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身边的感动作文
感动来自于生活小事,感动升起于内心深处,感动停留在单元门前。
家门口是道风居住的小径,春风吹拂着花花草草,也吹拂着老人言教浅浅的涟漪,轻轻地摇摆着,笑着,温柔的看着我们这些沐浴在金粉中的孩子日渐长大。他的眼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关心在我们的心中缓缓回荡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早已不记得他是何时来到我的世界,他是从小到大都陪伴我的“亲人”,即使我们从没说过一句话,我想着眼神就能够给对方极大的信任。
他看着我上学放学来来往往,他成了生活习惯,每天会他一个笑,安心这,他也坐着傻笑,不语。
这样很长些日子,但不知有一天听去父母的谈话,才惊愕着许久。
我所遇见的那个老人,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一生安乐。他的一生是坎坷的:在四十岁时他就失去了他唯一的女儿。他的女儿是在放学途中不幸车祸死掉的。当时他女儿估摸一着和我差不多一样大,但是老天缺不公平的早早的结束了她如花的青春。他之后就一精一神不振,事业也日渐衰败。二十年后,他六十岁却突发了一场恶疾,再等身上痊愈,他却像痴疯了一样,对着空气唤他二十年前就早已死去的女儿的名字。后来渐渐的也不喊了,只是喜欢搬着凳子看孩子们嬉戏打闹,来来往往。于是,我也认识了这个善良的老人。
话毕,听毕,一串似流水的年华一分钟散去。
当时我真的很震动。在他静看着我们时,脑海中是否也曾浮现他心一爱一女儿的笑靥?他将他对女儿的一爱一毫无保留的转移到我们身上,转移到对我们的一个个笑容中。我们走过看见他时,心中就像是升起一轮太一陽一,一个寄托。这是对于他一爱一的给予的回报,他的每一个笑都沉淀着他对我们的好。
夕一陽一西下,她的老伴搀着他往家走,而他却依旧恋恋不舍的望着背后朝他摆手的孩子,微笑。
我不知道我是感动于他不平的世事,也不知道是感动于他对我们的这些一爱一,但静站在一角的我,却已泪流满面。
我知道这样的日子还会继续,感动也会如春风一样吹拂着我的心。
篇二:来自身边的感动
在我们当今的社会,有许多的人值得赞颂,有多少事令人感动。海迪姐姐苦学医术,池越忠舍己救人,军医大学学生华山抢险,哪件事不动人?然而,我现在要讲的是一件发生在我身边感人的故事。
去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出去种田的人们回来了都搬着小凳出来乘凉。在工地砖垛下的一陰一凉地,几位老大爷聚一精一会神地在象棋盘前斗着输赢,马明叔叔等几个人围在旁边观阵助威。“噢,赢了!”张大爷一拍大一腿,身一子向后一仰,呀,不好,他身后的砖垛晃了晃,眼看就要倒下来了。只见马明叔叔眼疾手快,一掌把张大爷推了出去,哗的一声巨响,砖垛倒了,马明叔叔的腿被倒下来的砖埋了起来。“马明叔叔”“小马”一时惊呼四起,七手八脚地去搬掉压在马明叔叔腿上的砖,有两位伯伯早就推来自行车,我们急忙把他送往医院,“小腿断了,快救!”医生神色严峻,张大爷热泪盈眶,默默地坐在手术室门口焦急等待着。
当马明叔叔从昏迷中醋来,第一句话便问:“张老伯,您……没事吧!”张大爷紧紧一握着他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曾经,我固执地以为,感动距我非常遥远,昏暗的豆油灯熏黑了我的双眼,四面黑黑的木板墙壁封闭了我的视线,当城里的同学在一精一品屋花钱如流水时,我却在为下个月的生活费而发愁难眠。
马明叔叔醒来第一句话是关心别人,而不是问他自己的情况,更表现了他只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德。
是啊!马明叔叔那舍己为人救人的一精一神怎么不使人感动?虽没见报也没有上电视,但在我心中他已成为我心中的一个英雄。
有个地方,苦难是永远无法闯进去的,那就人与人之间的一爱一!无私的一爱一已经将我包围了很久,我才发现感动其实就在我身边。
篇三:来自身边的感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我们学生却如笼中之鸟,只能在学校里学习。
明亮的日光灯下,一个个埋头苦读的身影。而坐在窗边的我却做不到心静如水。偌大的月亮悬在空中,透出丝丝的忧伤。“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断传来,一束束烟火在夜空中绚丽绽放,五光十色。我的心早已跑到那逛花灯的热闹人群中。
正想邀同桌一起欣赏,却瞥见黑板上一行醒目的字:“谁在教室里说话,就做好被停宿的准备——班主任”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这严厉的“政策”,让我只能品味“对影成三人”的寂寞。哎,也许班主任这种新“政策”也是任一性一的我们所一逼一出来的——谁叫我们最近夜修老是那么浮躁呢?
就在我胡思乱想之时,班主任老师“如期而至”。我心想:正月十五还来监督我们,太苛刻了吧。只见老师提着一个神秘的红袋子,走到讲台,轻声地说:“今天是元宵节,老师请大家吃点东西。”每个人的脸上瞬间溢满了笑容。老师给大家分了一些豆沙饼、糖果,脸上是不曾中断的亲切的笑容。褐黑色的豆沙饼入口即融,化成一股股清甜,直窜心里。原来,老师是这么贴心。
老师站在讲台旁边,眼光也投到窗外的夜空中,我分明看到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惆怅,一丝忧伤。原来,老师您也有自己的元宵节,您也想与家人共度这美好时光,可是,我知道您放心不下我们,把这宝贵的两个小时都奉献给我们。
窗外的烟火染红了夜空,它们绚丽地绽放。老师,您不就像那烟花吗?燃一烧自己,照亮我们人生懵懂的夜空。有些事情并非眼见为实,我们年幼的心只知道您的严厉,却未曾透过表面看到您无私的一爱一。
朦胧中,眼前浮现了一幅幅画面:台灯下,是您伏案工作的身影。每篇作文改后,您都主动找学生面谈。讲课时,您经常激一情澎湃地朗读课文,有时还会余兴未减地敲一敲黑板或托一托眼镜……三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老师您在我们身上注入了多少心血啊!
您时时在我们身边,为我们树立榜样、指点迷津。身边的您,给了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
篇四:来自身边的感动
感动,它像一架显微镜,于平凡的生活故事中发现一爱一的璀璨光芒;它是一台心灵的热感仪,无论多么细微深沉的一爱一,它都可以敏锐的帮助我们感触到。
我结识过这么一个他。
他长着一对水晶般透明的眼睛,那高高的鼻子,小小的嘴相互对称着,虽然看上去很脆弱,但他的意志却是那么坚强,他总能为我撑起一片天空,那天空总是那么蓝,那么清纯。
冬天的天气那么冷,地上那么滑,“快走啊”晨晨叫了我一声,心急的我一急趴在了地上,当时,我多么渴望有一双温暖的手拉我一下啊,此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来到了我的身边,是他,真的是他,是他伸出了热情的手,拉我站起身,我真的很感动,“摔疼了没有?”他担心的问,不,不疼了。看着他那稚气的脸,油然而生的敬佩,他是那样刚毅,热情。他就像是我的守护神,时刻守护着我的安危。
我们身边不乏感动,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善良,这份善良的心会化作雨露甘泉滋润我们的心田,是我们无不为之落泪,每一颗美好的心灵,每一个善良的举动都让我们感动,不要吝惜感动的眼泪,那是一种感受人间幸福纯真的泪水。
篇五:来自身边的感动
那日傍晚,夕一陽一轻柔地洒在我身上,电脑屏上,我被他们的故事感动着……
那一年,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来到藏区,是为了更多的孩子。那一年,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决心生活在西藏,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他们的名字叫胡忠、谢晓君。他们是感动中国的杰出人物。
“成都少了一个我这样的老师,没有任何损失;但对藏区的孤儿而言,我的到来或许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在颁奖典礼现场的胡忠,比视频中看起来更显苍老。11年前,这位成都中学的化学老师辞掉工作,告别妻子与刚出生的女儿,来到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支教,每个月仅有300多元的生活补助。
福利学校海拔3800米,甘孜州13个县、4个民族的143名孤儿被安排在这里寄宿制读书。除了上课,胡忠每天清晨5点多打开校园广播,叫大家起床、做一操一,平时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一听说哪里有孤儿,他立马赶过去接人。久而久之,当地百姓把胡忠叫作“菩萨老师”。
丈夫离家的前两年,谢晓君都是利用假期过去探望,教音乐的她偶尔还客串几回代课老师。与孤儿们接触的次数多了,川妹一子动了留下来的念头。2003年,谢晓君报名支教,在旁人不解的目光中,她抱着女儿,与丈夫在福利学校“会师”。
从盆地到高原,适应的过程充满了委屈。刚来的几个月,3岁的女儿整晚咳嗽,谢晓君也因缺氧头疼,无法入睡。尽管也会抱怨,但不服输的一性一格让她迎难而上,“既然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打退堂鼓。”
通过自学朋友寄来的教材,谢晓君尝试过音乐老师以外的4种角色——数学、生物、生活老师以及图书管理员,顶替离开的支教同行。“这里只有老师适应孩子,只要对孩子有用,我就去学。”2006年,谢晓君调去了位置更偏、条件更苦的学校“木雅祖庆”。她把工作关系转到康定县,许诺“一辈子待在这儿”。
是啊,一辈子,这夫妻俩决心将一辈子的青春和一精一力都奉献给藏区的孤儿,这是怎样的勇气,这是怎样的牺牲,这更是一种怎样的奉献啊?
胡忠和谢晓君,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已远不止感动这么简单了,而是一种深深的回报社会的责任与一爱一的奉献。他们把给家人的小一爱一化为了大一爱一,正是因为他们心中藏有这样无私无尽的一爱一,不断温暖着藏区孤儿的心灵,才会有机会改变藏区孤儿的命运。在我们身边,其实这样的一爱一的感动并不少,祖辈的疼一爱一,父母从出生至现在10多年的关怀和照料,朋友危难时刻的鼎力相助,我们,其实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这样的感动里。只是越长大,我们越难发现。或许,我们更应该学会去感动、感谢、感恩,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感动别人,并从而拥有更多的感动。
我们从不缺少感动,而是缺少一颗发现感动的心,而是缺少创造的感动的勇气!
篇六:来自身边的感动
这学期孩子们还算表现良好,虽然仍然有两个孩子不及格,但他们尽力了。
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大女儿”——平行班同科(三年级数学)教师徐元敏。
她是另一个班的班主任,她习惯赶早辅导孩子们学习。我在本学期外出学习的半个月中请她为我代课。代课期间,她每天与我班的语文老师协调好,用同样的方法对待我班的孩子。两个班的孩子加起来120人的作业(包括家庭作业在内)全批全改。上新课时,她总是在自己班上先讲,通过她班孩子反应出的情况后查漏补缺,好让我班的孩子更容易掌握。因此,她帮我教学的部分比我自己教学的其他部分掌握得还要牢固。我走之前其实比她进度慢一些,我回来时她已经调整到与她班同步。当我再次回到学校上课时,非但没有丝毫耽误课程的感觉,还比我走之前教学起来更轻松。
她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总会拿来与我们另外两个老师一起分享探讨,她好学上进以及严谨的教学态度,使得她班上的孩子几乎没有低差生。本年级还有一个数学老师唐世英(学校大队辅导员)也是一个热心大度宽厚的人。
在该学期我担任本年级教研组长时,我上公开课的内容及课件是徐元敏一手帮我选定制作的,因此授课后反应还不错。
同行的人都知道,评优晋级等的参数中就有平行班的成绩考核积分及其他工作考核,同年级同科的考核成绩是相互抵触的。而我们这个年级三个数学老师中,只有她急需这些考核成绩(她即将面临晋级问题),我和唐世英目前根本不需要这些。
汪大云是我的工作搭档,我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他平时很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他不单是关注他自己教学的科目,对其他科目也很上心,他经常对我说,哪怕时间再不够也绝不占用孩子们的体育、音乐、英语等科目的时间。他还帮我发现了——孩子们在学我的数学时大多有粗心的一毛一病,多次提醒我注意。
这学期一开学,教室后边坐着一个大孩子,我问汪大云是咋回事。他说,这是刚从外地转来的,已经14岁,按年龄小学已经毕业,但考三年级的题都双科不及格,又不是本校的招生范围,由家长自己找班。为了让孩子还能在学校读书,孩子家长几经周转找到他时,家长已经泪流满面。
汪大云对我说:“都是养儿活女的,养后人谁都讲不起狠,想想要是自己的后人读书没人要心里是啥滋味?大不了期末考核时,平均分、及格率或名次受影响。所以我没经你同意就收下了,我想你平时也不大在乎这些。”是的,他与我有一个共识——如今这个时代教自己的良心书。
这里还要提到我的小女儿,婉艺。她今年刚进大一,学的产品设计。我回家后她听说我班孩子成绩还比较可以,尤其听到有几个孩子进步很大,我想通过发奖品的方式(我不是班主任,手头没有班费)给予他们鼓励时,她给了我大拇指,说最应该奖励的就是有进步的。于是她决定用自己平时结余的钱买材料亲手给他们制作奖品。她说,你给他们买钢笔日记本什么的都太俗,现在每个孩子家里都不差买那点儿学习用品的钱,要给他们以新鲜好玩儿的感觉,那样更激励他们以后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