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土特产作文
1
家乡的土特产说是特产,其实也不是只有我们这个地方有,但我还是喜欢把它做为我们家乡的特产,因为它养活了我们几代人。它就是“山药”,我们叫它山药,其实它并不是中药口里的山药,而它的学名叫马铃薯或者土豆。在我家乡这里,人们都叫它山药,曾一度我在上学期间认为它就是书上的山药。但对照图片又不一样,山药是细长的,而我们口中的“山药”是圆形的。为了避免误解,我还是把它叫做土豆吧。
这个名我觉的也比马铃薯好很多,因为我帮助家里种过土豆,收过土豆。我知道它就生长是土里面,外形较圆,象豆子一样,故名思议就是土豆了。马铃薯从那里来的我就不知道了。但是不管是土豆还是马铃薯,曾经是我家的救命食物。
记的我爷爷给我们讲过,在他小的时候——也就是六零年左右,家家户户都吃不饱饭。秋天的晚上女人要在生产队里给队里捡土豆,就是把土豆按照大小分成几个级别。在这个时候女人们一般都穿的是棉裤,当然天气也冷,更重要的是能在裤裆里藏几个小土豆。分的粮食根本不够吃,能勉强把小孩子喂饱就不错了。大人的口粮就只能这样想办法了,当然也有一天只靠吃这一顿土豆维持生命的人。
用莫言先生的《蛙》里的一句话,好像好个时候所有的记忆都和吃有关系。我的一个太爷爷就是饿死的,因为吃的东西太少了。这位太爷爷怕把我大伯他们儿女五人饿死,自己先一步饿死了。在我爷爷回忆说,太爷爷死后人们还在他家窑里拿出一筐的土豆呢。
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吃上的吃不上的,最多的回忆还是和土豆有关。所以我说土豆是救命的食物,按说吃了这么多年了,应该吃烦了吧,没有。家乡的人还是天天都想的吃土豆,因为它的吃法也太多了。可以凉拌,炒着吃,熬着吃,烤着吃。现在俨然成了一种美食的代名词。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土特产。
2
家乡的土特产我家乡的土特产就是人人知晓的。我们从小吃到老的土豆,它不像什么西红柿啊,番茄啊,辣椒啊等等,没有好看的外观,也没有丰富的营养。但是我们这里它比那些价钱昂贵、稀少的蔬菜更受欢迎。小孩爱吃、大人爱吃、老人更爱吃。
土豆的吃法有好几种,炒着吃,煮着吃。小孩则更喜欢炸洋芋片吃,老人更喜欢焖洋芋吃。我觉得土豆的吃法可根据个人不同的喜欢 吃,根据自己不同喜爱,怎么做着吃都好吃。
土豆汤
它不像其他蔬菜脆弱,要反复几次施肥,打农药。蔬菜比土豆则更操心,土豆却不是这样,生在土里,长在土里。也不需要精心施肥,也不需要过多的操心,只须要农家肥,锄一两次草就可以了。 我看父亲种土豆胎容易了。
我看父亲种土豆胎容易了。
我觉得它既平凡又伟大,它没有诱人美丽的可爱体形。有的人根本不喜欢它,但是给人们的却是美味可口佳肴,是一道正宗又富有特色的农家土特产。
3
家乡的土特产——腊肉我的家乡是广西省百色市隆林县。要说到土特产那可真是数不胜数,比如说蔗糖、腊肉、芭蕉……
今天我要介绍的是其中的一样——腊肉。腊肉在我们这里每当过年的时候都会杀猪,剩下的肉都会拿来制作成腊肉。具体做法如下:
一、先用盐把肉涂抹一遍如果喜欢吃辣椒的也可以用辣椒粉涂抹。
二、在肉的首部用尖刀戳一个口,然后用绳子穿过打一个结,再把它挂在灶头上,经过日积月累的烟熏,就可以成为美味的腊肉。
腊肉你看起来是黑乎乎的,但是尝一口却是美味无比。
4
我爱家乡的土特产我的家乡汉中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盛产水果,像城固的柑桔、西乡的樱桃……但我最爱吃的还是家乡特色小吃--面皮。
说起汉中的面皮,那可是我的最爱!从小我就爱吃,不分季节,不分早晚,想起它我就垂涎欲滴。今天早上我和妈妈去吃热面皮,不一会儿面皮端上来了,只见红的是辣子油,黄的是豆芽,绿的是菠菜,白的是面皮,真叫人胃口打开呀!我用筷子搅拌好,吃了一口,真是满嘴窜香,回味悠长,怪不得有位作家说:“吃大餐品宴席,不如来碗汉中面皮。”
汉中流传着一个“面皮知府”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间,汉中人张某在河南汝阳当县官。有一年朝廷派钦差大臣到汝阳视察,张知县未备酒宴,只有家乡的面皮简单招待。钦差大人沿途吃喝,早觉胃口油腻,一尝面皮,喜之不荆问起制作方法,张知县一一奉告。钦差回朝不久,张知县就提升为洛阳知府。人们一致猜定,很可能是一餐面皮讨得钦差心欢,美言上奏天子而升官爵。此事传回汉中,被老百姓戏称为“面皮知府”。但令人遗憾的是,北京人至今不会蒸面皮。可能是钦差大人把制作方法全忘了,即使想吃也做不出来
汉中面皮是四季皆宜、不可多得的天然绿色食品,是汉中人都爱吃的大众小吃。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特色小吃——面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