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味作文(2)
篇六:家乡的味道
我生在济南,从小变伴着泉水长大。闲暇时常蹲在由泉水形成的涓一涓溪流旁,那儿有我看不完的雅景,讲不清的心情,理不完的思绪。做不尽的美梦。
刚涌一出的股股清泉急匆匆地分散到泉口的周围,从高高的长满茂盛杂草的石壁下汩一汩涌一出,悄无声息地流入,继而又旋转着、依依不舍地离开。在水面上溅起颗颗珍珠,洒落在每个缝隙和角落,默默滋养着土地。那泉水的味道是清清的。在空气中总会弥漫着淡雅的感觉。若是捧起一捧品尝。那味道虽然普通,但夹杂这一丝甜蜜。在口中融化,流到心里。再到全身蔓延开来。不能延年益寿,却可以让人忘记烦恼,从喧嚣紧张的生活中走出来。
家乡的味道是甘冽甜蜜的。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很小的时候,我时常背诵这句诗。只觉朗朗上口满嘴余香,于是就一直记着,也没能忘记。稍大一点时才知是记录家乡的风景。
夏日的济南总少不了开满湖面的荷花。远观碧绿的荷叶,层层叠叠,绿莹莹地散发出淡淡的荷香。温柔的荷花含苞欲放。景致甚是优美。那是像蜡染一样的花朵,姹紫嫣红、端的好看。走进时便有芬芳萦绕在身旁。同美酒般醉人。“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想必诗人当初也大概是在这荷花池边流连忘返了吧。
人们一爱一莲是因为它香远益清的雅美,陶渊明一爱一莲是因为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坚贞。而我一爱一莲是因为它装点家乡,是家乡不变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是清新醉人的。
葱香和椒盐的味道铺满济南的大街小巷,每个济南人都应该熟悉的味道。油旋儿,在济南已有百多年的历史。济南油旋儿外皮酥脆,内瓤柔一嫩,葱香透鼻,其形似螺旋,表面油润呈金黄色。老济南人吃油旋儿是颇讲究的,大多是趁热吃,或配米粉,或配馄饨,另有一番滋味。清代顾仲编著的《养小录》中这样记载油旋的制作:“和面作剂,擀开。再入油成剂,擀开。再入油成剂,再擀如此七次。灶烙之,甚美。”
济南的油旋必须用纯正花生油手工和面,根据四季调配面一团一软硬。小小的油旋虽然只有巴掌大,却要由很多层薄如报纸的面一皮叠压而成,在制作中不论一揉一、一搓一、擀、捏,一遍不多一遍不少。细腻执着的一精一神也在面一团一锅炉间传递着。
家乡的味道是葱花椒盐在油香混合的。
家乡的味道,在舌一尖上跳跃,在血脉里流淌,在心中舞动。像是刚刚坠地的婴儿,我深一爱一着母一乳一般家乡的味道。他将一直陪伴着我,陪办我成长。家乡的味道温柔而让人无法忘却。
篇七:家乡的味道
小时候只知道呆在家乡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她总能使不成样的哭脸变成一副可一爱一的笑脸;她总能使一颗跳动不安的心渐渐地平静下来。家乡有一种神秘的色彩,而那时的我对她的了解仿佛披上了一层面纱——朦胧而清淡。
家乡的味道对于一个追逐世俗的人来说,家乡只是一块不值钱的土地。她没有城市的一小块地那么值钱,但对于我,家乡则是一块藏着金矿的沃土。她让我懂得一个人的价值,生命的真正内涵。
最喜欢在春天时躺在翠绿的草地上,那里充满着草的芬芳。那是家乡的体味,让我留念与陶醉。在这时到处都是放牲口的孩子,看他们的表情,准是被这芬芳给乐坏了。这让我想起许多草的珍贵。如薰衣草可用来装饰,车前草可以做药,这些草早已被药农视为掌上明珠。虽然家乡的草没有沁人心脾的香味也无他用之处,但那种淡淡的香使你觉得仿佛与自然溶为一体了。所以每当春天时我都要在草的怀里躺一会——那是一种享受。
蔚蓝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它有水一样的清澈却不乏色彩之美,没有红那样让人眼花缭乱,它是一种饱览沧桑的色彩。当你睁大眼睛注视着它时,你会感到一种伟大并几分崇敬之情溶于你的血液。所以每当仰望家乡的天空时,这种激一情燃一烧了我。在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几件或许多件事让其充满激一情。如未上学的你对书本的渴望,青春期的你对异一性一的渴求,青年的你对理想的追逐等这些曾让你付出许多一精一力与时间,但当激一情之后又是怎样的生活。就像老年人一样,渐渐被时间磨去了壮志的棱角,没有了太多的激一情,只有回忆已去的往事。我正年轻,喜欢家乡那种激一情,我不想看到我将激一情丢失时是怎样地痛苦,所以我加倍地努力,去捕捉时间的馈赠。
时间可以使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瞧,东边的小树已蔚然成林了。还不时有燕雀的叫一声。这给家乡添了一些生气。那翠绿的树叶尽情地欢唱,引起我无尽的遐想。我想几十年之后家乡便笼罩在一片翠绿之中了。我们又能歌颂大自然的美,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了。那时人们就真的会去珍惜这些,而不去做违背自然的丑事了。
微风唤醒了沉睡的种一子。往日的喧哗也已经被宁静所代替。每次进入树林都是令人回味无穷的感觉。鸟语花香的日子赶快回来吧。
故乡哺育了我,故乡的变迁牵着我的心。愿故乡慢慢地沉睡在寂静的夜空下,不要被时间所吞噬。
篇八:家乡的味道
终于盼到了一奶一一奶一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熟悉的山东口音:“文文,我回来了,带了好多特产,你快来尝尝!”我高兴地一口答应了。
门开了,一奶一一奶一的脸色有些疲倦,可能是回到家乡的忙碌,或是赶路休息得不好。她笑着招呼我进屋,我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满桌大大的红枣和青枣,个个玛瑙翡翠一般。厨房里冒着热气,还飘来一股枣的香味。一奶一一奶一为我盛了一碗红枣羹,拉我在桌边坐下,她舀出一小勺,对着勺子吹了吹,递到了我的嘴里。“香!好香!”我享受着这来自远方的美食,心里惬意极了。一奶一一奶一在一旁呵呵地笑:“这是家乡的味道。”
一奶一一奶一说的家乡,对我说来则是故乡。我没有去过,它在遥远的鲁南枣庄。
爷爷一奶一一奶一是年轻时离家来上海的。他们回去的不多,爸爸回去的更少,而我根本就没去过。
但在一奶一一奶一的臂弯里,在一奶一一奶一膝盖前,在一奶一一奶一牵着我的小手上学的路上,我就听说那是个美丽的地方——
“一条大河波一浪一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滔滔的古运河就从那里流过,浩淼的微山湖就在它的身边。那里有水有山,漫山遍野的枣树、石榴树、柿子树。夏天,“簌簌衣襟落枣花”,“五月榴花照眼明”;秋天,果树挂满了宝石般的红枣,还有火红的石榴,金黄的柿子,把乡间田园变成了果园。一奶一一奶一说,山上有的是野枣,酸酸的甜甜的,味道比栽种的好,还能入药。一奶一一奶一夸家乡的石榴个大皮薄,当年还是贡品呢。还说,石榴要连籽一块吃,能助消化。
读初中的时候,我在电视上、书本里更多地了解了故乡:那是铁道游击队杀敌的战场,那里盛产优质煤炭,那里有万亩石榴园,那里的人不吃米饭而一爱一吃煎饼……
一奶一一奶一看着我,有声有色地说起了这些天回家乡见闻。我再一次听到了儿时就向往的石榴园,听到了一奶一一奶一在老家做煎饼的故事。她情不自禁地打开了行囊,几只个大皮薄的石榴映入我的眼帘。箱包底下还有两包,一包煎饼,一包粉条。小时候我常吃到这些,有时是老家来人捎来的,有时是一奶一一奶一自己做的,吃的时候总觉得有股特殊的味道在。不知是面放了什么特别的佐料,还是我的心中原本就有一份异样的感情。
突然,一奶一一奶一若有所思,放下了手中的碗碟。看着一奶一一奶一的眼睛,我也同时想起了他。“文文,你的班主任他不是枣庄的吗,他也回过老家了吧?”一奶一一奶一似乎心中已有了答案,但眼神中仍充满了期待。
“我想一定的。”我点头称是,心中涌起一股亲切之情。也许世间真有缘分。高中零志愿跨区录取,我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学校,而遇到竟是同一家乡的老师。报到那天,他见面就喊:“刘文艳,你老家是枣庄的,啊,我们是老乡呢!”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亲切之情却越来越浓。老师总是温和地笑着,关心、询问我的学习情况,那感觉就像我的家人、我的爸爸。在我惆怅无奈之时,那一通温馨的电话使我感动了好久。即使没去过家乡,但那份家乡的情感和温暖已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底。
一奶一一奶一见我不作声了,便笑着逗我:“记着,叫你班主任常回‘家’看看,老家变化可大了!奥,把一奶一一奶一带的煎饼拿去让他尝尝!”
我们都笑了,家乡的味道浓郁而又香甜,弥漫了整个屋子,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