【注释】拔:打击乐器。与铜锣常同时敲响,故“响到一个点子上了”。“响”:与“想”谐音。指双方想法不谋而合。
【例句】现场总指挥汪工的想法与总指挥部的谋略是铜锣对大钱,响(想)
到一个点子上了,于是大刀阔斧地千,工程完成得又快又好。鸭子的脚板儿—一联儿的
【注释】鸭脚趾间有蹼相连,以便于划水,故为“一联儿的”。比喻同为一伙或立场观点相同的人。
【例句】你同他们讲啥子,他们鸭子的脚板儿,一联儿的!(艾芜《我的旅伴》)
一把夜壶两个嘴儿—一个肚肚里倒出来
【注释】形容双方的想法不谋而合。
【例句】李宝泰和董寿昌的看法,不谋而合,一把夜壶两个嘴儿,就像是在一个肚肚里倒出来。(刘江《太行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