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复中华不丈夫
时间: 2017-03-12
您是否知道我们经常路过的钱一江一一桥可还 有别的称呼?对,它的真实名字叫“钱塘一江一大桥”。钱塘一江一大桥位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湖之南,坐落在充满了仙气的六和塔旁边,她横贯钱塘一江一南北,把我们滨一江一区和杭州市中心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
钱塘一江一大桥,它还 有一个英雄式的名称——“桥坚强”。钱塘一江一大桥由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至今年9月26日,桥坚强已经走过了78年的风风雨雨。
今天,我给大家讲讲“桥坚强”可歌可泣的英雄的故事。
大桥如虹飞架南北,铮铮铁骨肩负重任。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战争的硝烟也弥漫到了杭州上空,钱塘一江一大桥的施工也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茅以升期盼着上海能够阻挡住日军进攻的脚步,然而,持续了3个月的淞沪会战终以上海陷落结束,杭州危在旦夕。筋疲力尽的茅以升已经明显地感到自己已无力把握这座大桥的命运。11月16日茅以升接到南京政一府命令:如果杭州不保,就炸毁钱塘一江一大桥。当晚,茅以升以一个桥梁工程学家严谨、一精一准的态度,将钱塘一江一大桥所有的致命点标示出来。整个通宵,100多根引线,从各个引爆点全部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每接一根引线,茅以升先生都怀着一种亲手掐死亲生婴儿一样的痛楚。茅以升一直陪伴着历经艰险建造起来的大桥,直到亲眼看到最后一根引线接好。
不幸还 是降临了。 1937年12月23日下午1点,茅以升先生接到命令:炸桥。可是,谁愿意亲手炸毁自己含辛茹苦,亲手主持设计、建造的大桥呢?谁愿意目睹凝聚千千万万劳动人民心血的大桥毁于一旦呢?谁又愿意中华民族坚强的意志遭受日寇的蹂一躏呢?下午5点,日军的先头部队已隐约可见,所有的引线都点燃了。随着一声巨响,钱塘一江一大桥的两座桥墩被毁坏,五孔钢梁折断落入一江一中。总长1453米、历经925个日日夜夜、耗资160万美元的钱塘一江一大桥,最终在通车的第89天瘫痪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
大桥炸毁的这一天晚上,透过苍茫暮色,茅以升先生凝视着由他一手炸毁的大桥残影,满腔悲愤地在书桌前写下8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周末,在杭州满城的桂花香里,我和家人漫步一桥之上。听着桥下行船的汽笛声,看着桥上南来北往的车辆,沐浴在一江一面吹来的阵阵凉风里,脑际自然想起了造桥英雄茅以升、护桥烈士蔡永祥、正在向过往行人致敬的护桥战士、以及千千万万为桥而战、为抗日而战的英勇的人们。激荡的内心是说不出的自豪和想要有所担当的冲动。
“徒地风云突变色,挥泪炸桥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遥想茅以升炸桥前所写的诗歌,最能想象出老人家当时的痛楚。
所幸,他的愿望在8年后,1946年得以实现。抗战胜利之后,钱塘一江一大桥被修复,钱一江一南北变通途,钱塘一江一两岸一片繁荣。
桥的命运,国的命运。雄伟壮丽的大桥,抒发出中华儿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壮志。而铭刻其中的“殚一精一竭智千日功,通车之日却炸桥”的扼腕痛心却又一次印证了落后挨打的史实。
我们年轻一代是连接祖国命运过去和未来的桥梁,我们有责任让这座桥梁坚固、永恒,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套用茅以升的话“不复原桥不丈夫”,这里,我想对未来表白,对祖国表白:牢记历史不忘本,不复中华不丈夫,不复中华不丈夫!
钱塘一江一大桥,它还 有一个英雄式的名称——“桥坚强”。钱塘一江一大桥由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至今年9月26日,桥坚强已经走过了78年的风风雨雨。
今天,我给大家讲讲“桥坚强”可歌可泣的英雄的故事。
大桥如虹飞架南北,铮铮铁骨肩负重任。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战争的硝烟也弥漫到了杭州上空,钱塘一江一大桥的施工也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茅以升期盼着上海能够阻挡住日军进攻的脚步,然而,持续了3个月的淞沪会战终以上海陷落结束,杭州危在旦夕。筋疲力尽的茅以升已经明显地感到自己已无力把握这座大桥的命运。11月16日茅以升接到南京政一府命令:如果杭州不保,就炸毁钱塘一江一大桥。当晚,茅以升以一个桥梁工程学家严谨、一精一准的态度,将钱塘一江一大桥所有的致命点标示出来。整个通宵,100多根引线,从各个引爆点全部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每接一根引线,茅以升先生都怀着一种亲手掐死亲生婴儿一样的痛楚。茅以升一直陪伴着历经艰险建造起来的大桥,直到亲眼看到最后一根引线接好。
不幸还 是降临了。 1937年12月23日下午1点,茅以升先生接到命令:炸桥。可是,谁愿意亲手炸毁自己含辛茹苦,亲手主持设计、建造的大桥呢?谁愿意目睹凝聚千千万万劳动人民心血的大桥毁于一旦呢?谁又愿意中华民族坚强的意志遭受日寇的蹂一躏呢?下午5点,日军的先头部队已隐约可见,所有的引线都点燃了。随着一声巨响,钱塘一江一大桥的两座桥墩被毁坏,五孔钢梁折断落入一江一中。总长1453米、历经925个日日夜夜、耗资160万美元的钱塘一江一大桥,最终在通车的第89天瘫痪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
大桥炸毁的这一天晚上,透过苍茫暮色,茅以升先生凝视着由他一手炸毁的大桥残影,满腔悲愤地在书桌前写下8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周末,在杭州满城的桂花香里,我和家人漫步一桥之上。听着桥下行船的汽笛声,看着桥上南来北往的车辆,沐浴在一江一面吹来的阵阵凉风里,脑际自然想起了造桥英雄茅以升、护桥烈士蔡永祥、正在向过往行人致敬的护桥战士、以及千千万万为桥而战、为抗日而战的英勇的人们。激荡的内心是说不出的自豪和想要有所担当的冲动。
“徒地风云突变色,挥泪炸桥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遥想茅以升炸桥前所写的诗歌,最能想象出老人家当时的痛楚。
所幸,他的愿望在8年后,1946年得以实现。抗战胜利之后,钱塘一江一大桥被修复,钱一江一南北变通途,钱塘一江一两岸一片繁荣。
桥的命运,国的命运。雄伟壮丽的大桥,抒发出中华儿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壮志。而铭刻其中的“殚一精一竭智千日功,通车之日却炸桥”的扼腕痛心却又一次印证了落后挨打的史实。
我们年轻一代是连接祖国命运过去和未来的桥梁,我们有责任让这座桥梁坚固、永恒,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套用茅以升的话“不复原桥不丈夫”,这里,我想对未来表白,对祖国表白:牢记历史不忘本,不复中华不丈夫,不复中华不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