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角作文议论文
1
配角我曾经无数次地看着他人作品中的配角,或痴情着,或绝情着,或善良着,或阴险着,很多很多不同的性格被附加于它身上,却最终不是为了它自己。
如果作品是言情的,配角就是那痴痴爱着难(女)主角的她(他),为主角赴汤蹈火而在所不辞。自己伤了,痛了,到头来换得主角的一句“对不起”而独自离开,更有甚者,因爱生恨,掀起一段风雨,让主角分了又更紧密地合,白白为他人做嫁衣,还同时断送了自己的未来。琼瑶戏里这点可谓用得出神入化,甚至连金庸的“公孙绿萼”也是如此,正所谓“主角爱得天昏地暗,配角痛得死去活来”。
如果作品是武侠的,配角或许还有机会做个“风轻扬”式的隐士,或差些,做个阿谀奉承的小人。但更多的,却都是尹志平(《神雕侠侣》)、东方不败(《笑傲江湖》)之流,卑鄙,性格极度扭曲,,当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野心姑且可以称为“另类可爱”时,平日道貌岸然却背地里坏事做尽的人便可完全配上“禽兽”二字。这也难怪配角总让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不过这种“终极大奸角”总会让主角狠狠地打败,正所谓“邪不能胜正”,而“邪”的价值便是适时地死去,换来主角的无限风光。
如果作品是商业战,配角便是那出卖主角的小人,或拥有亿万家财的无良奸商,哦,后者还是个虽阴险但总算有智谋,比起前者脑袋空空的好多了。或者,幸运着,能做个在主角坠入深渊时轻轻拉了一把的“恩人”,便是莫大的荣幸与恩赐。否则,只能落得个家财散劲众叛亲离的下场了。
我无意为配角取代主角而抗争,也无意高度赞扬配角的无私,更无意与嘲笑“配角命运自当如此”的人争论,你完全可以当我在无聊地联想。
我会常常看着配角的人生想,那些配角是否也想过有朝一日所有的焦点打在自己身上,他们是不是也会有怨?顶着“痴男怨女”帽子的他们,会不会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暗暗责怪自己所爱非人,然后换来自己的洒脱,中场离开而并非曲终人散的寂寞凄苦?那些道貌岸然的人,是不是也有道貌岸然的心和一往直前的豪情?
假如它们不是配角,或许比主角还要活得意气风发。
可是没有假如,配角还是配角,依旧的默默无闻或嚣张拔扈,最后落个平凡或悲哀的下场,它是否有怨或是否有恨,在舞台上根本不足为提,也无关紧要,人们所关注的,也仅仅是它是否能在适当的时候为突出主角而改变自己罢了。
明星可以通过演配角得到发掘,可是配角,却永远只呆在那个舞台、那出戏上,进不得,出不得。
配角,你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做一回自己,好好地把自己的人生走一遭?
2
我只是个配角只是一个配角,不懂光明,只有黑暗。
——题记
郭敬明喜欢以45*角看天空,我想他那样即可以看见为蓝的天空,也可以看见苍茫的大地。而我却只喜欢以45度角看地面,这样,我看到的单纯的就只有地面,没有一丝杂恋。
父母总是抱怨我为什么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出众,永远不是第一,却连第二第三也相差甚远。我无言,月夜深沉,孤灯奋进的那少年是谁。我不明白为生么明明有过努力却总是无从得到回报,总是与目标相隔甚远。在这崎岖的山路上,我爬呀爬呀,未知何时方是尽头,总恐是身未直而以亡与半道中了。我总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欺骗安慰着自己。
天空中下着淅沥沥的小雨,我不能做到未雨绸缪,因此,我只得缓缓的行走在飘絮的雨夜里,想让着纯净的圣水洗涤我内心的淡淡愁绪。又是一个0度角,我默默的低下头。太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没有酒杯也没有明月,只有昏暗的灯光,斜视着我的身体,无从浪漫,却真切的看到了我暗淡的影子,我想他们是懂我的,我快乐,悲伤,孤独,哀愁。他们却从来不离不弃的陪伴在我身边,默默的陪伴在我身便替我分担这一切。我无从感知,内心却有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不喜欢唯一的知己被践踏在脚下,我总是远离着人群,紧贴着墙壁,仿佛这样我拿无言的朋友便会感到快乐。看着墙上的影子,我走一步他走一步,我冲他笑,他也冲我笑,只是看不真切罢了,有一个陪伴在自己身边一路前行的知己,这样很好。
然而,路总是要走的,终于要近了中心广场,我站在广场的中心位置,无数的灯光将我照射,仿佛将我内心的隐私一乱无余,我如残夜一般被初升的太阳所融化,再也没有沉重的包袱,与内心的负罪感将我紧紧的打压,使我喘不过气来,那唯一的知己早已裸露在地,只是不知何时又多了几条惨淡的身影,而我宛如出水的荷花,被无数的嫩叶静静的衬托着,拼命的散发着我将近的余香。
原来,正是影子以她那无闻的配角支撑起我整个单薄地身躯。
终于明白,或许我此生不会是爱迪生那样的天才,也不会是韩寒那样的怪才,我只是一个庸才,一个与配角有关的中才,但是却正是这么些个不起眼的庸才支撑起一个世界。我想,我依旧会行使一个配角的责任,不在乎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但我真切的知晓永远会有一些不起眼的东西支撑着我们。现在就让我们这些子不起眼的配角支撑起整个世界吧!
3
配角也美丽主角永远不会是一群人,只能有一个。〔这是我在读《做一个最好的配角》后的启发。〕由于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是耀眼的主角,一定会有人是配角。如果你把当主角看作是人生大事的话,你就会产生嫉妒心理,对自己要求外完美,就会失去原本纯洁的梦想,这就是“主角定义”。
其实有时候,当配角会比当主角更来得悠闲。你可以选择和一群朋友一起看书,书不必一定是有关学习的,可以看自己喜欢的小说,不用逼自己干不喜欢做的事来束缚着思维空间,让脑选择适合的东西,舒适、快乐地思考,这样难道不比逼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来当主角好吗?
在看电视时,我们也许都只会关注那个完美的主角,认为他〔或她〕的全部都是完美无瑕的。甚至封他为偶像,对他的言行都感到崇敬,随他的思想飞跃。却忽略了其他配角,他们的十个行动不如主角的一个动作有魅力。但你有时否想过如果没有那些优秀配角的陪衬下,你能看见主角的光芒吗?红花总要绿叶衬,只有主角没有配角的电影不是好电影。
当神舟五号成功落地时,举国欢庆,杨利伟叔叔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他的确值得拥有这些荣誉,但我觉得背后的工作人员更值得嘉奖。他们的功劳绝对不是一天就能讲完的,他们饱受困难的考验,只为追求更好的品质。所以,这次的成功,同样凝聚了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功劳,他们只是配角,在背后为成功付出。
4
甘当配角,成就自己在生活中或是事业上,每个人都有做配角的可能。许多人认为配角只能替他人作嫁衣,对自己一点帮助都没有。其实不然,只要工夫到,撇觉一样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中国女排现任教练陈忠和,1979年从中国男排转入女排,不过是给一群姑娘做陪练,是个地地道道的配角,这与在男排做队员可以上场拼杀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可他并没有因此放低对自己的要求,而是不怕苦和累,模仿强国女排不同的风格,陪着女排姑娘们训练,为女排夺得世界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当他功成名就退役后,得知女排需要他,仍然义无反顾地又回来当配角,做了中国女排的教练。在成为教练后,对于主教练,他还是个配角。为了中国的排球事业,在接到亲人相继去世的噩耗时,他仍然强忍眼泪坚守在训练第一线。陈忠和做了整整17年配角,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中国女排立下功劳的同时也使自己从一名陪练成长为教练,最终执掌女排帅印,他成为主教练仅三年,女排就夺得了奥运会的金牌,他取得了成功。
如果你认为这仅仅是幸运,请继续看下去。
赵本山一直深受观众喜爱,是当之无愧的“小品王”,与他搭档,无疑只能做配角,被他的光环所掩盖,被观众忽视,但范伟并没有在意这些,只是一心演好自己的角色,细心琢磨,反复锤炼,让配角也获得了同主角一样的光彩,从而一举成名,并且因为配角演得出彩,他获得了在电影《看车人的七月》中扮演主角的机会,并因此荣获影帝的称号。从努力做好一名配角,到一举成名,到成为影帝,范伟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只要努力,配角也可以做得精彩,获得成功。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身份高低,权力大小,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的配角。做配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自暴自弃,不思进龋如果能够变被动适应为主动接受,立足当前,放眼未来,配角同样能够取得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