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华好少年
时间: 2017-03-12
从余姚出发,驱车沿着四明山蜿蜒的山路前行,不多久便来到重峦叠嶂的小镇——梁弄。有着传统风貌的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就坐落在这个红色古镇。
走进旧址群,白墙黑瓦,当年借用百姓房屋成立的中一共浙东区一党一委旧址,几经修缮,如今已成为展览馆。里面陈列着300多件珍贵文物和历史照片。一一一床一一补了又补的棉被、一件褪得泛白的军装、一尊3米多长的土大炮……一件件物品似乎又将我们带回那个硝烟四起的岁月:惊天动地的厮杀、撕心裂肺的哭喊、无家可归的人们……
这时,一旁讲解员的介绍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他向我们介绍说:“70多年前,这里曾是一场革命的暴风眼。我们的革命先辈以四明山为中心,建立了浙东抗日根据地。根据地从抗日武装不足一千人的队伍发展至一万余人,经历大小战斗643次,攻克大小据点110个,毙伤俘日伪军9000余人。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爱一国志士远离家乡,在这里办报纸、开银行、兴学校……”听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一个个战士身穿戎装,手握槍一支,如野兔般在竹林里穿梭,又好似猛虎在树丛中埋伏。
在陈列馆里,一张发黄的《新浙东报》终刊号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仔细阅读旁边的文字介绍,看懂了它背后还 有一个动人的故事:1945年8月抗战结束,为了实现国内和平,中一共中央决定主动撤出南方8个解放区,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其中之一。于是在一个深夜,同志们将埋藏的印刷机搬出来,用蜡烛照明,连夜排字,印刷出最后一期报纸。终刊号上刊载了一篇重要文章——《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姊妹书》。我轻轻地读出了声: “亲一爱一的浙东父老兄弟姊妹们!我们四年来同生共死的朋友们!我们要握手分别了……我们巴望我们的退让能够换得全国的和平,能够减少人民当前的损害,我们将能在独立、民一主、富强的新中国的自一由空气中,再回来与各位畅谈衷情……”这是多么深厚的情意,又是多么崇高的理想啊!我心中暗暗感叹。
参观结束,我还 不想离开,心里不由得思绪万千:烈士已去,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我们拥有的是一切美好与欢乐。人们安居乐业,吃得饱穿得暖,生活过得美满幸福。大人们安心自己的工作,我们则享受自一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和平是最可贵的,但我也深深知道,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深刻教训。想到这里,我在参观留言册里工工整整地写下一行字:少年强则国强,立志做中华好少年。
余姚市世南小学606班 一胡一航
走进旧址群,白墙黑瓦,当年借用百姓房屋成立的中一共浙东区一党一委旧址,几经修缮,如今已成为展览馆。里面陈列着300多件珍贵文物和历史照片。一一一床一一补了又补的棉被、一件褪得泛白的军装、一尊3米多长的土大炮……一件件物品似乎又将我们带回那个硝烟四起的岁月:惊天动地的厮杀、撕心裂肺的哭喊、无家可归的人们……
这时,一旁讲解员的介绍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他向我们介绍说:“70多年前,这里曾是一场革命的暴风眼。我们的革命先辈以四明山为中心,建立了浙东抗日根据地。根据地从抗日武装不足一千人的队伍发展至一万余人,经历大小战斗643次,攻克大小据点110个,毙伤俘日伪军9000余人。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爱一国志士远离家乡,在这里办报纸、开银行、兴学校……”听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一个个战士身穿戎装,手握槍一支,如野兔般在竹林里穿梭,又好似猛虎在树丛中埋伏。
在陈列馆里,一张发黄的《新浙东报》终刊号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仔细阅读旁边的文字介绍,看懂了它背后还 有一个动人的故事:1945年8月抗战结束,为了实现国内和平,中一共中央决定主动撤出南方8个解放区,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其中之一。于是在一个深夜,同志们将埋藏的印刷机搬出来,用蜡烛照明,连夜排字,印刷出最后一期报纸。终刊号上刊载了一篇重要文章——《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姊妹书》。我轻轻地读出了声: “亲一爱一的浙东父老兄弟姊妹们!我们四年来同生共死的朋友们!我们要握手分别了……我们巴望我们的退让能够换得全国的和平,能够减少人民当前的损害,我们将能在独立、民一主、富强的新中国的自一由空气中,再回来与各位畅谈衷情……”这是多么深厚的情意,又是多么崇高的理想啊!我心中暗暗感叹。
参观结束,我还 不想离开,心里不由得思绪万千:烈士已去,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我们拥有的是一切美好与欢乐。人们安居乐业,吃得饱穿得暖,生活过得美满幸福。大人们安心自己的工作,我们则享受自一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和平是最可贵的,但我也深深知道,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深刻教训。想到这里,我在参观留言册里工工整整地写下一行字:少年强则国强,立志做中华好少年。
余姚市世南小学606班 一胡一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