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德的作文(2)
时间: 2015-09-18
篇七:孝还是笑?
我想到的是孝,尤其是那句“百善以孝为先”。
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可以见得”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但是现实却与道德相反。
南宋《三字经》中第一句就是”人之初,一性一本善“说明人一出身就拥有着好的本一性一,但是为何时间长了这本一性一就慢慢的褪去?说到这里思想就向例子慢慢靠近。
春秋时的曾子,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子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后来就有了“啮指痛心”,此类事情在几千年前是层出不穷,有晋代郭巨“埋儿奉母”,王祥“窝冰求鲤”,等等,他们每个人都记得父母的养育之恩,心中都还记得真正的道德规范,就是有了他们的行为与心德,所以才有了孝子的美名,就是因为他们依然保存着“一性一本善”的品一性一,所以有了孝道,这一美德流传了上千年,直到今天我看到的却是冷漠的眼神,听到的却是“老不死的”之类的话语。
大人们总说“你还是个小孩子,你不懂”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许多事情大人却远远不如小孩,就比如孝道,在小孩子眼中父母是自己的一切,自己的最信任的人,所以无论父母怎么样教育,他们都会接受,看着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爷爷一奶一一奶一打骂,他们无能为力,懂事的会为爷爷一奶一一奶一辩护一段时间,但是时间久了,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父母是对的,所以就这样又一个不孝子被教育出来了,这也应证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到那些“犯罪者”老时,他们就会感受到自己父母的心情了,那是无奈与痛心吧。
我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在父母在世时不知道珍惜,待到双亲驾鹤西归后才会留下两行眼泪,或许这两行眼泪会为他带来孝子的美名,与至高的权利吧!我常常在想他们难道不内疚么?或许有“野心的人”字典里没有内疚两个字吧,农村里的人说:“谁家的人死了,那么那家的猪狗就会哭,”我有些失望,难道那些人连牲畜都不如?我想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猪狗不如”吧!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孝道最为突出,这一美德让多少人完善人品,但是在今天我看到的却是“xx拿刀杀父母”“xx官员将母亲抛之街头”我有些心痛这一美德流传了千百年后成了这样,如今的孝道可能不再让人感到孝了,可能更多的是笑吧!
由古至今有很多孝与不孝的列子,但是我在这个年代看到的不孝却比古时多许多,曾经我将这些罪过全怪在社会上,但是现在我觉得这一切还有自己的原因,父母的原因,教育的原因,面对这些错,我在笑,在嘲笑,在嘲笑哪些所谓的“潮流”,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还有那校训上的,“尊重父母,孝敬父母”或许在有一个千百年后,这个被埋没的美德会被挖掘出来,但是有谁还记得,在那之前,有多少人被伤害?
《三字经》中那句“人之初,一性一本善”是对的,但是在这之后更需要的是“持善一性一”。中国人的美德是“孝道”,而不是“笑道”。
篇八:美丽源自美德
人之初,行本善。——题记
依稀记得,在我六岁光景时,爸爸带我去北京游玩。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那里气势磅礴的长城,富丽堂皇的紫禁城,而是那一块块粘在地上的口香糖。它们像一粒粒雀斑,给这个城市抹去了光彩。
“爸爸,快点走埃”我已经迫不及待了。我拉着爸爸的手,笔直地朝天一安一门广场走去。还没走多远,眼前便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山人海。人们摩肩接踵,十分兴奋,想必都是远道而来,久仰北京的大名。
“你好,你也是从岳一陽一来的吗?”爸爸很快和人搭上话。
“是啊,我带着孩子来看看。”那位叔叔边说边嚼着口香糖。
于是我们结伴而行,好不容易挤到了天一安一门。那位叔叔突然把口香糖从嘴里吐出,糖粘便到了地上。霎时,我的心中顿生一股鄙弃之意。随着游客们的踩踏,口香糖已变得乌黑,并且牢牢地抓根于地。顺势望去,广场上被这些不文明的印记占据了。我的心不知怎的,忽然很重很重的沉了下去。
爸爸带我观赏了许多名胜古迹,可我在那时却心不在焉,美景全没有尽览于眼底。爸爸见我不大高兴,便问我个究竟。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默着,我对于“文明”这个词,意识已淡薄了。
所以,我一直很迷惘,这世间,文明到底是什么?直到有一次去公园玩——
一位盲人爷爷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他手里拿着一根拐杖,正绕着石子路走去——石子路左侧的长廊那里,有些老年人正在拉二胡唱戏曲儿,再远些,还有些年轻人在唱流行歌曲。
这时,两个初中生远远地走来,边走边喝着可乐。那个把头发染得火红的说:“哥们,从这草坪穿过去吧,近多了。”“好嘞,效率第一嘛!哈哈!”另一个附和着。两人谈笑着,球鞋鞋踩进了草坪,无情地践踏着柔一弱的小草。随后,又转过身将那可乐瓶肆无忌惮地用力一抛——那两个可乐瓶,在空中画出两条抛物线,一个无奈地躺在草坪上,另一个却“啪”的一声,在盲人爷爷前面的石子路上落了下来。“哈哈,瞧那瞎子,多走冤枉路,活该!”
看到这一幕,一股无名的怒火从心底迸发,我真想追过去质问他们,谁才是真正的盲人!不是吗,如果他们不是盲人,怎么就看不见那牌子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芳草青青,踏之何忍?如果他们不是盲人,又怎么忍心随意破坏公园的美丽与和谐?
“老爷爷,我来捡,您小心!”等我回过神时,看到一个小妹妹跑过来,帮着正在“寻找”着可乐瓶的老爷爷,捡起它,又蹦跳着把它扔到路旁的垃圾桶里。
我几步赶上去,扶着盲人爷爷,亲切地问:“老爷爷,您想去听戏曲是吗?”“是是!小朋友,你也听?”盲人爷爷听说我也要听戏曲,乐呵呵地笑起来。“老爷爷,我也听。”那小妹妹又跑过来了。她一手小心地拿过老爷爷的拐杖,一手搀扶着老爷爷。
弯曲的公园小道上,移动着这样一道“风景”——两位小朋友一左一右的,他们搀扶着一位盲人老爷爷,他们将一起去听曲儿!
我似乎又重新理解了文明的含义。我想,每个人都会有着最质朴的心,最善良的本一性一。文明无处不在,让我们把那些不文明的印记铲除,恢复世界的光彩吧!
我想到的是孝,尤其是那句“百善以孝为先”。
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可以见得”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但是现实却与道德相反。
南宋《三字经》中第一句就是”人之初,一性一本善“说明人一出身就拥有着好的本一性一,但是为何时间长了这本一性一就慢慢的褪去?说到这里思想就向例子慢慢靠近。
春秋时的曾子,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子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后来就有了“啮指痛心”,此类事情在几千年前是层出不穷,有晋代郭巨“埋儿奉母”,王祥“窝冰求鲤”,等等,他们每个人都记得父母的养育之恩,心中都还记得真正的道德规范,就是有了他们的行为与心德,所以才有了孝子的美名,就是因为他们依然保存着“一性一本善”的品一性一,所以有了孝道,这一美德流传了上千年,直到今天我看到的却是冷漠的眼神,听到的却是“老不死的”之类的话语。
大人们总说“你还是个小孩子,你不懂”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许多事情大人却远远不如小孩,就比如孝道,在小孩子眼中父母是自己的一切,自己的最信任的人,所以无论父母怎么样教育,他们都会接受,看着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爷爷一奶一一奶一打骂,他们无能为力,懂事的会为爷爷一奶一一奶一辩护一段时间,但是时间久了,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父母是对的,所以就这样又一个不孝子被教育出来了,这也应证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到那些“犯罪者”老时,他们就会感受到自己父母的心情了,那是无奈与痛心吧。
我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在父母在世时不知道珍惜,待到双亲驾鹤西归后才会留下两行眼泪,或许这两行眼泪会为他带来孝子的美名,与至高的权利吧!我常常在想他们难道不内疚么?或许有“野心的人”字典里没有内疚两个字吧,农村里的人说:“谁家的人死了,那么那家的猪狗就会哭,”我有些失望,难道那些人连牲畜都不如?我想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猪狗不如”吧!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孝道最为突出,这一美德让多少人完善人品,但是在今天我看到的却是“xx拿刀杀父母”“xx官员将母亲抛之街头”我有些心痛这一美德流传了千百年后成了这样,如今的孝道可能不再让人感到孝了,可能更多的是笑吧!
由古至今有很多孝与不孝的列子,但是我在这个年代看到的不孝却比古时多许多,曾经我将这些罪过全怪在社会上,但是现在我觉得这一切还有自己的原因,父母的原因,教育的原因,面对这些错,我在笑,在嘲笑,在嘲笑哪些所谓的“潮流”,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还有那校训上的,“尊重父母,孝敬父母”或许在有一个千百年后,这个被埋没的美德会被挖掘出来,但是有谁还记得,在那之前,有多少人被伤害?
《三字经》中那句“人之初,一性一本善”是对的,但是在这之后更需要的是“持善一性一”。中国人的美德是“孝道”,而不是“笑道”。
篇八:美丽源自美德
人之初,行本善。——题记
依稀记得,在我六岁光景时,爸爸带我去北京游玩。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那里气势磅礴的长城,富丽堂皇的紫禁城,而是那一块块粘在地上的口香糖。它们像一粒粒雀斑,给这个城市抹去了光彩。
“爸爸,快点走埃”我已经迫不及待了。我拉着爸爸的手,笔直地朝天一安一门广场走去。还没走多远,眼前便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山人海。人们摩肩接踵,十分兴奋,想必都是远道而来,久仰北京的大名。
“你好,你也是从岳一陽一来的吗?”爸爸很快和人搭上话。
“是啊,我带着孩子来看看。”那位叔叔边说边嚼着口香糖。
于是我们结伴而行,好不容易挤到了天一安一门。那位叔叔突然把口香糖从嘴里吐出,糖粘便到了地上。霎时,我的心中顿生一股鄙弃之意。随着游客们的踩踏,口香糖已变得乌黑,并且牢牢地抓根于地。顺势望去,广场上被这些不文明的印记占据了。我的心不知怎的,忽然很重很重的沉了下去。
爸爸带我观赏了许多名胜古迹,可我在那时却心不在焉,美景全没有尽览于眼底。爸爸见我不大高兴,便问我个究竟。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默着,我对于“文明”这个词,意识已淡薄了。
所以,我一直很迷惘,这世间,文明到底是什么?直到有一次去公园玩——
一位盲人爷爷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他手里拿着一根拐杖,正绕着石子路走去——石子路左侧的长廊那里,有些老年人正在拉二胡唱戏曲儿,再远些,还有些年轻人在唱流行歌曲。
这时,两个初中生远远地走来,边走边喝着可乐。那个把头发染得火红的说:“哥们,从这草坪穿过去吧,近多了。”“好嘞,效率第一嘛!哈哈!”另一个附和着。两人谈笑着,球鞋鞋踩进了草坪,无情地践踏着柔一弱的小草。随后,又转过身将那可乐瓶肆无忌惮地用力一抛——那两个可乐瓶,在空中画出两条抛物线,一个无奈地躺在草坪上,另一个却“啪”的一声,在盲人爷爷前面的石子路上落了下来。“哈哈,瞧那瞎子,多走冤枉路,活该!”
看到这一幕,一股无名的怒火从心底迸发,我真想追过去质问他们,谁才是真正的盲人!不是吗,如果他们不是盲人,怎么就看不见那牌子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芳草青青,踏之何忍?如果他们不是盲人,又怎么忍心随意破坏公园的美丽与和谐?
“老爷爷,我来捡,您小心!”等我回过神时,看到一个小妹妹跑过来,帮着正在“寻找”着可乐瓶的老爷爷,捡起它,又蹦跳着把它扔到路旁的垃圾桶里。
我几步赶上去,扶着盲人爷爷,亲切地问:“老爷爷,您想去听戏曲是吗?”“是是!小朋友,你也听?”盲人爷爷听说我也要听戏曲,乐呵呵地笑起来。“老爷爷,我也听。”那小妹妹又跑过来了。她一手小心地拿过老爷爷的拐杖,一手搀扶着老爷爷。
弯曲的公园小道上,移动着这样一道“风景”——两位小朋友一左一右的,他们搀扶着一位盲人老爷爷,他们将一起去听曲儿!
我似乎又重新理解了文明的含义。我想,每个人都会有着最质朴的心,最善良的本一性一。文明无处不在,让我们把那些不文明的印记铲除,恢复世界的光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