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汉字
时间: 2017-03-12
那些曾经,不提起就是遗忘。
——题记
从幼时起,母亲便让我颂唐诗,吟宋词,或教我认识古代的繁体字,时常将“多学古文有好处” 挂在嘴边。那时觉得十分古怪,又不敢提任何意见,也就随随便便地应付过去了。
不想难度日益增加,母亲开始让我开始写“國”“ 龍”“ 壹”“ 襯”等原本简简单单的字体,我不解,中国的字明明都已经改为简体字了,为什么她还 让我去学这些棘手的繁体字?再也闷不住这一口气,便到母亲身边,小声地问:“一妈一,为什么一定要读这些古代的东西啊?”
她淡淡地笑了,摸一摸一我的头:“这些东西,可是我们祖国的根呀。”
“可是……”我语塞了,心中依旧不平。
我仍然遵照母亲的意见在学古典的东西。
暑期往香港去的一次旅行,将我那无知的想法,彻底地改头换面了。
从深圳到香港,挤出车厢,映入眼帘便是一行行笔画甚多,拥挤而清晰的繁体文字,我被吸引了上去,平常的厌恶不知怎么的消失了,那些字仿佛有着魔力,引着我慢慢地走,缓缓地指着牌子上的字,一个个认读着。
我继续寻找着那些不太认得的字眼,揣摩它们的读法。飘荡的眼神忽地在一行短短字上停下了:“我是中國人。”字的模样并不是很大,却真切地投射一出香港同胞对中国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热一爱一。眼睛再也移不开了,一股热流腾地涌上来,那些母亲教我识字、背诗的画面似潮水般倏然涌流进脑海,我豁然开朗了,原来,母亲是为了新一代的幼苗,不忘却祖国以往的辉煌历史文化,不让它被淡忘,不让它付诸东流!
母亲说,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也书写“我是中國人。”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根。
从香港回来后,我对繁体字亲近了不少。这日,母亲出其意料地,没有教我识繁体字,却向我介绍了一个知名的人物:已故的南怀瑾爷爷。南老是她的亲戚,母亲这样说时,脸上满满地溢出了骄傲,母亲说,南老在香港时,用繁体字草拟了一份两岸和平的建议书,不仅为两岸和谈奠定了基础,还 融洽地将两岸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了。
汉字,我们华夏儿女们共同的根。因为这共同的根,时间各地的华人都会铭记历史,都记得“我是中国人。”我们的大中国,好大一个家!
——题记
从幼时起,母亲便让我颂唐诗,吟宋词,或教我认识古代的繁体字,时常将“多学古文有好处” 挂在嘴边。那时觉得十分古怪,又不敢提任何意见,也就随随便便地应付过去了。
不想难度日益增加,母亲开始让我开始写“國”“ 龍”“ 壹”“ 襯”等原本简简单单的字体,我不解,中国的字明明都已经改为简体字了,为什么她还 让我去学这些棘手的繁体字?再也闷不住这一口气,便到母亲身边,小声地问:“一妈一,为什么一定要读这些古代的东西啊?”
她淡淡地笑了,摸一摸一我的头:“这些东西,可是我们祖国的根呀。”
“可是……”我语塞了,心中依旧不平。
我仍然遵照母亲的意见在学古典的东西。
暑期往香港去的一次旅行,将我那无知的想法,彻底地改头换面了。
从深圳到香港,挤出车厢,映入眼帘便是一行行笔画甚多,拥挤而清晰的繁体文字,我被吸引了上去,平常的厌恶不知怎么的消失了,那些字仿佛有着魔力,引着我慢慢地走,缓缓地指着牌子上的字,一个个认读着。
我继续寻找着那些不太认得的字眼,揣摩它们的读法。飘荡的眼神忽地在一行短短字上停下了:“我是中國人。”字的模样并不是很大,却真切地投射一出香港同胞对中国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热一爱一。眼睛再也移不开了,一股热流腾地涌上来,那些母亲教我识字、背诗的画面似潮水般倏然涌流进脑海,我豁然开朗了,原来,母亲是为了新一代的幼苗,不忘却祖国以往的辉煌历史文化,不让它被淡忘,不让它付诸东流!
母亲说,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也书写“我是中國人。”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根。
从香港回来后,我对繁体字亲近了不少。这日,母亲出其意料地,没有教我识繁体字,却向我介绍了一个知名的人物:已故的南怀瑾爷爷。南老是她的亲戚,母亲这样说时,脸上满满地溢出了骄傲,母亲说,南老在香港时,用繁体字草拟了一份两岸和平的建议书,不仅为两岸和谈奠定了基础,还 融洽地将两岸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了。
汉字,我们华夏儿女们共同的根。因为这共同的根,时间各地的华人都会铭记历史,都记得“我是中国人。”我们的大中国,好大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