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转换之间作文(2)
角色转换之间作文六:角色转换之间
读初中的时候,去请教老师“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意思,虽经老师一番解释,但仍不甚了了,一知半解。到了成年之后,方才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所谓“生儿知道报一娘一恩”,所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时代发展真是一日千里如旋风,转瞬之间,电脑普及全世界,人住在地球村里,“电脑盲”、“科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何况我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学电脑是我的当务之急。怎么学?进电脑培训班系统学吗?那儿好像太吵杂;读《电脑入门》,好多英语单词不认识,好多专业术语不懂;向同事学,老面子过不去。向女儿学,是最好的办法,她已经是大学的电脑教师,教我一些初级的使用技术应该没问题。
我把这个事情和她沟通之后,女儿非常高兴的说,“暑假来吧,保你会熟练使用电脑。”白驹过隙,转眼就到了暑假,我住进女儿家里,起初,我一点也不懂。看见女儿敲打着键盘,一行行文字、一幅幅图画在光屏上跳跃,我当时三分好奇七分恐惧。一个键盘就像一部无字天书,凭二十六个字母健就能敲打出六千多个汉字,真是不可思议。女儿看出了我的畏难情绪,于是一个劲地给我打气:“老爸别怕,就那么一百三十多个字根,一天背十个也就不出半个月就背完了。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我开始背词根:“王傍青头浅五一”。后来,女儿说,你是语文教师,难道不能用拼音打字吗?当然可以,只是有些字音读不准。
我从开机关机学起,从练习打字开始。具体一操一作中遇到许多困难,有时问了又忘记,又不怎么敢乱按。她直截了当的告诉我,“老爸,你大胆去按,电脑一般不会坏的。”后来,我一遇到问题就问,就大胆去试,甚至去乱按,一天一天竟然有点入门了。我没有去读电脑教程,虽然是半路出家,但现在可以熟练地收发电子邮件,可以熟练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熟练地制作视频,并且有了自己的博客,在央视网还有“我的电视台”呢。我真正感叹“活到老,学到老”,还应该加上一句“学不了”吖。女儿教我学电脑的那段时间,我很惬意,吃饭喝酒有人管,电脑学习有教师。夜深了,我仍在敲打着键盘。女儿陪坐在身边,时不时指点着,时不时又沏上一杯碧螺春。临走,女儿送我一台手提电脑。
传说雏鸟有反哺,依我看,动物有反哺,人是动物,人也应该有反哺一精一神。
角色转换之间作文七:角色转换之间
一本日记,一页博客,其实可以是一种角色的转换。——题记
我的母亲是一位教师,和广大中国女一性一一样,她宁静、恬淡,不谙喧嚣,她喜欢在自己的天地中找寻生活的美丽。仿若一朵蓝莲花,静谧地徜徉在自己的天空,任思绪飘扬……
我很小的时候,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可以看见母亲在台灯下写东西。母亲写东西的样子的确好看,她端庄的坐一姿,加上柔美的灯光,真像是一幅油画。长此以往,我终于耐不住好奇心,好奇又羡慕地问母亲在写些什么。母亲浅浅一笑,给我看了她那本深蓝的线装笔记本,说:一妈一一妈一在写日记呢。日记?我不解地问。母亲放下笔,说:嗯,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所经历的事情,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心情记录在本子上。开心的时候向日记本分享快乐,失意的时候向它诉说痛苦。母亲见我好奇,便把我抱到腿上,手把手地教我写日记,教我写日期、天气、心情,教我记叙一件小事,更教我了“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做人准则。
窗外的月亮看着我们,看着一个母亲握着孩子的手,教她写日记。月亮也欣慰地笑了。
受母亲的影响,从小我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即便有时平淡无事,我也会坐在台灯下,在本子上记上一笔,也是记上一种习惯。
时光总与你捉迷藏,在你不经意间溜走。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家安置了电脑,联上了互联网。我也像一条小鱼,在网络的大海中遨游:有时会抓住洁白的珍珠,会看见多彩的珊瑚,甚至还能看到,有鲛人在岸,对泪成珠。
我开始告别的书桌,趴在电脑前写起了博客。博客是网络上一个互动的空间,个人可以在博客中记录生活,抒发一情感,还能与他人共享。这种快捷、便利的方式使我很快将“纸上日记”变为“电子日记”。母亲见我每晚总坐在电脑前,便上前来看。她一下子就对这种新型的日记方式产生了兴趣,“原来日记还可以这样与大家分享!”看到母亲这样喜欢,我就给她申请了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博客,便握着她的手,教她熟悉键盘,教她用拼音法打字。母亲对新事物的接触比较少,我便自然地成了她的“导师”,教她在博客上将周杰伦的《青花瓷》作为背景音乐,将自己喜欢的风光照片作为背景,我还给她的博客域名设置为“蓝莲花”。
还是那轮月光,她又看到了我们。她看到的已是一个时尚、与时代接轨的新型女一性一。月亮再一次欣慰地笑了。
十年前,母亲是我的导师,她教给我宁静、高雅;十年后,我成了母亲的导师,我带给她新型的思想观念,新的生活方式,给她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天地。
角色转换之间,其实是一种思想的交、生活方式的互补、观念的碰撞与融合。
这样的角色转换,其实,挺好。
角色转换之间作文八:角色转换之间
我给母亲买了一台IPAD(苹果公司的最新平板电脑)。这当然不是她想要的,我母亲今年六十,不会电脑,不会打字,不会上网聊天偷菜,甚至连拼音都不是很顺溜。
但我还是决定给她买一台IPAD,这与追逐潮流无关,甚至和产品有多优秀也无关,花这笔看似冤枉的钱,其实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们经常说,父母与孩子是有代沟的,诚然,可我们却不了解,这种代沟并非由父母造成,而是由我们自己造成的。
造成代沟的原因,就是我们不懂得角色的转换。
当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他们跟随着自己的时代亦步亦趋,掌握了大量的生存技能。所以,父母总是我们的老师,他们可以教给年幼的我们海量知识,让我们迅速与社会接轨。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老师不可能当一辈子,当父母无私地把一切都教给孩子后,往往意味着角色互换的开始。因为人是有生理周期的,父母总归会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往的经验和习惯成为一种负担和拖累,让父母们沉浸在过去的经验里难以自拔。
父母们不再前进,但时代在前进,做为新生代的孩子在前进。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间巨大的代沟便产生了。这是人的生理周期造成的,是不可逆、不可避免的。
我们必须看到,在这种时候,已经老去的父母自己是无力挽救的,他们被封闭在自我经验里,难以接触到新的知识。但孩子们却不同,我们每天都在进步,都在吸取最新的资讯。在这个时候,就应该由我们这些新一代,来回教父母,用全新的科技、习惯和知识,把父母身上旧的枷锁打破。
代沟形成的原因,就是我们跟随时代走的(得)太快而父母们走的(得)太慢。而打破代沟的方法,就是我们回过头,搀扶着老一辈人一起走,这就是所谓的文化的反哺,也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能填补一精一神和文化上的代沟。
年轻一辈人,通常以为只要赡养父母,满足物质需求就好了。但是,“一精一神上的赡养”呢?有多少父母,因为和子女没有共同语言而痛苦,有多少父母,因为不能了解子女而痛苦。他们已经没有能力进步了,难道不应该由子女去转化角色,当这个老师么?
我给母亲买了个IPAD,这是件非常小的小事,但它却承载着一个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把我六十岁的母亲,重新拉回到这个时代的轨道上来,不再与我有一精一神上的鸿沟。这就是对老人“一精一神的赡养”。
这几天,日日教母亲怎么看书、看视频以及百度资料。每天发现新的应用就会颠颠的(地)跑回去,教她怎么一操一作。这样温暖的场面,和小时候母亲灯下教我认字何等相似。
父母当年不求回报的(地)教养我们,今日之报答,就是我们不耻为父母一之师。这,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