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龙洞的作文(2)
篇八:游双龙洞
“哇!好冰哦。”我们在双龙洞外面玩水,“好一爽啊!”同学们不禁赞叹起来,我的脚在冰冷的水里直发一抖,身为男子汉大丈夫的我,天不怕,地不怕,哪会怕这么一点冰水呢?不过两三分钟我的脚停止抖动了,因为我是男子汉大丈夫吗!忽然,我看见一个同学拿了“冰红茶”到水里冰,过后一定清清凉凉的,“对好办法!”我心中暗暗高兴,顾不上三七二十一马上往“营地”冲去,拿起牛一奶一心里默默高兴想:“冰牛一奶一一定很好喝!”到了池边,我卷起裤子就把牛一奶一放到水里,嘴里好像马上要流口水一样,过了十几分钟,我把牛一奶一拿起来插上吸管马上品尝起我辛勤制出来的“杰作”,“一点都不冰!”我气势汹汹的说,跟平常没什么两样,这时,老师叫我去吃西瓜……
时间马上过了,我们回 学校了。
篇九:游双龙洞
提到金华,人们会自然而然想到双龙洞,今天我就去游览了那久负盛名的双龙洞。
双龙洞一洞一口又高又宽,洞一口上方左右各有一条巨龙的龙头,那龙头形态一逼一真,惟妙惟肖。据说那左边的是天然形成的,而右边一条是后来装上去的。整个洞一口就像个天然大客厅,冬暖夏凉,是个避暑的好去处。
爸爸跟我提到过必须躺在小船里才能进入内洞。我真不知道那种抬头就会碰到鼻子的感觉,今天终于有机会来亲身一体验一下。
我随着人群进了洞。我和爸爸“贴”在小船舱底,我心里真是害怕,害怕爸爸说的那样只要稍一抬头就会撞到额角,擦伤鼻子。小船开了,头顶上的石头就像要压下来的一样。
一会儿工夫我们就进内洞了。洞里一片漆黑,走进内洞,我们参观了一个又一个的场景,有“丢盔弃甲”,“仙人床”等等。其中最有趣的要数“龙王请客”了,龙王很大方,准备了“北京烤鸡”,“南京板鸭”。因为是在金华,当然有“金华火腿”啦!
双龙洞真令人流连忘返!
篇十:双龙洞
家乡的双龙洞,中外闻名。如果你不信的话,有郭沫若爷爷“岭寄此景域中孤”的题诗为证。
要游双龙洞可乘坐客车。春天,客车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盘旋而上,从车里朝窗外望去,山上树木郁郁葱葱,似火的映山红不时从眼前闪过。清澈的溪流时缓时急,好似在演奏一曲山歌,那歌顺着溪流,回荡在百里之外。
从金华城内乘车到双龙洞仅需30分钟。一下车,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翠绿的青山。山上盛开着一簇簇如火的映山红,洁白似雪的野花,远远望去,有红,有绿,有白,如同巧手织成的壮锦。更有那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清脆悦耳的鸟鸣,一时间,仿佛进入仙境,哪个不被它陶醉呢!
在绿色的树丛中有一排整齐的石头阶梯伸向双龙洞一口,沿着阶梯向上约走200米,便是双龙洞。
双龙洞外洞一口很大,容纳千把人也不觉拥挤。洞边的石壁上刻着醒目的“双龙洞”3个淡黄色大字。洞一口顶上有两条巨龙把守着,一条是青龙,一条是黄龙。它们威风凛凛地昂着头。进入洞内,便可听到潺一潺溪流声。洞一边铁栏杆下有一股清泉在流淌,这里,四周是悬崖石壁,这股清泉是从什么地方流一出来的呢?仔细寻找才发现泉水是从洞壁下的一条缝隙里流一出来的。虽说这是缝隙,却能通过两只平底小船。要说这船有多大?可躺咱们小学生三四人,小船一只进,一只出,电控拉纤。我们兴致勃勃地跳上小船躺平,服务员一按电钮,小船就缓缓向前开去。躺在船上,谁也不敢动一动,生怕撞破了头,擦破了鼻子。船开进缝隙时,眼前一片昏暗,缝隙上方的那块巨石好像在往下压,使人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小船大约行驶了十几米就驶进了内洞,眼前顿时一片亮光。内洞里五颜六色的灯,照耀着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
这时,讲解员打开手电筒,指着两条鳞光闪闪的石龙,介绍说:“这是青龙和黄龙的龙身和龙尾,龙头在外洞。”仔细一看,这是由石钟一乳一组成的石龙,龙身上还有水珠,一闪一闪的仿佛在翻腾。还有一只石钟悬挂在洞顶。传说王母一娘一一娘一就是敲这石钟召集各路神仙聚会的。用石敲它,嗡嗡有金钟之一声。这石钟可惜在十年动乱中破损了。再顺着讲解员手电筒照着的位置一看,呵,原来是个高额头的老寿星,在老寿星的面前还放着一个石仙桃呢!老寿星的右下方趴着一只八九米长的的大海龟。我们再往前走,又可以看到两蛇盘龟,蝙蝠、狮子……个个栩栩如生。这时你就会觉得内洞比外洞还要大,还要多彩多姿。
乘船驶回外洞,再看看守在洞一口的青龙和黄龙时,更觉得神奇,龙头在外洞守着洞一口,龙身又弯弯曲曲地伸到内洞,多么奇妙的景致啊!人们不禁赞叹大自然的巧妙。如果你眯起眼睛向两条龙望去,仿佛双龙昂起龙头,舒展龙躯,正飞向蓝天…
双龙啊双龙,你吸引了多少中外游客前来参观,你吸引了多少诗人和画家为你赋诗作画,你为我们家乡增添了多少瑰丽的色彩啊!
我一爱一你,景色奇丽的双龙洞。
篇十一:感受双龙洞
冲着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我们去了一趟金华。
进入景区,便嗅到一股大自然的芳一香,清新扑鼻,令人清爽。往高处望,只见连绵起伏的高山,苍翠欲滴,却不见双龙洞一洞一口。
正值酷暑,天气炎热异常,我和斯文便下溪玩水。溪水不深,刚好能没过脚背。突然想起叶圣陶文中的句子:“一路迎着溪流”。便料想双龙洞应该离此地不远了。
迎着溪流走,突然感到一阵清凉,全身的热气顿时一扫而光,仿佛从夏天走到了秋天。抬头一看,双龙洞犹如从天而降,出现在眼前。好一个避暑胜地!洞的主人很有良心,赶走了炎热,赐给游客们一身清凉。
叶圣陶写的实在太对了,外洞大得不可估计。如果再亮堂点,就可以作为学校的一操一场了。
双龙洞的最大特点,就是游客要躺在船里才能进溶洞。船可以容下四个大人。洞里的工作人员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作人员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们躺在船里,把脚放平了,船就钻进了孔隙。我好奇的抬了抬头,伸了伸手臂。过了一会儿,船就靠岸了。
洞里很黑,虽然装了几盏灯,但还是要靠得很近,才能看清东西。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为了躲避猛兽,就是生活在这种黑暗的环境中的。但是,他们不甘心,不甘心就此沦为这个世界上的弱者。他们走出了洞一穴一,走出了黑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文明的世界。从黑暗的洞一穴一到文明的世界,一想到这儿,我就禁不住大大的感慨一番。
我望着这些大自然的杰作,有块石头下面标着“老寿星望仙桃”几个字,我看了看,真是活灵活现。“老寿星”的下面有一只“海龟”,标明“海龟探海”几个字,我看了看,也挺像的。
看见下面有个通道,我们便好奇地走了下去……却来到了冰壶洞,洞内有许多各式各样的石钟一乳一,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真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大概有十来间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我们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篇十二:游金华双龙洞
今天,我和爸爸兴高采烈地去金华双龙洞游玩。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路边的溪水哗哗啦啦地响,犹如歌手在唱歌;那些高大、挺拔的大树犹如士兵在站岗。听着美妙动听的歌曲,我们不知不觉地就到达了山顶。
首先,我和爸爸来到双龙洞一洞一口。高高的石壁上刻着双龙洞三字。接着我们来到外洞。哇!外洞既很凉爽也很大。如果里面站500多个人一点儿也不觉得拥挤。
接着,我和爸爸去了内洞。我们排队等候准备进入小船。终于轮到我们进内洞了了,我和爸爸并排仰卧在小船上,我觉得身上每一个部位都紧添在了船上。小船开始动了,我闭着眼睛不敢睁开,只觉得我只要稍微抬起头准会撞破额角。
很快我们来到内洞。哇!内洞真神奇。那些石头奇形怪状,石钟一乳一那就更漂亮了,里面的石钟一乳一非常多,奇行怪状,有些石钟一乳一上还有一些水珠哗啦哗啦地滴下来,真是神奇啊!我不知道水珠是从哪来的?心里觉得很好奇。这时候爸爸走过来说:“我们该走了,下次再来玩。”
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双龙洞,明年暑假我还要来玩。
篇十三:游金华的双龙洞
曾读过叶圣陶写的《记金华双龙洞》一文,好想欣赏一下双龙洞的风采。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随一妈一一妈一来到了金华双龙洞。
一到洞一口。只见两侧分别悬挂着钟一乳一石,形似龙头,我想:这可能就是“双龙洞”名字的由来吧!我们先走进高达7——10米,面积有1200平方米左右的外洞,它高敞轩旷,可容千人。外洞与内洞相距仅5米,可中间有一块巨大的石屏隔着,石屏与河面只有0。3米左右的距离,人要进入内洞,必须仰卧在小船上才能进去。于是,我和一妈一一妈一跟其他两人一起躺在一条小船上,小船慢慢地驶向内洞。这时,一股凉风向我扑来,真凉爽啊!仰面一看,呀!石屏的底部快跟我的鼻子“亲一吻”了,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真是一动也不敢动,生怕碰扁我的鼻子。就这样过了大约五分钟,小船终于到达内洞了。
小船一靠岸,我便急不可待地跳了下来。呀!眼前各种各样的石头在五颜六色的灯光下显得异常美丽。正在我不知看哪里时,听见导游指着我头上的石头告诉我们:“既然我们在洞外看到了龙头,现在就来找找龙身吧!”沿着导游的手势,我抬头一看,只见上面有两条龙身,一条“黄龙”,一条“青龙”,中间还有一块“晴雨石”,它能预知天气变化呢!如果它上面有点潮一湿,就说明要下小雨,如果它上面很干燥,就一定是个晴天,真神奇啊!这就是着名的“双龙蟠顶”。接着,我们又看见了“仙人帷帐”,只见这块石头形成一顶帷帐的形状,可只见帷帐却不见床呢?“看!”沿着导游的手势,我看到了我们前面的“小河”上,有一张大“石床”,这“石床”怎么跑道这里来了呢!原来,黄大仙是为了凉快,才把石床搬到小河边上来的。呵呵,真有趣啊!后来,我们又来到了“龙宫”。看!“龙王”可好客了,见我们来了,便大摆“宴席”:有“金华火腿”、“金华佛手”、“北京烤鸭”、“南京板鸭”……一块块石头活灵活现,真让我们“大饱眼福”啊!在洞里,我们还看见了“青蛙盗仙草”、“五百罗汉”、“倒挂蝙蝠”、“天马行空”、“龟蛇大战”……真是千奇百怪呀!
最后,我门沿着洞内地下河的通道来到了冰壶洞。还没来到,就已经听到了瀑布“哗哗”的流水声。我顺着水声,飞快地跑到瀑布旁,听见瀑布就像一条条银纱从山上飘落下来,溅起朵朵水花。瀑布虽然不大,但也挺雄伟的,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双龙洞的奇石,冰壶洞的飞瀑,真让我大开眼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