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历史观
时间: 2017-03-12
我们今天应该如何面对历史?
翻开70年前的老照片——日本战败投降仪式。
我心里对这个画面充满了期待,那应该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刻,那是中国人血洗耻辱的
一刻,那是历史定格的画面,而这个定格的画面应该成为永恒——它应当告慰流成河的鲜血和来自地狱的一尸一骨。
我看到了什么?
那低眉顺眼、躬着身一子的一方,穿着蓝灰的军服,卑躬屈膝。
这确实是投降的态度,我心里感到一丝安慰。
然而,再定睛一看——这不是日本,在长桌的另一头趾高气扬的黄绿色军服才是投降方——日本!
历史究竟是什么?历史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们出生于新世纪,这个世纪物质丰富,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我们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并且丰衣足食。
历史于我们而言,是一部部抗日雷剧,是教科书上模糊的图片和粗略的文字,是一堆僵死的纸张……
日本,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意味的什么?
是满街的本田,是家里的佳能,是宫崎骏的动画,是北海道的熏衣草,是东京的樱花……
历史的苦难被时代一一掩埋,我们所接触到的,只是盛世的繁华。
我们似乎已经胜利了70周年,然而直到今天,日本政一府仍未对70年前的罪行进行忏悔、认罪,直到今天,历任日本首相,从小泉纯一郎到安倍晋三,仍要去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一个喜欢樱花的民族,并非一浪一漫,相比樱花,他们更崇尚“武士道”。战争,在他们的眼里,不过是一场华丽的“同建大东亚共荣圈”的白日梦。战争之后,不过是梦碎了,而人,却未醒。
甚至,还 要将这梦做下去。
我们发现,9月3日天一安一门城上的外宾席中,不出意外地没有出现安倍的身影 ?70周年纪念,本应是双方握手,共同为逝者祈福、为和平未来祈祷,就像法国和德国所做的那样。可事与愿违,历史的圣痕不仅没有愈合,反而在70周年之际有崩裂之势。
为什么日本独独缺席了和平的盛宴?因为他们根本不认罪,根本不想和平!
如果,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忍受,那么,其心可诛的新《安保法》就无法再被忽略!
聂华苓说:“不记仇,很对!”
我想说:“不对,一点儿不对!”
让我们看看十一黄金周日本的街头,有多少人赴日旅游?我们看看下面的黑色数字,285万人!这285万人为日本送去了多少人民币?让我们看看下面的红色数字——没错,5后面有7个0.他们送去了142.5亿人民币!
我听到我们心里深深的叹息,不过,不用叹息。我们今天送去日本的每一分钱,日后对面都会送回来,只不过送来的不是你想要的马桶盖,也不是你想要的DHC,而是遮天蔽日的炮弹!
对于日本,对于历史,很多大道理可以不讲,有些小事去可以做。
70周年之际,我们要客观看待日本,不要啥事都扯上仇恨的种子。
对于日本人反安倍,我们要大力支持,可不可以加个油、助个威?
对于日本民众,我们可以友好,但能不能不要这么谄媚?
对于日本货,没到非买的程度,那能不能省一省?
总之,说友好,不是罪。
对安倍要硬,对日本民众要软。
我们今天铭记历史,很简单,就是为了我们的未来。
如果我的文字能给你带来一点清醒的思考的话,我会很庆幸,至少,历史在我们这个时代还 没有完全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