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诗句祝福语大全个性签名如何表白英语句子 情书幸福离别

话题作文

您现在的位置: > 作文 > 话题作文 >

冰桶挑战作文

时间: 2017-02-12

1

冰桶挑战

冰桶挑战:“冰桶挑战赛”全称为“ALS冰桶挑战赛”,规定被邀请者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就选择为对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捐出100美元。微软联合创始人,曾经的全球首富比尔·盖茨为了帮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募捐,让一桶冰水倒在自己头上。该活动旨在是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ALS冰桶挑战赛”在全美科技界大佬、职业运动员中风靡。20XX年8月18日,冰桶挑战赛活动蔓延至中国互联网圈,多名科技界大佬被点名参与了这一活动。

冰桶挑战在外国很吃香,在中国也不例外。但在玩冰桶挑战,把一桶冰水倒在自己头上,各位仁兄们有没有想过,中国的旱灾地区,那些干旱的土地,那些因为身体缺水而离去人间的孩子?

更何况,目前冰桶挑战在中国仅仅集资百万,其中90%是王思聪贡献的,这个数字对于参与活动的明星大佬们来说有些寒碜,但是人家成功的挑战了比赛,不掏钱也是正常的,以此,这个活动更像是一场明星秀。

冰桶挑战不是对的,但也不是错的。在于你怎样去参与,怎样去做。我们可以用淘米水代替纯净水。各位请放心,淘米水不含有有害细菌,而且淘米水还具有美白作用哦!

2

关于冰桶挑战

冰桶游戏源于社交网络,传播的精髓体现的淋漓精致!有人说他们为了慈善,有人说为了玩,有人说他们在跟风,有人说他们在作秀。不管目的是什么,意义在哪里我都认为这是个很好的,很轻松幽默的,很有创意的活动。你可以说不好,你可以不来玩,但你同样失去了获得乐趣的机会。

倒一桶冰水在自己的身上,你会惹了谁?冰水在身体验一种冰冻的感觉。并且用种类似仪式化,趋同化的行为艺术式的动作,并将个体的行为聚集起来,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群体的行为。从而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个体,因为觉得是一份子而体验到额外的快乐。

现代社会,互联网时代了,讲究个开放包容,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你当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玩的开心,身体是你的,桶水、冰都是你的,获得乐趣有什么不可以?快乐一直难求,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冰桶挑战轻松的广泛参与性,也注定了这类活动会被用做营销,因为它不要求反思也不追问动机。好多人说你们没有慈善,就是在玩。对,就是玩,那又怎么了?

居然还有那么多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说三道四。说,倒一桶水在自己身上很脑残,应该捐款不该倒水。

那我想知道,跑马拉松跑,跑个半死,最后跑回起点脑残不脑残?

22个人抢一个足球,有时候抢90分钟一球没进,脑残不脑残?踢的人脑残,旁边还坐着几万人看他们踢,脑残不脑残?

地球的,人体的事情还没有搞清楚,去研究数万光年之外的地方有什么?脑残不脑残?

人活一生,很多普通人死了就死了,随着档案的灭失,活着本来就脑残。

不要扯什么河南干旱,西部缺水。中国是水资源分配不均匀的地方。节约用水是重要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别处有干旱,你明明守着长江但感同身受,不洗澡,不洗车,不冲马桶。对不对?你能做到关闭所有水上乐园以及澡堂桑拿吗?你少用一桶水,缺水的地区绝不会多一桶水。就像不是你省一口,非洲难民就多一口的。(事实证明那帮在景区反对冰桶的傻帽就是景区雇来炒作的。这才是真正的搭顺风车低劣炒作。)

因为被点名,我体验了一下,感觉很舒服,很有趣,现场每个人都很开心。上传之后,看到的人也会会心一笑。这哥们穿的正儿八经的,被自己浇成落汤鸡。我们不必赋予那么多意义的,你累不累?轻松一点吧。后来我点了三个人,其中两个都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了活动,还有一个也快了。

我觉得,应该为每个参与者鼓掌,有勇气并且有体魄去倒一盆冰水在自己身上,他们可以有闲情逸致去做点自己主观意愿的事情,这本身才是活着的意义之一吧……

沸桶、油桶、辣椒水、地沟油挑战赛你们就别再点我名了,给别人一些锻炼的机会吧。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3

冰桶挑战,一个慈善创意的蝴蝶效应

这些天,各界名人纷纷被“点名”,在网上晒出了各式各样的冰水浇灌画面。挑战疯狂接力,愈演愈烈,很多人甚至公开表达自己渴望被“点名”。几乎是一夜之间,“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也成为一个人人熟知的名词,完成了大面积科普。有人将“冰桶挑战赛”以及类似点名游戏喻为“合法八卦”,它好玩、有趣,充满娱乐甚至无厘头色彩,却可能承载着很严肃正经的议题。

在病毒式传播过程中,“冰桶挑战赛”的发起者、发起过程似乎已无人考证。虽然旨在普及和号召救治“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可能有相应的网络营销,但活动后续发展并不可能依循一定计划,也没有报告书、目标框架、社会调查、数据统计、理论参考、舆论设置。充其量,它就是一个游戏。放不下严肃架子的人,努力分析着冰桶挑战的传播学、社会学、营销学原理,赋予它各种意义,但对于网络世界的普罗大众而言,这就是一个师出有名的全民游戏,突发奇想,却又让人疯狂参与一场盛大的慈善派对。

社会发展如螺旋式上升,严肃问题感的呈现,可能终将回归于更高级的娱乐方式。参与“冰桶挑战赛”本身更多表现为游戏气氛,但宣传“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刺激慈善意愿,这些严肃目的仍然得到实现。一些不起眼的创意,可能随时随地爆发,掀起巨大热情。看起来,这只是新媒体时代特有的传播现象,但新媒体时代可以放大无聊、低俗,也可以激发创意,可以让慈善“病毒式”传播,而这一切根本取决于一个社会的真实活力和创造力。

“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普及,并不是医学界推广的结果,而是普通人的临时起意。仅从慈善的角度看,现代慈善从相互救济,慢慢变为各种社会理想的实践。正如一些不为人熟知的疾病,通过慈善方式,得到社会普及,甚至推动医疗观念和体制。也许有人将慈善事业投向欠发达地区,怀抱的是改变地区发展失衡的国际理想。有些公共课题,政府还未考虑,也许已经有人通过慈善方式而投入了研究、推广。事实上,对慈善追根溯源,它其实体现为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社会有想法,有实现想法的热忱,而他们可能是大佬、明星,也可能是普普通通的人,也可能一同在“冰桶挑战赛”中回归于“人人平等”。

在这场冰桶接力中,甚至不必去计较慈善还是“名人秀”,无须质疑挑战者的动机。公开宣布自己选择捐钱而不是倒冰水的奥巴马,反而招致许多批评,批评的理由甚至分不清搞怪还是严肃。总之,游戏的意义一开始就变得开放,由接力者去创造和发挥,每个人可以从不同角度,宣称“自己做了一件好事”。但无一例外,大家都成功了解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配合”了一项盛大的慈善宣传。这是一个慈善创意的蝴蝶效应,结果甚至远远超出了意图和预期。

4

如何看待冰桶挑战

一项旨在关注罕见病ALS的“冰桶挑战”正风靡全美,并以破竹之势引发全球性的“蝴蝶效应”,这股旋风,短短数周,已刮到中国。

“冰桶挑战”全称为“ALS冰桶挑战赛”(ALSIceBucketChallenge),活动要求参与者在网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身的视频内容,然后该参与者便可以要求其他人来参与这一活动。活动规定,被邀请者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就选择为对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捐出100美元。活动目的是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目前“ALS冰桶挑战赛”在全美科技界大佬、职业运动员中非常流行。

在这之前,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何谓ALS?ALS中文名,即“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属于运动神经元性疾玻正如其名,患者如躺在冰窖一般,全身逐渐被冻僵,最后累及呼吸肌时,意味着死神即将来临。截至目前,该病无法治愈,医学界也查不出具体病因,而患者的平均生活周期只有3年。据报道,存活的“渐冻人”在中国大概有20万。

据悉,国内接受挑战的第一人为小米手机创始人雷军,借助社交网络和名人效应,“冰桶挑战”活动迅速席卷全国,但在桶桶冰水之后,却透露出丝丝不安。毋庸置疑,这是一次进行“自我炒作”的大好时机,著名科技博客科学松鼠会创始人姬十三指出,“‘冰桶挑战’当然就是一场作秀,只不过借用一场作秀让大家关注罕见病,是无比难得的机会。”然而这场秀,在一些人那里,却秀了下限:很多人欣然接受挑战,并通过该活动,找公关公司运作,目的很简单,只要能一举成名,可谓不惜“一切代价”。至于公益、至于ALS,似乎与他们并无关系。

当然,有人会反驳:作秀也好,炒作也罢,捐不捐款都是人家自由。话虽如此,但“冰桶挑战”却违背了公益事业的设计初衷:对受邀者来说,“冰桶挑战”面临着两难选择,要么湿身,要么捐款,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对于湿身,有些人无所畏惧;但有的人只能捐款,譬如,周迅、吴镇宇、华少、林志玲、赵薇等明星,因身体或其他原因,纷纷拒绝“冰桶挑战”,所以只能强捐款。

正当“冰桶挑战”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河南传来严重干旱的消息,甚至有人发起抵制该项活动,认为慈善捐款的方式多种多样,完全没有必要以浪费水的方式进行。据统计,水资源的匮乏是世界面临的难题,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0。00768%,数量极为有限。我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居于居世界第110位,接近中度缺水水平。我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重度缺水,6个盛区极度缺水。尤其是今年入夏以来,北方严重干旱,特别是河南、山东以及东北大部分地区,更是遭遇了1951年以来63年不遇的极其严重的旱灾。“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冰火’两重天”的节骨眼下,“冰桶挑战”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间接性伤害旱区老百姓的情感。

再者,站在医学角度,如果从头部猛然浇下冰水,会刺激脑部血管,引起血压瞬间升高,对于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这种挑战十分危险,甚至会危及生命。还有,冰块和水的突然倒下,会造成重力性颈椎损伤。若只想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ALS的话,并非一定要采劝冰桶挑战”,这种形式多少带有炒作成份在里面。如果关注“渐冻人”,必须要用冰桶形式;那关注植物人,又以何种形式?

让公益的归公益,冰桶的归冰桶。推动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关注特殊群落的人文之道,其本质绝非是夹持慈善之名,行私利之为。它可以很高调,如陈光标“异类”慈善;也可以默默无闻,心有所向,行之便问心无愧。

在中国慈善事业的当下,每一步都如此重要,每一步都决定着未来,这条路看似波澜不惊,却充满着未知。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