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诗句祝福语大全个性签名如何表白英语句子 情书幸福离别

作文

您现在的位置: > 作文 > 作文 >

生与死作文(2)

时间: 2015-09-18

篇六:生与死

生与死,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熟悉是因为它的平常——平凡而正常;陌生是因为它现实得残酷,真切得凝重。

我们已习惯了生,生得自然而轻松。降临世间,就竞争到了生的权利。活着、生长,这些都无可争议,也毋庸置疑,但是,我们似乎忘了,这种生之权利终有一天会从我们指尖滑落。生命宝石并不能永恒,它终会有风化的时候,那便是生的另一端——死!多么可怕、多么触目惊心的字眼!如果说,生是一种偶然,那么死则是一种必然。可是对于冥冥中出生、恋恋中离世的我们,生与死,我们都无法选择。我们只有去面对,去承担。当生之希望得以实现,死也就不可避免要到来。死,在生命的另一端,默默地等着,静静地看着人们向它走去。没有任何表情,漠然而冷酷,也没有任何提醒,沉寂而无言。

一想到死,我们不免想到黑色的祭坛、黑白的遗像、令人压抑的灵堂和催人泪下的哭声。同时,我们还会想起临危不惧的英雄、抛洒热血的烈士,甚而想到王昭君的青冢、周总理的骨灰。凡人也好,伟人也罢,当那“善歌的歌醉了皓空明月;善舞的舞低了杨柳轻风;善于敛聚的盈握了珠宝玉器;善于作战的踏遍了大漠荒烟。人的归宿总是一介抛向黄土的肉身”,随历史流逝化为乌有。但是,死不是生命的句号,而是一串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那只有让后人评说了。

有人认为,人从出生起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不!这太消极了。我认为人从生下一刻起就是不断与死亡作斗争。固然最后的死无法抗拒也无从更改,但在这赤的来去之间,在这匆匆的生死之间,我们应珍惜活着的每一刻并竭力使之更为光彩动人。

生是一种责任,而死并非是解脱,它应成为完成这责任的标志。生命是漫长的跑道,无论你在途中跌倒多少次,只要你努力过并坚持下来,终点线上迎接你的就会是鲜花和掌声。即使是无色的花,那也是感动的泪;即使是无声的言语,那也是赞许的目光。生命之火的熄灭并不意味着灵魂也黯然消沉了。为什么有的人生得肮脏,死得龌龊;有的人生得伟大,死得光荣;为什么有的人死不瞑目;有的人死而无憾;有的人含恨逝世;有的人安然辞别?其实,有什么样的生,就应有什么样的死。生是死的序幕,死是生的尾声,故死是不足为惧的。我们无法选择死的时刻,但我们可以选择生的姿态和意义。唯有这样,才会使魂在肉体消失后生生不息,让生命在死后永远延续……

篇七:生与死

生命如何?死亡亦如何?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生死只不过在那一界之间。

生命是异常短暂的,它在于一分一秒之中,如流水般消逝,一去不复返。

记得杜伽尔曾经说过一句话:“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生命意想不到的短暂。”要惜并保护你的生命,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必太在意生命中的缺憾,要珍惜自己已拥有的一切。生命是上帝对我们的眷顾,毕竟它成就了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

叹气声明,它其实就是用无数个镜头、无数个事例、无数次片段、无数的情感拼接起来的。虽然有时会风雨大作,但与其在角落里小声哼“不要下了”,倒不如站在风雨中大喊:“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不经历风雨,怎么才能看见色彩斑驳的彩虹呢?

生命的确是无比的美妙,有谁不曾想过长生不老呢?但这并不可能。人从第一声啼哭开始,就已经一步一步、一点一点的迈向死亡,无法回头。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不发返程票,一旦出发了,决不能返回。”我们只能更加珍惜现在的生命,不失去每一秒,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有收获,并且,也要开开心心的度过每一天。

“死亡,是我们不可拒绝的,但是,与其挑战它,倒不如反过来接纳它。其实,死亡并不是对生命的剥夺,而是对死亡的告别。死亡,是我们不可拒绝的。死亡,也只不过是我们心中生命彩虹的另一端,是生命大河的彼岸,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往往是来自对生命的依恋。

人生,其实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旅途,沿途有许多风景,或许美丽,或许凄凉,无论如何,却都无法停下。这列叫“生命”的列车不可能偏离轨道,也不可能晚点,它总是准时的开进终点站,催促你下车。而这个终点站的名字,叫做“死亡”。

有人说,生命是在于一呼一吸之间,死亡,也就是一种解脱。也有人说,生命就是在于奔波,而死亡,不过就是对生命的剥夺罢了。

篇八:生与死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身与心的距离,而是明知有却不知珍惜。面对生死困惑的挑战,却又不知何去何从?

古老优美的诗行犹如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千年历史风云重隐于世,生与死,与恨,义与亡,都在遥远之国独幕上映,在那片落日青冢中留下不朽之音,成为重载历史千秋的万年青史。

享一世盛世,看战乱红尘。荆轲告别燕王太子丹,踏上刺秦不归之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是义与生的体验,实为一生大义之所作,高渐离击筑,舍生取义终归英雄路。生命之大义,战乱于疆场,大义与大,生与死仅止步之遥?

落日溶金,云暮四合,独步于岸边,望芦苇随风飘扬,芦苇茂密丛生,在远离世俗的淡泊独守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它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伤倒了清风,刺痛了历史,遗缺了自己。

“舍生而取义者也”。流淌于国诗人心间,身心痛苦的兼备已让他孤言沉默,心力交瘁,独步江畔,望江探月,在独立于世的天际勇求义之痕。君王,昏庸无能;大臣,尔虞我诈;外使,威利诱;生命,已死所再需,信仰已无从再来。生死之夕,生于苟,死于义,生死之替无从再虑,不容多疑,侧身反辗,弹跳汩罗,你——屈原,沉睡于汩罗,结束于奔流。你,生命的大寂寞结于心,奔突于胸,使你纵身大江,泛起的涟漪是芦苇的眼泪,在温湿的夜色中流淌,如今,青青的竹叶包裹着万人对你的崇敬,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想念……

生死之难,大义之诱,面对生死,屈原当死免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生意在义与利,死意在放与念,生死之距,究竟有多远?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