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诗句祝福语大全个性签名如何表白英语句子 情书幸福离别

话题作文

您现在的位置: > 作文 > 话题作文 >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作文

时间: 2017-02-12

1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人不为所动。于是,有人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吃?”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便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答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许衡心中的“主”是什么,他没有明说,不得而知,不便猜测。然而,我们可以做一个“场景模拟”——那天,赤日炎炎,热浪滚滚,路上行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口干舌燥,喉咙冒烟。此时此刻,能够喝上一口清水,就心满意足了,何况是水分多多,又香又甜的梨子。摘它一个,咬它几口,简直快乐赛神仙了。无怪乎,行人们争先恐后把手伸向梨树。唯独许衡视而不见,不随大流。他这种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不该拿的行为规范,值得褒奖。

读罢这则典故,掩卷沉思,我在想:尽管历史前进了数百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较之许衡时代,不知丰富了多少倍。但许衡的那种自觉行为和理念,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在似是而非、灯红酒绿面前,做到“我心有主”。这样,无论是对树立良好形象,还是对坚持廉洁从政,都是大有裨益的。

时代不同了,要求更高了。在我看来,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心中至少应存仨“主”。其一,伦理道德。一事当前,无论何时何地,不管人前人后,都要自觉以道德做镜子,拿伦理当标尺,对照一番,衡量一下,哪些可为当为,哪些不该为不能为。其二,党纪国法。身为党政干部、人民公仆,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心中都应当有强烈的、自觉的遵纪守法意识,违背党纪国法的事,再细再小也不能做,做不得。其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前进途中的指路明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清醒头脑,不跨底线一寸,不越雷池一步。

遗憾的是,时下一些党员干部,包括少数领导干部,心中无“主”。既没有伦理道德,又忽视党纪国法,更缺少理想信念。工作中,生活上,不是独善其身,而是随波逐流;不是心静如水,而是利欲熏心。抱着“世人皆浊,我何独清”、“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之类的信条,不该拿的东西拿了,不能做的事情做了,到头来既给党和政府抹了黑,也给自己和家人添了灾。此类案例比比皆是。如,河南省商丘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吕建华,因犯贪污罪、受贿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前不久正在河南省第一监狱服刑改造的吕建华,面对记者表白:“我也曾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埋头苦干,组织上对我的工作给予了许多肯定和鼓励。”后来的吕建华,之所以蜕变为腐败分子,他是这样忏悔的:“关键在于自己没有建立防范违法犯罪风险的思想防线。面对诸多诱惑,由于不注意检点自己,享乐思想严重,生活情趣低俗……成了我的犯罪起因。”(详见11月22日《检察日报》)

古人云,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念之妄即改之。与之相反,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追名逐利、贪赃枉法,明知其“非”而不遏;有的人忘乎所以、胡作非为,明知其“妄”而不改……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目无党纪国法,缺少理想信念,心中空荡荡,没有半个“主”。这就提醒我们,共产党人、领导干部,理所应当有比几百年前的许衡更高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行为规范。而这些,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唯有加强读书学习和思想改造,才能培育养成,做到常保常新。

2

精神家园的美与丑

宋元之交,世道纷乱。一次,求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道旁正好有棵梨树,行人纷纷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你为何不摘梨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道:“世道这样乱,管它是谁的梨1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1刚才还一脸嘲笑状的人,笑容立刻僵住,正摘梨的手不禁一颤。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是几百年前那个“迂腐”的学者说的,在几经沧桑之后,穿越时空的隧道,这一铿锵有力的话语依然震撼我们的心灵。“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没有几个人真正做到,面对“梨”的诱惑,一个个道貌岸然之人揭下面具,疯狂争夺。于是,梨树下上演了一幕既滑稽而又真实的闹剧。如狼似虎的人们争先恐后地抢摘梨子,哪管它有无主人?道德不道德?先把眼前的“梨”抢到手再说。

也许你鄙视那些人的行为,可是你是否反过来想一想,你自己是否也曾扮演过类似的角色?面对“梨”的诱惑,有多少变得心中无主了埃君不见马路上的下水管道盖常常不翼而飞;公园里的鸽子常常被某个主妇端上饭桌;工厂里的设备常常成了家里的用具;人民的公仆却贪污、受贿、公款吃喝……面对以上事实,我们每个人是否好好反省过?“摘过梨”的人们,当你听到许衡的话时,你是否感到渐愧?这样的“梨”吃到肚子里好消化吗?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社会,面对众多变相的“梨子”和糖衣炮弹,脆弱的人啊,你是否能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呢?当无数的诱惑变成一把把利剑刺向你时,千万记住许衡的那句话——“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就是你的武器,任何诱惑之剑遇之必断。

朋友,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守住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让我心有主,让“梨”的诱惑变成虚无。

人生旅途,千万记住:我心有主。

3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说的是元代大学者许衡一天外出,因为天气炎热,感到口渴难忍,而路边恰好有一排梨树,同行的人纷纷去摘梨,唯独许衡不为所动。“何不摘梨解渴呢?”有人问许衡。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说:“世道这样乱,梨树的主人是谁都不知道,还有这么多的顾忌吗?”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读完这个故事,有人会说许衡死要面子活受罪,说许衡做秀。我个人则认为,许衡这样说是必须的,错在和他同行的人,错不在许衡。

首先,我注意到这里的梨树用的量词是“一排”,说明梨树的栽种有一定的规律,能形成一个体统。其次,既然那么多人“纷纷”去摘梨,说明梨的味道还过得去,不至于太小,也不至于多渣。种种迹象表明,梨有主,有一个(或几个)辛勤栽种、施肥的果农。“谁知手中梨,个个皆辛苦1,虽然可能没有明显的标志,如戳一个牌子:二愣家的梨树,也有可能是同行者视而不见。总之,“梨有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行者的行为属偷窃行为(不问自取是为偷也)。许衡肯定也知道梨有主,他的那句话只是接同行者的话茬,也可能是退一步说:“就算梨无主,你心有没有主?”属一种比较气愤的反问语气。

换一个提法:假设梨树不是一排,而是浮搁单摆的一棵,造化神奇,上面的梨虽无人管理却也是够大,足够黄澄澄。那是不是说许衡就会欣然啖之呢?我看也未必。

《晋书R26;王戎传》为表现王戎小时候的聪慧,讲了一个故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竟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倘若许衡随同行者欣然啖之,恐怕连儿时的王戎都不如。退一万步说,就算梨不是“道旁苦李”,也难保食用后没有中毒之虞。

前段时间看新闻,有几个游客上山游玩,发现大量蘑菇,形状疑似珍贵的“鸡腿菇”。于是燃起篝火,饱餐一顿,最后因食物中毒而被送往医院抢救,据说中毒还不轻。就说许衡眼前的灌木或乔木,谁能说它一定是梨树,上面结的果子一定是梨子呢?随便采摘不知名的野果吃,这是很危险的。出于这些考虑,许衡也会接同行者的话茬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又假设,许衡眼前的梨树“有主”,但许衡恰好与闰土同乡,他们那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走路的人口渴摘一个梨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情形就像人民公社化运动,吃“大锅饭”,不吃白不吃,梨成了真正的“无主”,于情于理,许衡都不妨“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了,但基于许衡是“大学者”的身份,怕也不能如愿。

看到梨,许衡师起了古,师孔融让梨之古。他了解同行者的口渴难忍,让同行者先摘梨。等同行者风卷残云一番,腆着圆碌碌的肚子要走的时候,许衡才去摘梨。却发现手够得着的都被同行者摘去了,要吃梨,须攀援上去,许衡作为“大学者”,怎能做出这么有辱斯文的事来呢?许衡只好悻悻然走开了。自私的同行者还假惺惺地问他“何不摘梨解渴呢?”,许衡想想自己让他们先吃,他们竟忘记了许衡,现在还在说风凉话,故撅着嘴,赌着气嘟囔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意思是说你们这帮没心没肺的家伙,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心和梨一样——“无主”,长期飘泊在外。

一直以来,是我们把许衡看简单了,大学者比我们想的要多得多。我猜,再走几步,出现一泓清澈见底的泉水,许衡掬一捧泉水,解渴之余忘了刚才没尝出梨子是甜是酸的不快,却也不失学者的儒雅风范。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许衡如是说。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