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端午节的日记
五月五日 星期一 晴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一陽一、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一习一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今天,一奶一奶一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学着一奶一奶一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一奶一奶一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个大红枣,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可是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话,接二连三地都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团一团一转,幸好一奶一奶一替一我“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一点,我才舒了一口气。我经过了一些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一个步骤——扎粽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所以我接过粽绳,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这才一交一给一奶一奶一。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一爱一国一精一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展于中国,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五年级端午节的日记二:端午节的日记五月五日 星期二 晴
“五月五,是端一陽一。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是一首关于端午节的歌。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一习一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颈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包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 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 要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
端午节的早上,人们起得非常早,人们去草地上收集露水,人们相传用露水洗脸可以让皮肤变白。中午,全家人聚在一起,在院子里边晒太一陽一边吃粽子。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赛龙舟是为了捞救投汨罗一江一而死的一爱一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一江一河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五年级端午节的日记三:端午节的日记五月五日 星期二 晴
“小懒虫!快起一床一,今天是端午节,咱们要去爷爷一奶一奶一家的,你怎么还 在睡觉?”一大清早,俺老爹就扯着公鸭嗓门大叫。我极不愿意地起一床一,和爸爸一妈一妈一一同去爷爷一奶一奶一家。
刚进家门,我就闻到一股粽子的香味。爸爸使劲地嗅了嗅,道:
“嗯!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一陽一,那儿端一陽一,处处都端一陽一!”
“好!爸爸,你编得真棒!”
“其实,这是别人发给我的短信!”爸爸不打自招。
我有些吃惊,但仍机灵地改口道:“其实,我也是故意夸您,‘一逼一’您实话实说的。”
这回,轮到爸爸拿眼睛瞪我啦。我想:他一定“咬牙切齿”了吧!一妈一妈一站在一边,被我们父女俩的一唱一合逗得捧腹大笑。
一个上午就这么过去了。
下午,我和表妹玩了一下午的游戏,出了一头汗。一回到家,就冲了个凉,真爽!我躺在沙发上,跷起二郎腿,真舒服!
“虫虫(我的外号),今天过得咋样?”爸爸问我。
“好极了!”我笑着应答。乐颠颠地去到房间,看起了课外书。
深夜了,整个城市都静悄悄的,别人都睡熟,我却仍坐在灯光下,翻着儿时的照片,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五年级端午节的日记四:端午节的日记五月五日 星期天 晴
端午节是我国“三节”中的一个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早上,我一边吃粽子,一边看电视。正巧,我看到有一个节目是赛龙舟。这时,一妈一妈一对我说:“你知道赛龙舟、吃粽子的来历吗?”我说:“知道呀!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捞救投进汩罗一江一而死的一爱一国大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一江一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一妈一妈一听了高兴地说:“我儿子懂得真多。”一奶一奶一见我们谈得这么开心,凑上来说:“你们知道吗?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一习一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这倒是蛮好玩的。”我和一妈一妈一一起说道。
吃过晚饭,爸爸、一妈一妈一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都念着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一陽一。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一妈一妈一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节的学问可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