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少林寺的句子(2)
锤谱堂就在山门内碑林西侧,里面有泥塑和木雕群像,演绎着少林武术的发生发展及其赫赫功绩等。
天王殿,经甬道过碑林后便是,它是一座三间重檐歇山顶殿堂,红一墙绿瓦,斗拱彩绘,外面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内里则供奉着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像,好不威武。
穿过天王殿,其后有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寺庙举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为少林寺的三大佛殿。殿内供奉着佛教释迦牟尼、药师佛和阿弥陀佛的神像,屏墙后面悬塑观音像,两侧有十八罗汉侍立。殿堂正中,挂着康熙帝题写的匾额,上书"宝树芳莲"四个大字。可以说,大雄宝殿是少林寺最雄伟的建筑了。
大雄宝殿之后,又有藏阁,这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殿前甬道有明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铁钟一只,重约650千克。该阁的东南面是禅房,是僧人参禅打坐的地方,对面的西禅房,则是负责接待宾客的堂室。
过了法堂便来到方丈室,这是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即宿于此,并赋诗一首:"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一陰一。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室内有1980年日本所赠的铜质达摩像。东侧置放的是弥勒佛铜像,墙上挂有"佛门八大僧图"、"达摩一苇渡江图"。
达摩亭在方丈室后,是一座单檐庑殿式建筑,相传是二祖慧可,立候达摩,断臂佛前之所。东配殿位于达摩亭西侧,是1983年重建,殿内有"南无阿弥陀佛"的石像和"达摩面壁影石"。
千佛殿,又叫毗卢殿。殿中供奉毗卢(即释迦牟尼)的佛像,面积达几百平方米,是寺内现存最大殿宇。千佛殿内,青砖铺就的地上,那48个深浅不同的脚窝。它们共有4行,前后左右相隔2米有余,最深的有50厘米。这些脚窝是千百年来少林寺的和尚们练武踏成的,赫然醒目,带给人们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冬练寒九,夏练三伏,武僧长年累月的磨练,长年累月的汗水,才有了武艺高超,才有了十八棍僧救秦王的荣耀。
千佛殿东侧的白衣殿内,绘有少林拳拳谱,画长约20米,生动地表现少林和尚练拳习武的场景。西侧还有地藏殿,都十分有名。
出少林寺再往里走,西面不远处,就是国内现存的最大塔林,占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这些古塔是历代少林寺和尚圆寂后的墓塔,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共计230余座,这些塔,是少林寺僧的灵魂居所,每一座塔下,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名字,有一个僧人。僧人的生前身后名,在这里与青砖与岁月一起寂寞地风化着。古塔因建筑年代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它们造型典雅,石雕艺术一精一美,塔铭大多涉及到古代中外文化和少林武功的交流,它为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提一供了真实史料。
从塔林北行约1000米,就到达初祖庵。它三面临壑,背连五一乳一峰,景色幽雅秀丽,它是河南省现存最古老的、价值最高的一所木结构建筑,是为纪念达摩面壁而修建的。殿的檐柱、内柱、墙下雕石以及神台周围都有一精一美的浮雕。大殿神龛内供着达摩像。
从初祖Yan出发,沿山路登上五一乳一峰,即可到达摩洞。洞内,有达摩和他的弟子的石像四尊。洞外,有一座明代万历年间建造的石牌坊。传说达摩到少林寺以后,登上五一乳一峰半山腰的天然洞一穴一,曾在此面壁十年,苦心向佛。由于功夫深厚,年深日久,达摩盘腿静坐的身影,竟然印于石壁之上,甚至衣服的褶皱都隐约可见,宛如一幅简笔勾勒的水墨画,形象生动。后来,人们将达摩面壁练功的洞一穴一叫达摩洞,将达摩面壁的影像石叫"达摩面壁影石"。"达摩面壁影石"如今存放于少林寺方丈室内。周恩来总理有一句诗"面壁十年图破壁",即来源于这一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