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安塞之行作文500字
【第一篇】
坐了一天一一夜的火车,4月20日下午,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延安安塞。
21日一早,我们来到安塞县第一小学。欢迎仪式结束后,一位老师带领我们与当地结对的同学见面。当我们上楼时,对方同学已经等在那里了。看着大家一下子就找到了与自己结对的伙伴,高兴地拉着手拥抱在一起时,我只能傻傻地站在那里。同行的9个人与他们结对的同学早就已经认识了,只有我是这次刚刚加入的,只知道对方的名字和年级,其他一概不知。这时候不知是谁说了一句,“黄天岭,这就是李浩然。”我回头一看,他穿着和其他同学一样的蓝色校服,瘦瘦的个子,和我差不多高,笑起来眼睛弯弯的。
李浩然带着我进了五(4)班的教室。教室在两楼,正对着校门口,一进门就看到并不宽敞的教室里坐满了人。他们班有八十一个学生,加上我和同行的另外两个,现在有八十四人。我的位置就在李浩然旁边,他们坐的是凳子,没有靠背,位置很挤,我一坐下去,我的背就直接碰到后面同学的课桌了。一节课很长,要40分钟,老师讲的内容,有的我能听懂,有的听不懂。老师的口音和我们不太一样,不过我还是听懂了真小数和带小数之间的区别,也算有收获。
放学后,我跟着李浩然去了他家。他家有6口人,爷爷、一奶一一奶一、爸爸、一妈一一妈一、妹妹和他。他们一家不仅热情地招待我,还带我去了腰鼓山。腰鼓山就在安塞一小后面,从窗口就能望到。车子开到山脚下,路被封了,我们只能自己走上去。虽然远远望去,并不高,但是真的爬上去,还是有一段路的。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一边拍照,一边欣赏风景。山坡上到处都是榆钱树,它的果实扁扁的、薄薄的,浅绿色,像一片片圆形的叶子,摘下一片放在嘴里一嚼,有一股淡淡的甜味。听李浩然一妈一一妈一说,以前条件不好时,当地人就拿它当菜吃。终于到了山顶,我们看到了那个巨型的腰鼓,足足有六层楼那么高,听说这是当地的标志一性一建筑。从山顶,我们还能望到远处的安塞一小。
短短的两天不知不觉过去了,到了分别的时候,真的还有点舍不得。李浩然一妈一一妈一邀请我暑假再来,我也希望能再来一次。
【第二篇】
4月19日到4月25日,我、小伙伴们和老师们一起到延安和安塞。
我们乘着火车到了延安。延安位于陕西北部,是中国革命的圣一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她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我们先去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50年1月,原馆址在南关交际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一共中央机关旧址,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展馆正门上方悬挂着红色匾牌,上有郭沫若1971年来延参观时题写的馆名。一进外门,只见一座高大的“一毛一泽东”石像呈现在我们眼前,他仿佛在守护着延安。再进去一点,就会发现有许多的拱门。进了纪念馆,眼前就是一群“石人”,他们是一毛一泽东、刘少奇、宋庆龄······我们跟着介绍员,参观了一些战斗时的武器、从敌人“抢”来的东西、战斗时的情景等。出去后,我们都会发到一枚“一毛一泽东”徽章。
4月21日到4月23日早上,我们跟结对的朋友住在一起。感受到了热情的安塞家庭氛围和淳朴的安塞民风。
23号上午,我们参观民俗文化室,那里几乎全是李秀芳创作的的剪纸艺术品,让我不禁感叹剪纸的艺术魅力。之后,我们去考察了安塞二小和延安保小。还观看了一场大型实景剧“延安保卫战”。那里主要描述了25000名共产一党一员战胜了250000名国民一党一的故事。我们还考察了中一共七大会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一毛一主席旧居、为人民服务纪念碑和延安宝塔山。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这么快,4月24日下午,我们乘着火车回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