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诗句祝福语大全个性签名如何表白英语句子 情书幸福离别

作文

您现在的位置: > 作文 > 作文 >

四年级学生写人记事作文大全(2)

时间: 2015-09-18
我一手持着风筝后面的中心条,将风筝举过头顶,并使风筝略向前倾,然后我用尽了吃的劲,猛地将风筝把风筝向上一扔,赶紧向前跑,风筝终于飞向了高空,飞向了宇宙,我的“美少女”风筝在天空中“大显身手”,随着风儿在空中翩翩起舞,向人们展示着她优美的舞姿。虽然累得我气喘吁吁,但是我还是快乐地向前跑着,跑着……这时,刮起了一阵大风,我的风筝越飞越高。我成功了!我欢呼起来!

放风筝给我添加了许多乐趣,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篇六:画龙变龟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就像海边漂亮的贝壳,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就像整天嬉闹的娃娃,童年是纯真甜美的,就像山溪中清凉的泉水。在我的童年记得最有趣的一件事就是“画龙变龟”。虽然你们听过“画蛇添足”但没听过“画龙变龟”吧,因为这是我原创。

事情要从三年级上学期的美术课上说起,那天老师要求画恐龙,我一向喜欢美术,可画恐龙是我最不会画的东西。如果画车、花草、楼房不是很好吗?我想:怎么办啊!要画什么样的恐龙好呢!恐龙爸爸还是恐龙?宝宝好画点吧!老师怎么不叫画恐龙蛋,那该多好啊!太难了!我正焦急着。又想:如果乌龟放大100倍,那不就是名副其实的乌龟龙了。

我就按着画乌龟一样画恐龙,不久,我的乌龟龙就画好了,一看,好像少了点什么,我再在旁边画了些树和草,画完后,我高高兴兴的交了作业,老师说我有想象力,给了个A+。太意外了,哈哈!

这就是画龙变龟的经历,虽然不是很好看,还有些离题,不过只要用心做的,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说是吧!哈哈、、、多糊涂的一次美术课,现在想想还觉得很搞笑。

篇七:我经历的一件事

在我多姿多彩的童年里,有着许多琐碎的小事,有高兴的、有发人深思的、有纠结的……下面,我给你们讲讲其中一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吧!

记得那天星期五,我们学校要进行一次大扫除。我一手拿着刷子,另一只手拿着一块抹布,最先冲到了我负责的那面墙。可是,天不遂人愿,我刚刷了几下就遇到了一些可恶的“顽固分子”—小黑点!哼!我就不信擦不掉你!

我问道:“可以借我一些洗衣粉吗,林秋彤?”

“当然可以了,都是同学!”

经过我的一番努力,墙变得十分干净,可我却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哦!“敌军司令部”竟忘记消灭了!只见我“嘿嘿”一笑,大叫道:“看我无敌‘旋风阵’!”顿时暖气干净了一点点,可它像三百年没有被刷一样,还是脏兮兮的。这可怎么办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转。可是,别的同学干得那么认真,不,不行!我不能认输,哼!我得用“秘密武器” —洗衣粉!哈哈!被我消灭了吧!

干着干着,上课铃在不知不觉中响了。我们走进明亮干净的教室,心情也舒畅了许多。

这件事令我十分快乐,至今想起来还是很回味无穷。

篇八:我家乡的青花椒

我的故乡在金,这里的青花椒举世闻名,金青花椒以个头比一般的大,味道超麻而闻名天下,怪不得金被称为“青花椒之乡”。

春天,花椒树才发出嫩芽,那嫩芽犹如一个个刚出生的小宝宝,展现出无限生机。春三月,花椒树开始长出花椒的嫩芽了,我们这里称它为“吐须”。四月份花椒早已成形,可还不能吃,因为这时的花椒还很嫩。五六月份时花椒由嫩绿色变成了深绿色,已经可以食用但是味道还不怎么麻。九十月份花椒完全成熟,这时要抓紧时间摘花椒,不然就会掉在地上费了。

每年九、十月份时商贩云集金,利用金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把青花椒运到成都、宜宾等地贩卖。再由这些地方将青花椒贩卖到北京、上海,甚至出国。农民们把青花椒去枝、去籽、装袋、装车,不一会儿大大小小的三轮车、拖拉机、农用车、大卡车便排起了见首不见尾的车列。公路边都堆满了青花椒,都快成青花椒的群山了。

有一个叔叔在广场上数钱,“一百、两百、三百……”高兴得连嘴都合不拢了,于是又自言自语到:“我种青花椒八亩,今年光靠花椒,我就可以收入四五万元喽!”有一个商贩说:“现在连农民都学会了科学种植,今年在青花椒成色好、个头大,我购买的这车青花椒可以净赚三万元!”

看着集市上和公路两旁堆积如山的青花椒,我觉得金的青花椒的味道更麻更香了。

篇九:我们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也是我们心里最喜欢的地方。那么,就让我来介绍一下这座美丽的“大花园”吧。

在我们学校里最美丽有地方是D楼前面的植物园,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一进去,满园的植物就扑入眼帘,有红的、黄的、白的、绿的,随风摆动,就像在向同学们表演一支欢快的舞蹈。如果从窄小的石子路往左走,就到了水池了。水池里有一座小假山,淡灰色的外衣使它显得格外显眼;衬托在假山下的池水被光照射后,变成了金黄色的,就像是光滑的镜子上的倒影,让人感觉像是走进了里面似的。

如果你从水泥路一直直到尽头,你就会发现左边有一片绿油油的菜田,可的菜宝宝从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