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安回民街作文
1
“回民街”上品小吃今年暑假,我和妈妈以及她的同事一起去西安旅游,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秦始皇陵等著名景点,而是在回民街上品小吃的那一段经历让我记忆犹新。
那是去西安的第四天傍晚,我们结束了延安的旅行,早早地回到宾馆。我们一行乘了8分54秒的出租来到了小吃街。这儿的东西好多呀,吃的喝的,玩的用的,应有尽有,看得我们眼花缭乱!好了,该去吃一顿了,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嘴馋的小宝也早已是口水直流三千尺了。从哪一家下嘴呢?我们选了一家小酒馆,看见外面贴的广告上说这家有西安特产“裤带面”。我点了一碗,端上来了,碗里盛着像裤带一样宽宽的面条。不仅如此,还有西红柿,大白菜、豆腐干,香喷喷的……一看就叫人想吃。我迫不及待地抓起筷子,风卷残云般,一会儿工夫就吃完了。呀,真是回味无穷,有泡菜的咸,西红柿的酸,直到现在我还能回味出那种滋味呢!
继续向前走,小吃店一家挨着一家。一个叫做“张氏烧烤”的店吸引了我们,那家店人气特别旺,屋里屋外都坐满了人。我们点了一些菜,开始吃了。先在平底锅上涂上一层牛油。等油滋滋作响的时候,赶紧倒入鱿鱼,用铲子不停地翻炒。可是由于煎的时间太长了,大部分鱿鱼都烧焦了,一点都不好吃。我把我最爱的土豆倒进去,担心它们熟不了,我就把它们切成一条一条的细丝。这个方法还真不错,一会儿土豆就熟了,我把它们夹到碗里,撒上一点味精,拌上一勺陕西特产——油泼辣子,再浇上一点芝麻酱。吃一根,味道真不错。因为它形似薯条,我给它取名——“张薯条”,我一口气吃了很多,以致后来都吃不下别的东西了。尽管我们点的菜不算多,我们却从六点半一直吃到八点半,整整花了两个小时。等我们站起来准备离开时,才发现每个人都饱涨得快跑不了了。
呵,一直到今天,我还念念不忘在回民街上吃小吃的情景。我似乎再也没有吃到那么好吃的面,也再也没有尝到那晚那么好吃的薯条。
2
回民街夜市一游去年暑假,我们全家与大伯父一家到中国的古都──西安游玩。当天晚上,大家特地相约到慕名已久的「回民街」夜市一游,顺道尝尝西北风味的小吃,开开眼界。
每天一到傍晚五、六点,原本冷冷清清的「回民街」,转眼间便像潮水般的涌进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游客,直到深夜,人潮也是丝毫未见停歇,而且越夜越热闹!突然,不知从何处飘来阵阵诱人的肉香,我们随着香味来到小餐馆前,只见一枝枝的羊肉串沾上酱汁,满布在烤肉架上,特殊的「芝然」香料味浓浓的扑鼻而来,滋滋的烤肉声也随着阵阵传来,加上每家伙计热情的吆喝声,仿佛非要我品尝那人间美味不可。所以每当羊肉串一出现,马上就掳获我的目光,爸爸锐利的眼神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便不动声色的买了几枝羊肉串,祭祭我的五脏庙。我大口大口的嚼了起来,那鲜美的肉汁,辣中带甜的味道,配上咬劲十足的羊肉,让人齿颊留香,赞不绝口!原来回民的烹饪技术与汉人相较,一点也不逊色呢!
「回民街」来来回回走了几趟后,我发现不论是香味扑鼻的干果,色泽鲜艳的蜜饯,还是种类繁多的香料和中药材,在中国可都是闻名遐迩呢!尤其是回民的传统服饰,不仅图案设计别致,颜色也十分鲜艳。而店家的叫卖声豪放宏亮,连涂酱汁、上菜的动作,也都显得虎虎生风!回民不只是「男的俊秀、女的俏丽」,小孩也长得特别可爱!我仿佛置身在异国国度。经过几番讨价还价后,我们也斩获不少战利品,「回民街」夜市果真名不虚传!
这次到「回民街」走一遭,让我真的体验到当地的民俗风情,而「没去过回民街,就等于没去过西安」这句话可真不是盖的!如果你有兴趣,建议你到西安古都时,可别忘了到此一游哦!
3
西安行:从回民街开始大年初三的早晨,我们一家三口在经过了2。5小时的颠簸旅行后终于来到了文化古城——西安。西安以古迹著称,可由于旅途的劳累,也由于我们惰性发作,我们的文化之旅从吃开始。
一提到吃,无论是游人还是当地人都会想到的同一个“景点”便是——名声大噪的回民街,一提到“回民街”三个字,我猜垂涎三尺之人不占少数。
回民街作为饮食集中的街区而出名,这里现在虽然被当作了针对外地游客的旅游点,但其实当地居民一直把这里当做吃小吃、逛街、休闲的主要场所。整条街上都是饭馆林立,各种各样的清真食肆与摊点密密麻麻连成一片,其中老字号小店也是数不胜数。这条街上包括北院门、西羊市、化觉巷等一大片区域。
我们来到回民街就与三只饿狼进入羊群没什么两样,首当其冲的就是烤面筋,可能有人会问,这烤面筋这么普通的、寻常的食品,怎么会入了挑剔的老妈的眼里呢?(注:老妈是个目的性极强的人,花了飞机票钱,不远万里的来到了西安,绝不会吃那种在沈阳能吃到的东西!)其原因有三:第一我们有点饿了;第二这是回民卖的;第三这与沈阳的面筋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比沈阳的更粗壮,更筋道,吃起来有嚼劲,更过瘾。
随后我们几乎是见啥吃啥,不管它到底在老妈的攻略中是否出现过,不管它是否真的是陕西的特色,见摊就停,见吃就买。烤面筋、铁板豆腐、石榴汁、镜糕、豌豆黄(好像是北京的特色)、羊肉泡馍、羊肉串(这个好像不是任何的地方特色)、腊肉夹馍(这个肉夹馍使我很失望)、冰峰汽水(就是玻璃瓶装的兑水芬达)、蜂蜜凉糕、炒凉粉(这个我在北行见过好几次)等……嘴没吃累,而腿早已走累了。我们只好打道回府,班师回朝。
我们在宾馆歇息了几小时后,馋虫再次将我们勾引出门,我们再次杀向回民街……
这第一天的行程真是怎一个“撑”字了得。
4
回民街西安真大!可是来了西安没到回民街就不算来过西安。据说回民街是一个聚集陕西各地各色小吃和特产的地方,到了晚上,那里灯火通明,人山人海。我好想亲眼目睹一下它的风采。
回民街位于钟鼓楼西边大约一公里的地方,钟鼓楼以后会说,咱暂且不谈。为了好吃和好玩的,就是三公里我也不怕!于是我和妈妈赶集似的来到了回民街。哇!好多人那!果然名不虚传。我和妈妈左瞧瞧右看看,这边吃吃那边喝喝。什么晶莹剔透的雪梨汁,甜甜的;枣红色的酸梅汁,凉凉的;黄黄的豆羹,软软的;雪白的米糕,糯糯的;压花的绿豆糕,酥酥的;千层的油饼,脆脆的。还有一圈一圈弹簧似的烤面筋,一根一根细面条似的油塔和很多叫不出名字来的好吃的。
我们还尝了西安最有特色的糊辣汤和羊肉泡馍。羊肉泡馍是把馍饼撕成豌豆粒儿大,再放进羊肉汤里炖。那个味儿,香香的,咸咸的。原汁原味儿的羊肉块儿加上那小豆丁儿一样的馍饼,一口吃下去,一种很美妙的感觉油然而生,无法用语言形容。
再来说说糊辣汤,它是把白菜、胡萝卜、肉丁等材料先炖的跟豆腐一样,再加上五香、胡椒面儿等作料,和上淀粉把汤做得稠稠的。喝上一口,有点快要晕倒的感觉,咸咸的,辣辣的,不是很好喝,简直就是刺激你的味蕾。但是多喝上几口,就会觉得一点儿也不难喝,而且你会喜欢上那种怪怪的回味无穷的感觉呢。
最后,我们吃了他们那儿的特产——凉皮。陕西的凉皮和我们这儿的凉皮不一样,我们这儿的凉皮大概是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原因,所以才那么的有筋道,而他们那儿的凉皮就是厚实实的面皮儿。不像我们这里,会放花生呀、咸菜、面筋呀之类的一大堆,总而言之是皮儿少东西多。他们的调料不多,只有醋、酱油、辣椒和黄瓜,实实在在一碗皮儿,但口味还不错。
回民街有数不完的小吃,数不完的特产,去了以后还想去,时时刻刻惦着那条聚集着那么多各国各地馋猫嘴,聚集着那么多好玩好吃的回民街。
5
逛回民街今天没吃早饭就和奶奶去全国闻名的小吃街“回民街”。
来到回民街眼睛不够用了,胃不够用了。各种烧烤,香味扑鼻;各样点心琳琅满目;各种小吃目不暇接。光是大枣就有枣爷、枣爸、枣哥、枣姐……最贵的是枣爷,最便宜的是枣哥,标价是不是很萌。羊肉泡馍是吃货们的最爱。吃货们找到座位后,就细心地掰着特制的饼,掰成小手指头那么大后,端着陕西特有的青花大老碗,来到大锅前,厨师就会用大勺舀上已经煮的浓浓的白白的羊肉汤,浇在大碗里,抓些切好的羊肉,撒上芫荽,浇上红红的油泼辣子。可以美美的大吃一顿了。看的我口水直往肚子里咽,憋不住了,开吃了。
回民街的吃货真多埃听口音外地人很多,看形象外国人也不少。我的胃已经把衣服撑得鼓鼓的。可是忍不住又买了新鲜的炒核桃,我还怪奶奶让我头天吃了晚饭,下次再去,我头天晚饭决不吃,让胃留给回民街。
6
舌尖上的西安——回民街的小吃西安有两个随便,一是随便在哪儿挖个坑都能挖出古文物,二就是随便在哪儿都能看到各种小吃。如果你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西安的美味小吃定能让你立刻迷恋上这里。许多人一定会说:“要吃小吃就吃正宗的,最好的。”那么,西安最著名的小吃街就数回民街了。
在回民街,只要你从街头往巷尾方向走上几十米,什么老陈家、老金家、老米家、老孙家的伙计们一定会把你的肚子填得像个大西瓜,当然,你的钱包也会变瘪不少的。
这次西安之行的第一天晚上,我们就来到了回民街。听说回民街原来就是一个回族人民居住地,有十余座清真寺和几所回族学校。在全国各地的万亩良田夜以继日不断变成繁华城市的同时,这些回族居民只好开起了回族小吃店赚外快,逐渐这一带的小吃店越来越多,回民街就这样诞生了。
从富丽堂皇的鼓楼后绕过来,就是回民街了。我们到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烧烤的火苗和缤纷的彩灯缠绕在一起,照得回民街亮如白昼。一家家的招牌上的霓虹灯闪耀着,“老孙家腊牛肉”、“老字号八宝玫瑰镜糕”、“老果家烤全羊”、“老全家肉夹馍”、“老飞家陕西十八怪”、“军军绿豆糕”、“老好家水晶果”、“老米家凉皮”……不知怎么回事,小吃店的店名有大部分都带个“老”字,还都用黑底黄字做招牌。
这会儿是小吃高峰时期,这时整个一条街上人满为患,操着各地方言的人们围聚在一个个小摊面前,很多小吃都供不应求。在密密的人群中,各种肤色的外国人也夹杂在里面,店主们考虑很周到,许多招牌上依次是回文、中文、英文。
不得不提的就是稀奇古怪的回文了,它们好像一副副图,刻画着蓝天、月亮、街大门和鸡腿肉块。瞧,八宝玫瑰镜糕招牌上的第一个字符就像圆圆的镜糕嘛,后面那三个点大概就是芝麻吧!烤肉串回文招牌上则像一大块一大块的肉,横穿所有肉的一横,不就是串住烤肉的棍子!羊肉泡馍的几个回文也很形象,半圆的大碗,里面很多馍块儿,还有折弯的葱和许多油水与汤,剩下的就是弯弯曲曲的粉丝和青菜。每一个回文好像都在描述这种美味的小吃。这些回文招牌让人一看就有浓厚的食欲,一吃就再也停不住了。
看了半天,我们决定先侦查一下传说中的老孙家牛羊肉泡馍。一路向街中心走去,一股股五花八门的香气扑鼻而来,有烤肉的炭香,有镜糕的米香,有黄桂柿子饼的桂花清香,还有绿豆糕的绿豆淡香,还有呢,就是泡馍的刺鼻浓香。顺着人流走了十几分钟,我们终于找到了“老孙家羊肉夹馍店”。
掀开门帘,香味更浓了,一股是浓郁的面香,一股是羊肉牛肉汤的香味。由于人太多,交了钱后,我们就登上二楼静静等待。牛肉泡馍好久都没上来,陶醉在香气中的我就深情的凝望着别人吃的泡馍。所谓牛羊肉泡馍,原来把馍撕下来扔进有羊肉牛肉的汤里,又解馋又能吃得饱饱的。回家看了介绍,我又知道,现在科技发达了,发明了专门的切馍机,把馍切成黄豆大小的一块块放进碗里,又省时又好吃,后来又有了一种方便面一样的速食泡馍,充水即食,许多西安人去外地出差都专门带上这些速食泡馍。
在我看得别人朝我瞪眼睛时,冒着热气的泡馍终于上来了,我立马抓起筷子向泡馍进攻,不过十几分钟,这一大海碗泡馍就逐渐被我们一点一点蚕食了,泡馍里有粉丝、香菜、青菜和牛肉片,当然最重要的还要属馍了。一小块一小块的馍像大海中的一只只水母,或沉或浮,这些馍完全被煮得熟透,进嘴时软滑爽口,泡馍里的粉丝也很鲜,吃上去简直像鱼翅。如果让我来评价泡馍,我认为这种别具一格的小吃虽让人唇齿留香,但还是少吃点为妙,要不然,好一会都不能尝别的小吃了!一碗泡馍太多了,我们都吃得头昏脑胀,后来才知道,一个馍就能让一个外地人一天不用再吃什么东西。
为了去除嘴里的油腻,爸爸特意买了一瓶瓷罐酸奶。这种酸奶值得一提,它充满醇香,就像著名的“莫斯利安”,慢慢品味让人悠然自得。休息了一会儿,在走出店之前,爸爸喊我留意了一下柜台里的回民,我发现,他们长得特别白,牙齿也是。
重新回到大街上,空中好像下起了流星雨,原来是挂在两旁大树上的白色霓虹灯在不断闪烁。我们花了近一个小时边逛边走,肚子总算又有了空位置,又可以向小吃发起冲锋了!
我们来到老金家凉皮馆,点了一碗驴友大力宣传的凉皮。凉皮是现做的,柜台上有一大盆大拇指宽的凉皮和各式各样的调料。一位阿姨以卖油翁倒油一样熟练的手法,从大盆中抓了一条有一米长的凉皮放进一个瓷碗中,又迅速依次泼了许多不知名的调料。老金家凉皮滑溜溜的,半透明,口感不错,但吃起来麻麻的,酸酸的,还有点辣辣的,看来放了大量的蒜泥和醋。爸爸稀里呼噜一会儿,吃了大半,他觉得非常美味,我也觉得不错,就是有点麻。
回族人大多信伊斯兰教,从来不吃猪肉,所以这里的烤肉摊都是烤羊肉或牛肉,最便宜的一串就有外面的好几倍价钱。以前,因为健康与卫生问题,我很喜欢吃烧烤,今天却被吸引了,别的烧烤都用铁架子,今天看见的烧烤却不一样了,只见一块金属推车上被凿了个大坑,里面燃着熊熊大火,火烧得很旺,有十厘米高,一把羊肉串就在火尖最烫的地方烤着,一双灵巧的手不断将调料撒在上面,爸爸帮我买了一串10元的。羊肉串的确美味,轻轻一咬,羊肉就下来了,但羊肉串辣极了,我差点把肺都咳出来。后来我们又陆续吃了散发着一股豆香的绿豆糕和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回民街很长,但也许是人多,我们走了一个多时辰才到了头。回程时,我们又意外发现了一条岔道,入口很小,但越走里面的路越宽,像个大漏斗。我看到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吃——烤鹌鹑蛋,先把木签放在模具中,把一个个鹌鹑蛋的蛋黄蛋清倒进模具里,放在火上烤熟就行了。这条街特长,大约50米后,分成3个岔道,这儿的人比刚才回民街的人还多,尤其是老外特别多。这是什么地方?回家查了资料才知道,刚才那是回民街的主街,这边也是回民街的一部分,但有它自己的名字。化食巷这类小吃街也在其中,要知道,回民街共长5000多米呢!
现在快八点了,也到了小吃的黄金时期,一群又一群人从四面八方的小街、小门涌来。在进那条漏斗街前,一辆走错路的汽车就从正门向里开,一个半小时候后,才开了十几米,彻底淹没在人海之中。
刚才吃东西的时候我想,住在回民街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儿呀!看了人挤人的样子,我又想看来世上没有两全其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