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时间: 2015-10-14
一爱一心与教育读后感一:一爱一心与教育读后感(1661字)
假期里,我完整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打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一爱一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一爱一学生,学生又怎样地一爱一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尤其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一爱一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一爱一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一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一一精一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对于工作多年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一陽一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一操一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一爱一啊!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后进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近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名后进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一爱一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甚至会经常周而复始地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一爱一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羞愧无比!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愤恨、绝望、无奈,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宽慰自己,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一爱一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一爱一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一爱一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一爱一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一精一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一爱一”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一爱一心与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指一爱一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一爱一心与教育读后感二:一爱一心与教育读后感(1988字)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一爱一心与教育》,我被他的一爱一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一爱一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一爱一学生的心!”
一爱一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一爱一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一爱一;一爱一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假如没有一爱一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一爱一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一爱一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李镇西老师对一爱一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一爱一,他也收获着学生的一爱一。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工作越来越没劲?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执著,对一爱一的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一爱一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职业。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老师对待万同同学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一爱一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一精一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一爱一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一爱一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一爱一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一爱一戴的老师。作为老师,你将你内心深处的一爱一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
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身为一名英语老师,由于带多个班,周课时也多,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常常是这节课进这班教室,下一节又要到另一个班级,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近和了解,其实我是很一爱一他们的,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但作为老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一爱一,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一爱一。”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一爱一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一爱一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一爱一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一爱一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一爱一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一爱一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一爱一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一爱一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一爱一心!
李镇西老师对待学生的平等态度,是我们教育者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他既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朋友,是学生的“哥儿们“!学生曾有肺腑之言:“镇西兄---血脉虽不相连,心灵却永远相通!“可见师生间的情感有多深!由于他赢得了学生的心,也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他实实在在地把自己一颗火红的心投入到这个美好的事业中,实在可喜可贺!记得我在学生时代,非常讨厌老师偏心,不能一视同仁。我在平时工作中也非常注意不要偏心,但对每一位学生都平等地一爱一这一点却没做到。学生时代哪一位老师谈吐幽默,学识渊博,真诚地关心一爱一护学生,就会对他产生好感,进而喜一爱一其所教的学科,自然学习上也学得轻松愉快,成绩很好。这在我们当今,教育也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生才能敞开心扉接受你的教育,这是非常提倡、可行的。
但是,教育仅有一爱一心也是不够的。这一点,李镇西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值得思考,然而正是这些问题,反衬出了李镇西老师的伟大,反衬出了李镇西老师的人格魅力!而我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在想,其实这本书里面记载的许多案例,都有它具体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时代背景,而现在的社会又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式的阅读或许并不聪明,重要的是这本书里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者的一爱一心,教育者对教育这一份深沉的思考,教育者对大写的人的张扬,应该成为我们从事教育的这个群体的出发点。
是的,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一爱一心、民一主、真诚、人一性一的教育!
一爱一心与教育读后感三:一爱一心与教育读后感(1124字)
拜读了李老师的《一爱一心与教育》之后,李老师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执著的一爱一深深打动了我。
李老师曾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一爱一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一爱一心,只有一爱一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李老师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师生之间多么朴素,多么和谐的情谊呀!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一爱一心与教育》这本书也是作者一爱一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一爱一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
一爱一心成就梦想,一爱一心传递希望,一爱一心唤醒力量,一爱一心铸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一爱一就没有教育。”因为有一爱一,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一爱一,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一爱一,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一爱一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一爱一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一爱一满人间。
李镇西老师在《一爱一心与教育》中也说过“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一爱一学生的心!”“一爱一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读过之后,我的体会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为一颗一爱一心才使我快快乐乐守在学生身边,也是我具备了一颗童心,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体会幸福与快乐;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近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灵中写下美妙的诗行,互相传递一爱一心,传递幸福。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一爱一心。上课要面面俱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下课后多与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给学生以指导,鼓励与关心。让学生感到对他们的关注与关一爱一。
当然,仅仅有一爱一心是不够的,这就涉及到李老师教育思想的另一个方面----民一主教育,懂得互相尊重,宽容学生,我们才能获得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抓住教育契机,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取得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为学生创造民一主自一由的课堂,而不是只有老师是权威的一言堂。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同学们的理解是多种思路的,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总之,在一爱一的呵护下,创设自一由民一主的课堂,是我读完《一爱一心与教育》之后最大的收获。我决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让智慧点燃智慧;以民一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孩子;做学生一爱一戴的师长和真诚的朋友;用我们的真心、一爱一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一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一爱一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一爱一心与教育读后感四:一爱一心与教育读后感(1051字)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一爱一心与教育》,我被他的一爱一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一爱一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一爱一学生的心!”
一爱一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一爱一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一爱一;一爱一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假如没有一爱一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一爱一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一爱一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一爱一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一精一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一爱一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一爱一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一爱一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一爱一戴的老师。作为老师,你将你内心深处的一爱一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身为一名数学老师,由于带2个班,又不是班主任,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常常是这节课进这班教室,下一节又要到另一个班级上课。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近和了解,其实我是很一爱一他们的,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但作为老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一爱一,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一爱一。”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一爱一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一爱一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一爱一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一爱一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一爱一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一爱一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一爱一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一爱一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一爱一心!
一爱一心与教育读后感五:一爱一心与教育读后感(954字)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一爱一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一爱一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一爱一他,真是让人感动。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一爱一。他对学生的一爱一是一种真正的一爱一。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一爱一,不但是一爱一优秀生,而且更一爱一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一爱一的火花。
李老师对一爱一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一爱一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一爱一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一爱一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一爱一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一爱一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一爱一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一爱一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一爱一吧。《一爱一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它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一爱一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一爱一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一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一爱一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