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陶渊明的作文(2)
之所以陶渊明显得十分另类,是因为他始终保持着“方石”的本色。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的隐居,其实就是像我所说的“在岸上”的一种生活,是在有意保持自我。是不是单纯的明哲保身呢?绝对不是!假使说陶渊明真的要保身的话,又何来那一道道檄文一样的诗作跟文章呢?不过,保持“棱角”,不是讲非得归园田居,一个人只要有良心,敢于说真心话,又何必计较身在山林还是市井呢?
人生,譬如登山,高山仰止,还未启程,早已胆寒。假如,所看的只是眼前,所想的亦是眼前,也就忘记了前途的崎岖,经过的艰险。反倒时时不同,处处新鲜,不知不觉,已达山巅。你若问:“什么是快乐?”我答:“随遇而安。”反正,我这个人向来胸无大志,很少去跟某个人争某件东西,夺某项名誉。我认为,有失才有得,有得必有失。跟别人抢这个抢那个,得到的是身外物,失去的是原有的快乐,得不偿失。有时候在看动物因为食物而自相残杀时,我们会说:“都是同类,如之何必?”说这话时,我们忘了人类自己。兽尚有人一性一,人却是有兽一性一,有些人在名利之前的争夺比禽一兽夺食还要狠三分呢。话说回来,得到了金钱、名誉、地位,就真的快乐了吗?那又有多少人坐着私家车,在鳞次栉比的大厦间来回穿梭,心中念着的,却依旧是骑着自行车,奔波在无边的田野中的快乐?
个人地位最高莫过于皇帝。但是,你要叫我穿龙袍,坐龙椅,还不如给我一刀来得痛快。我觉得做一个小老百姓多好啊!吃饱,穿暖,要多自在有多自在。一精一神追求向上看,物质追求向下看。要是你一天到晚嚷嚷着:“我要当皇帝!”我估计,你就算想瞎了眼也难当得上。争名夺利在我看来是没什么意思的,也许是我道行不够高深,还未得到无上法门,故而不能参详其中的妙趣吧?我觉得,与其一浪一费时间在明争暗斗中内耗,还不如把这些时间花来自我提高。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现的是一种一精一神,一种境界,正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不改其乐也”。培根说:“财富是德行的累赘。”富了富过,穷了穷过,安于现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们经常说:一切都是过眼烟云,可我们又经常想像神仙一样,在云彩间漫步。有多少人是肯一爱一千金轻一笑?出发的久了,就忘记为了什么而出发。多些时候,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吧!其实,又不是经常让你拯救地球,维护世界和平,哪里有那么多”正事“可以做?不说不笑不打不叫不热闹,几十年的光一陰一,不做一些”无聊“的事情,岂不是要活活闷死?
我虽羡慕陶渊明,学习陶渊明,却不愿成为陶渊明。我羡慕陶渊明,羡慕的是他的大自在;学习陶渊明,学习的是他的保持真我;说不愿成为,是因为不可能实现。毕竟,陶渊明就那么一个,我也不会再有第二个。一个人永远不可能完全脱离整个社会,除非你想“自绝于人民”。如果每个人都成了隐居者,那是多少呢?是六十亿。就目前地球上的森林面积我估计够呛,又要住房危机了。所以,做隐居梦,还是早点清醒吧!老老实实,安分守己,与世无争,守好自己的一片天,这就是大自在,这就是真自我。还是那句话:知足常乐,随遇而安。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语。好了,天马行空,信口开河,胡侃一气,过激之处,万望海涵!
篇七:我眼中的陶渊明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是乡里小人也——陶渊明。
很早就听说陶渊明很了不起,有骨气,不向权贵低头。
陶渊明又名潜,是东晋伟大的诗人,出生在没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时代有远大的抱负,曾经三次做官,但由于官一场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终选择了辞官回乡,过隐居生活。
陶渊明归隐后,生活变得十分贫困,要过年了,别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却还冷冷清清的,由于他一爱一写诗,于是他挥笔写下一副传于后世的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读过书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联缺“衣”下联少“食“横批没有“东西”,陶渊明用自己的只是创去连宣泄困苦,虽然身苦,看心态乐观,不改初衷。作文
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是勉励后人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一操一为重,折腰时心已愧,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一性一,不为世上任何名利和浮华所改变。
比如他的《五柳先生传》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写出了他不涉官一场的尔虞我诈,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娴静少言,不慕容利,点点风骨,跃然纸上,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娴静少言,不慕容利”陶渊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立居。作文
人生在世,始终一帆风顺是天方夜谭的,面对挫折坚信,我们绝不能望而生畏,徘徊不前,生活的积极者,应像陶渊明一样为自己的志向“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求名利,保持一颗快乐的心,于浊世中,洁身独立。
篇八:向陶渊明致敬
今天是放假的第三天,心情还是很烦躁,如果真的能继续上学的话,那我就真的会谢天谢地了,哎,不想再玩游戏了,不知不觉间,快初三的我变了许多,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对于生活我也缺少了幼时的幻想,而多了一分对生活的无奈。曾几何时,我还告别了童年。
早晨的一陽一光透过玻璃射一到了屋内,让人有种隔世之感,可在这个世界里,哪里有真正的宁静呢,恐怕即使是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在山林里时,也会有一种噪音一直缠绕着他的吧。忽然有些佩服陶老,尽管他的隐居不会对那个动荡的社会产生任何影响,但最起码他能够有一方净土可以歇息,但这个时代到哪里去寻找这个地方呢?恐怕是永远都找不到吧。
陶老,九泉之下的你看到了我的这篇文章会有什么样的感悟呢,不会追着我打吧。
呵呵,陶老,我,在这里向你致敬,学校的时光很快就会过去了,但愿我能用我这16年的学习时光来换取我64年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