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旧报纸
时间: 2017-03-12
周五晚上,受台风“海马”的影响,杭城下起了瓢泼大雨。爸爸放心不下住在隔壁小区的“光荣邻居”刘爷爷和刘一奶一一奶一,便拉着我的手一起来看望他们,也陪他们聊聊天。
刘爷爷、刘一奶一一奶一都是退休老工人,两人都是快八十的老人了,但一直没有闲着,平时经常看到爷爷一奶一一奶一在忙着文明出行劝导、清洁家园美化社区等公益活动。这不,前段时间,看到爷爷一奶一一奶一还 手佩红袖章,参与G20志愿服务呢。
走进刘爷爷家里,看到爷爷正盯着电视机全神贯注地收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窗外的大雨似乎并没有影响他的心情。爸爸在刘爷爷身边坐了下来,一边陪刘爷爷说话,一边陪他看电视。刘爷爷今天特别高兴,和爸爸高声地一交一谈着,说着说着他把老花镜也取下来了,顺手就放在了手里的一张报纸上。我转头看到,刘爷爷手里的报纸,是一张泛黄的旧报纸,边角上都有些破损了。我就好奇地问刘爷爷:“爷爷,你怎么在看旧报纸啊,让爸爸给您订几份报纸看吧。”
刘爷爷重新拿起老花镜戴上,微笑着站起来,摸了摸一我的脑袋,声音也轻了许多:“孩子,这是份旧报纸,今天我看电视的时候,想起了这张报纸上的一篇文章,我就找出来又看了一遍。”我凑到刘爷爷身边,看到了这是一张《经济日报》,铅印的字迹还 是非常清晰,出版日期是1984年11月14日,报纸的第一版上,《当年赠被情谊深,如今亲人在何方》的文章十分醒目。
“爷爷,是这篇文章吗?”
刘爷爷点了点头,拿着这张旧报纸,深情并茂地给我们讲起了故事:1934年11月6日晚,湖南汝城县沙洲村,长征一途中的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厢房里一张狭窄一逼一仄的一一床一一上4个人盖的是老人的一块烂棉絮和女红军自带的一一一床一一被子。第二天临走时,3位女红军把自己仅有的一一一床一一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老人不忍心,百般推脱,红军对老人说:“红军和其他当兵的不一样,是共产一党一领导的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打敌人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生活。等胜利了,我们会给你送一条被子来,说不定还 送来垫的呢。”徐解秀老人收下了红军的半条被子,让自己的丈夫护送3位女红军追赶大部队,谁知再也没有了他们的音讯……
“这张旧报纸,是我当年在报社工作的时候,我的同事推荐我读的。他是红军的后代,小时候很艰苦,经常听他一妈一一妈一讲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打敌人,还 帮老百姓种地、收割、砍柴和烧水的故事,他对这篇文章深有感触,‘半条被子’的故事等活生生的长征一精一神激励他奋力前行,我的同事不仅经常深入到农村边远地区调查采访,还 在80年代末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重走长征路,挖掘了许多当地老百姓和红军在那段艰苦岁月里的悲壮感人故事,写下了很多优秀的报道。长征一精一神也是激励我和你刘一奶一一奶一活到老、干到老、奉献到老的一精一神力量……”
刘爷爷慈祥的眼光凝视着远处,他似乎陷入了深深的回忆里了。
回家以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只有一条被子,还 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是什么样的一精一神,可以勇往直前、敢于胜利?是什么样的信仰,可以历久弥新、代代相传?……”
从女红军战士,到刘爷爷的同事,再到刘爷爷、刘一奶一一奶一……听着窗外的风声和雨声,一个个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渐渐地明白,我的“中国梦”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一习一和奋斗,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筑梦路上,道险路远”,但今晚的风雨声中我找到了支撑的一精一神源泉和力量,我从内心深处滋生出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要接过当年红军战士传承至今的长征一精一神,努力使自己成长为美丽浙一江一、美丽中国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哪怕力量及其微薄,只为了那句话———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我的风雨长征路,已在今夜启航。
指导老师:杭州市公益中学 谭静
刘爷爷、刘一奶一一奶一都是退休老工人,两人都是快八十的老人了,但一直没有闲着,平时经常看到爷爷一奶一一奶一在忙着文明出行劝导、清洁家园美化社区等公益活动。这不,前段时间,看到爷爷一奶一一奶一还 手佩红袖章,参与G20志愿服务呢。
走进刘爷爷家里,看到爷爷正盯着电视机全神贯注地收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窗外的大雨似乎并没有影响他的心情。爸爸在刘爷爷身边坐了下来,一边陪刘爷爷说话,一边陪他看电视。刘爷爷今天特别高兴,和爸爸高声地一交一谈着,说着说着他把老花镜也取下来了,顺手就放在了手里的一张报纸上。我转头看到,刘爷爷手里的报纸,是一张泛黄的旧报纸,边角上都有些破损了。我就好奇地问刘爷爷:“爷爷,你怎么在看旧报纸啊,让爸爸给您订几份报纸看吧。”
刘爷爷重新拿起老花镜戴上,微笑着站起来,摸了摸一我的脑袋,声音也轻了许多:“孩子,这是份旧报纸,今天我看电视的时候,想起了这张报纸上的一篇文章,我就找出来又看了一遍。”我凑到刘爷爷身边,看到了这是一张《经济日报》,铅印的字迹还 是非常清晰,出版日期是1984年11月14日,报纸的第一版上,《当年赠被情谊深,如今亲人在何方》的文章十分醒目。
“爷爷,是这篇文章吗?”
刘爷爷点了点头,拿着这张旧报纸,深情并茂地给我们讲起了故事:1934年11月6日晚,湖南汝城县沙洲村,长征一途中的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厢房里一张狭窄一逼一仄的一一床一一上4个人盖的是老人的一块烂棉絮和女红军自带的一一一床一一被子。第二天临走时,3位女红军把自己仅有的一一一床一一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老人不忍心,百般推脱,红军对老人说:“红军和其他当兵的不一样,是共产一党一领导的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打敌人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生活。等胜利了,我们会给你送一条被子来,说不定还 送来垫的呢。”徐解秀老人收下了红军的半条被子,让自己的丈夫护送3位女红军追赶大部队,谁知再也没有了他们的音讯……
“这张旧报纸,是我当年在报社工作的时候,我的同事推荐我读的。他是红军的后代,小时候很艰苦,经常听他一妈一一妈一讲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打敌人,还 帮老百姓种地、收割、砍柴和烧水的故事,他对这篇文章深有感触,‘半条被子’的故事等活生生的长征一精一神激励他奋力前行,我的同事不仅经常深入到农村边远地区调查采访,还 在80年代末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重走长征路,挖掘了许多当地老百姓和红军在那段艰苦岁月里的悲壮感人故事,写下了很多优秀的报道。长征一精一神也是激励我和你刘一奶一一奶一活到老、干到老、奉献到老的一精一神力量……”
刘爷爷慈祥的眼光凝视着远处,他似乎陷入了深深的回忆里了。
回家以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只有一条被子,还 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是什么样的一精一神,可以勇往直前、敢于胜利?是什么样的信仰,可以历久弥新、代代相传?……”
从女红军战士,到刘爷爷的同事,再到刘爷爷、刘一奶一一奶一……听着窗外的风声和雨声,一个个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渐渐地明白,我的“中国梦”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一习一和奋斗,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筑梦路上,道险路远”,但今晚的风雨声中我找到了支撑的一精一神源泉和力量,我从内心深处滋生出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要接过当年红军战士传承至今的长征一精一神,努力使自己成长为美丽浙一江一、美丽中国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哪怕力量及其微薄,只为了那句话———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我的风雨长征路,已在今夜启航。
指导老师:杭州市公益中学 谭静
上一篇:水晶之都______中国.浦江 下一篇:你好,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