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谦让的作文(3)
今天,我读了一本《帮助小学生学会交际的168个故事》,里面的故事让我懂得了要信守诺言,齐心协力。其中有一篇令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玛丽女士是一位出色的心理专家,她去过很多国家做过一次“井口逃生”的实验。她来到中国,把一所小学的三名学生,一位12岁的晶晶,9岁的兵兵,7岁的晓玲。玛丽女士很惊讶,说我们中国的孩子聪明。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孩子能成功。
看完后,我想起了老师常说的一件事。
老师说,在一所学校里下楼梯时,因为学生争先恐后地下楼,这样你踩一脚,我踩一脚,就踩死了几个人。唉——就因为这样一浪一费自己美好的人生,太可惜了。所以我们应该要谦让。
还有一件事六尺巷的故事,两家人为了建新房子,要别人让出三尺来,两家各不相让,一家老母亲,知道了感觉很丢脸。让两家人各让三尺,就成为了今天的六尺巷。
读完后,让我明白了,聪明究竟是什么?三个孩子告诉我们的是:聪明不仅仅是智力发达;聪明更是一种一爱一,是一种谦让,一种忘我无畏的品格。这句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令我受益匪浅。
篇十四:礼貌与谦让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学校里,一个男生在打开水时不注意碰了一个女生一下,那个女生大怒:“你为什么碰我?还不赔礼道歉?”那个男生一看女生这么凶,大怒:“我就不道歉,你怎么着?”说完,又碰了那个女生一下。那个女生回家后就对父母哭诉,那个父母第二天打死了那个男生,然后,他的父母被判死刑。
本来,这是一件很小的事,可是却要了三个人的命。现在的人究竟是怎么了?那个男生如果及时赔礼道歉也就没事了。那个女生如果不那么凶,想到人家也不是故意的也就没事了,这一场打斗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一个花季少年就这样走了,他的父母以后可怎么过呀!那个女孩呢,他的父母生怕女儿吃了亏,可最后他们的孩子却吃了最大的亏,成了孤儿,还要受一辈子良心的谴责。事情发生后,那个女孩曾经自一杀,但被她已经70多岁的一奶一一奶一发现而获救。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被人称为“礼仪之邦”,可是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浮躁的人呢?礼貌和谦让是多么的重要啊!今天,也许你在公交车上让座给一位老人,明天,也许有人让座给你的父母。这就是将心比心。
今天,别人向你问路,也许明天你就像别人问路。一个文明的社会,所有人都是受益者,一个不文明的时代,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让我们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严守纪律,宽以待人的人吧。
篇十五:生活需要理解的谦让
小时候经常看到马路上的卡车的车厢的左边写着“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右边写着“礼让三先”的宣传字样,那时候的汽车驾驶员是非常信守这种职业道德的,因此交通事故非常稀少。现在卡车的车厢上印的是五花八门的广告,再也见不到过去那种所谓单调乏味的标语了,但交通事故则是迅速成倍地增长。其实岂止交通需要这种职业道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谦让的品德也是决对不可缺少的。
孔孟之道很讲究“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谨让”的,是很讲究“忠恕”二字的。其实“温良恭谨让”的前四个字都是前提,最后的落脚点还是个“让”字。一个人的一生中做到“温良恭谨”还比较容易,但一旦牵涉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做到一个“让”字就极不容易了。“忠恕”二字就更重要了,其实每个人都是要讲究这两个字的,就是皇上也不例外。“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都在反省自己的一个“忠”字。“恕”字则讲究的是对别人的理解和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严与律己,宽以待人”都是强调一个“恕”字。
生活是需要理解的谦让,无理解的让,不是谦让,而是退让,是逃避,是懦弱,是无奈。也许你的真正理解的谦让,也会被人误解为是退让、逃避、懦弱、无奈,会暂时导致别人的洋洋得意,趾高气昂,不可一世。但他一旦真正理解你的谦让的时候,就会立马对自己过去的无知而感到无比的羞愧,从心底里发出对你的崇敬和尊重,一辈子为你做牛做马也无悔无怨,这就是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的真正含义。
谦让是一种美德同时也是一种个一性一,她也需要一种遗传,需要一种禀赋。似乎有的人谦让对于他来说是骨子里本身就具有的,是母胎里带来的。这种人他的身上就携带着谦让的基因,他的脉管里就流淌着谦让的血液。这些人的谦让是天作之美,地予之德,每每你看到他谦让之时是浑然天成,毫无做作,显得非常自然,特能让人乐意接受,而且你并不觉得需要感恩道德,和日后的回报。
谦让不但只是遗传所得,后天的修养也是至关重要的。读万卷书,方晓人间至理无穷;行万里路,才知世上气象万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集土壤,才成泰岳。虔诚膜拜才能赢得地之钟灵毓秀之德;终生修练方能得到天之浩然正气。肚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胸宽能纳世上难纳之人。这种谦让的品德如果没有后天的培养、磨砺和积累是不可能得到的。
一逼一一寸眼盲路窄;退一步海阔天空。骄横能致四面皆是楚歌;谦让却能化干戈为玉帛。一逼一极了,狗急也会跳墙;谦让了,孔雀自然开屏。你绕我一寸;我宽你一尺。你给我一份乐;我予你十份欢。你借我一桶水;我还你一桶油。你今天赏我一寸铁;我明日敬你一尺金。你今天予我滴水之恩;我明日回你涌一泉之报。
冤家相逢路窄处,得饶人处且饶人;即使萍水相逢时,理应包涵且包涵。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怨人不是智汉,智汉不会怨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律人之心律己,宽己之心宽人。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不图一时之快,赢得百年好合。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欺人是祸,报应甚速;饶人是福,天佐神佑。利剑割体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谅乎,人之所好,休私於己。
如果说谦让是人的社会生活所必须的话,谦让对于人的一爱一情和家庭生活也是不可缺少的。夫妻生活一待就是几十年,磕磕碰碰还不算,很容易产生一爱一的疲劳,情的厌倦,生活很可能变得极端的乏味和无聊,这时候每因一个很小的导火索,也会导致一爱一情和婚姻悲剧。此时此刻虽无一爱一情,却有亲情;虽无一爱一的缠一绵,却有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虽无眼前袅娜情深,却有过去的婀娜意绵;虽无现在的情深似海,却有过去的恩重如山。这个时候的容忍和谦让则显得尤其的重要和关键。可以说,容忍就象一把金钥匙,能开启人们一爱一情生活的死疙瘩;谦让就象春天,能给人们的一爱一情生活重新带来一缕缕的春风和一束束的一陽一光。容忍可使夫妻恩一爱一百年;谦让能让夫妻白头偕老。容忍能孕育您的金婚银婚;谦让能创造您的一爱一的奇迹。说容忍和谦让是一爱一情婚姻的润一滑剂、谐调剂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为什么有的人除了怀疑就是嫉妒,除了不饶还是刁难,除了责难就是不依,除了诽谤就是中伤,除了恶毒还是不善。委屈了别人,难为了自己;作践了别人,煎熬了自己。天晕晕,地暗暗,人昏昏,面无一陽一光,心无欢乐。缺了自己的德;伤了别人的心。损了别人的面子;败了自己的名声。折了别人的寿;短了自己的命。这样既损人又害己,两败俱伤,一败涂地,实在可悲。
只说一声“对不起” 、“请原谅”、“很抱歉”这些生活中的很平常的谦让的用语是很容易的,但真正大的谦让是需要有底气和自信心的,是需要见多识广的,是需要无私无畏的,是需要有牺牲一精一神的。谦让能让我们体会到人间的理解和温暖;谦让能使我们感知世间的大度和宽容。谦让能使我们心宽气顺;谦让能让我们理得心安。谦让能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份和谐;谦让能使我们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友善。谦让能让国与国之间多一份友谊;谦让能使国与国之间少一次战争。谦让能让世界充满和平;谦让能使人类洋溢恩一爱一。
天地融合,社会和谐,同事关心,必以谦让为先;世间友一爱一,家庭温暖,亲人一体贴,也需容忍在前。
篇十六:懂得谦让
谦让,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关一爱一,是一种宽容。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不正反映出让之贵吗?
蔺相如就是一位怀有让之心的人。廉颇曾出恶言辱骂他,而已位居廉颇之上的他并没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而是“不肯与会”,“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在路上“望见廉颇”就“引车避匿”。这是何等的宽容忍让埃他这样做,为的不是自己,而是整个国家。因为他知道“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知道后,深愧不已,亲自到蔺相如府门负荆请罪。正是蔺相如的忍让,使得将相重新和好,并成刎颈之交。
这一历史怎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呢?如果当初蔺相如没有接受廉颇的道歉,而是以一颗强硬的心去对待的话,那么将会给赵国带来什么?历史将会发生多大的变化?我觉得留下人们唯一的答案便是赵国的灭亡。由此看来,让之贵是多么重要呀!
可是,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宽容这美德却被不少人淡忘,而蔺相如这类人更是被一些人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人与人之间的忍让越来越罕见,同学之间常为一点小事而争吵,邻里之间常为一点鸡一毛一蒜皮的事而争得面红耳赤;兄弟之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而大打出手……如果人人都多一份忍让,多一份宽容,同学之间就不会发生那么多争吵,邻里之间就不会发生那么多吵闹,兄弟之间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反目。
宽容是水蒸气,能化成无数的小雨滴;
宽容是小雨滴,能汇成一条条小河沟;
宽容是小河沟,能汇聚成一片一爱一的海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成语不正说出了让之贵吗?让是一种一精一神体验,让是一种道德修养,让是一种文明行为。从古到今,人人都提倡忍让之风,但又有几个人做到了呢?
请常怀一颗宽容之心去待人待物吧,这样世界将会多一些温暖,多一些关怀,多一些一爱一心。
篇十七:谦让
谦让,是人生前行的一张通行证;谦让,是幸福微笑的一包催化剂;谦让,是和谐相处的充要条件。如此,不怕半路被拦截,不怕伤心流泪,更不怕会有争吵。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贵在谦让。谦让是一种深厚的涵养,它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能陶冶人的情一操一,带给你心灵的恬淡与宁静。它不但可以改善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还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与升华。
如果陈小一姐能谦让,如果司机能谦让,就不会出现争执与“对峙”这样由小而闹大的一件事,居然还出动警察,一浪一费了多少社会资源,是不是有点无聊,有点好笑?
曾经,在战国时,蔺相如的“完璧归赵”让他的身份地位攀高升,从一个“门客”而与廉颇“同列”。以至招来大将廉颇的不满,还企图羞辱蔺相如一番。而蔺相如却以礼谦让他,使廉颇终于负荆请罪,成就“将相和”的千古佳话,并合二人之力,保全了赵国。试想一下,假如两人互不相让,坚持针锋相对,后果又会怎样呢?大概为秦所灭了吧?!这种相互谦让的作风,多麽难能可贵啊!
可见,谦让是一种豁达的挚一爱一,就如一弘清泉浇灭艾怨嫉妒之火。可以化冲突为详和,化干戈为玉帛。谦让又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别人冲撞了你,内心也会感到不安。你以谦让待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理解与拥戴。不管是家人,老师或是朋友、同学,相处之间应该谦让有礼,和谐社会的构建,不都是需要以此来保证吗?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需要谦让。
如果中国牢牢记住日本的罪恶,我们的世界还能如此的和平吗?恐怕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吧?!因为中国懂得谦让,在如今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的氛围下,只有相互谦让才能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毕竟,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多着呢!
然而,谦让并不意味着退却不前或软弱可欺,并不是面对委屈、误解、甚至凌一辱无动于衷;而是指在不伤害别人或危及社会的情况下,作出的合理让步,对于没有道理,存在伤害的对峙,我们是不应该谦让,应当肯定的坚持。就如肯定坚持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一样,不管国际的反华势力多猖獗,也不管岛内台独分子的叫嚣声有多高,中国至终坚持,绝不退让,台湾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毋容置疑不能更改的事实。
人生的旅途总有坎坎坷坷,带上“谦让”,总能找到避风港。
人生的小路总有弯弯曲曲,握住“谦让”,总能披荆斩棘,看到胜利。
相互谦让,让社会更和谐,世界更和平。
篇十八:谦让
星期六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去琴行学古筝,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是一妈一一妈一陪我一块儿去的。在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的,到了琴行,我飞快地跑进去,可是人坐满了,要一会。又过了一绘,我看见有两位大姐姐快弹好了,我就在旁边等,在等的过程中我已经带好了弹片,姐姐走了,我把包放在一个角落里,然后迅速地那出书,但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一个不懂事的小女孩,趁我放包拿书这一会儿明目张胆地“抢”了那架琴。等我回去是,发现有这么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丫头片子竟然来和我抢座位,正想发生“唇一槍一舌剑“式攻击时,我想到了谦让,然后我默默地坐到了另一架琴上。
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因为这架琴上方的灯坏了,琴弦不好,琴很旧,音还不准。但我还是勉强地坐了上去,把书放到了书架上,只听到“砰“一声架子也缩短了,好像这一切都在跟我作对,这给了我一妈一一妈一一个机会似的,她发起了“全面总攻”说:“你真没用,一个小一毛一孩都来欺负你,让什么呀...........!这时我脑子乱极了,我比她大,应该照顾她一下,谦让一下...........。我越想越委屈,越想越伤心,泪水在我眼眶里打了几个转,还是顺着脸颊滚落下来。
谦让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不因只顾自己,丢弃美德。有些人认为只是表面上谈谈“纸上谈兵”,实际也不用去做的,但他们错了,彻底地错了,生活中你不一定就要做大事,而小事却置之不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你都能做,如“上车先让老人先上,看见老人要让座.........而不是像一窝蜂地跑进去.
谦让你快回来吧,我们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