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高中作文
1
曹操“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
耳边又响起了林俊杰的《曹操》,又是一种心潮任意冲撞的感觉。
我喜欢《曹操》,也喜欢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胸怀壮志,老当益壮,永思进龋这是一位诗人;“运筹帷幄,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东讨西伐,南征北战。这是一位军事家;“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挟天子而令诸侯。这是一位政治家。
“独自走下长板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罗嗦,一心要那荆州……”壮志而来,败兴而归。长板折戟,火烧赤壁,痛失荆州。纵观一生,这是他败得最惨的一役。面对人生最大的失败,袁术“呕血数斗而死”。袁绍官渡败绩,“自军败后发脖,“郁郁而终”。夷陵之战,刘备“大败还,忿耻发病死”。同为“太祖”,宁远兵败,怒尔哈赤“痈疽病发而死”。而他,兵败不久,还“大宴铜雀台”,还说出“今江北仍为吾踞”之语,常人难及也。
“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淡薄(厮杀声)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终年66岁的他,在那个生命极易丧失的年代应该算高龄了吧。时刻又进行着政治斗争,军事斗争,阴谋阳谋应接不暇。倘若没有强健的体魄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怎么能承担如此负荷?常人难及也。
“儿女情长没法执着,有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
一年前,最初听到《曹操》这首歌,便被它的气势所打动,不禁重新打量起这人。在那个时代,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我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至少说明他有那常人难有的才能。正如鲁迅所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2
曹操的悲哀风吹过,吹过历史的灰,这灰,是一代天骄的弯弓;是康乾盛世的繁盛;是文景之治的昌荣。他们已悄然而去,恍惚中,我看到了一个千古悲歌,那白脸,那悲哀,那曹操。
小时候看戏时,总看到一个白脸的人给一个红脸的人下跪,跪得如此狼狈,似乎是有意演成这样。我问奶奶那白脸的人是谁,奶奶说那是曹操,是大坏蛋。我不知他为何坏,也不知有一本《三国演义》,亦不知奶奶为何回答得如此利落。
后来,看过《三国演义》,我方明白过来,但我总认为曹操有他的长处,到了现在,我为曹操悲哀。
尊刘反曹,这四个字,注定了曹操是汉贼。为何如此?就因曹家没人当过皇帝?这观念,太陈旧了。
桓,灵二帝,无安天下之德,无保江山之能,那谁有德有能?
刘备,妇人之仁,依一个诸葛亮给他安天下;孙权,背弃盟约,为一个荆州城坏了灭曹大计。刘备,文武不行,无孔明之计,已是曹操阶下之囚;孙权,盘踞江东,无陆逊之策,已是曹操刀下之鬼。曹操,虽无孔明之能,却有司马之智;无五虎之勇,却有百万雄师。平袁术,灭袁绍,诛吕布,伐张鲁,讨董卓,谁有这般能力,纵横驰骋,无人可挡,笑傲沙场,穿梭于乱军。“汉贼”之名,消了曹操的威信,长了阿瞒的骂名;消了民众的信任,长了苍生的怀疑。火烧乌巢的妙计;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胆识;下邳战吕布的骁勇,尽被忘尽弃荆
有人说曹操心狠手黑,心不狠,何除奸臣?手不黑,何平敌众?曹操信奉着他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哲学,并试图用这个哲学去安天下。但人们对此皆予以否定。但沙场之上,妇人之仁可否退敌?背信弃义之人可否服人?沙场上,只有肯下手才有胜利!
曹操的那张白脸在人们心里扎了根,使曹操永远是汉贼。
事实已无法改变,曹操只能给那张红脸的下跪,只能戴着那张白脸受人唾骂。只能接受无法接受的事实,只能唱着他奸雄之曲,背着他的英雄之恨,只能负着那奸臣之名,听台下一个老太太讲给一个孩子:“从前有个坏蛋,叫曹操”。接着,悲哀着他的悲哀。我也只有悲哀,悲哀曹操。
3
读懂了曹操东汉末年分三国,战争连绵,无止无休。尔虞我诈,为争夺权势,用尽了各种阴谋手段。我想诸葛亮的三十六计估计就是为了对付曹操而想出来的吧。
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国君,也是一个有政治才华,文学才华,军事才华集于一身的人。但他的各种才学都葬送到了这战火纷飞的年代。
他的政治纲略是那么的出众。虽然当时的魏国对于现在来说不是什么地大物博的大国,但是在那个纷纷扰扰的年代还能治理成那样已经算是一个很有本领的国君了。
他的文学创作是那么的浩荡宏大。一首《观沧海》使我读懂了他的气势不凡,一首《龟虽寿》使我读懂了他的雄心壮志,和敢于面对现实,不象古代那些皇帝一样,幻想自己是上天之子,拥有不死之身,可以活万年之久。由此不仅可以看出他的文采是那么的出众,而且他还是一个十分现实,有远大抱负的人。
他在军事方面也是才华横溢的。因为那个年代战火不断,所以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如诸葛亮。“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从这一歇后语足以看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聪明的脑袋。身为他的对手的曹操居然可以同他抗衡那么久,可见曹操的军事才能不在诸葛亮之下,他也是一个军事奇才埃
虽然曹操在其他人眼里并不是什么好人,但在我心中他却十分的了不起,因为我读懂了他政治方面的出众;文学方面的雄伟气势和勃勃野心;军事方面与诸葛亮的不分上下。能够使这三点集于一身的人是屈指可数的。
看过浮华喧闹,走过纷纷扰扰,有人哭,有人笑,从来没有人逃得出自己欲望所编织的牢笼。太想得到的得不到,得不到的更想要。到最后才知道,名名利利是煎熬。为何不早日放手,使世间的一切随波逐流,顺其自然的发展,让老百姓过几天太平日子呢?只因曹操当时的利欲熏心和一些很小的逼不得已。
4
曹操,英雄也东汉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各路英雄怀雄心壮志,一心为夺天下。既有刘备之仁爱为民,优柔寡断;又有公瑾之雄姿英发,精忌多疑;亦有孔明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古人云:“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吾独爱曹孟德也!
曹操何许人也?三国之政治、军事、文学出众者,乃全才也。孟德英明果决,唯才是举,执法严厉,不畏豪强。只因《三国演义》之刻意排编,褒刘抑曹,使之为人厌恶。
孟德处汉末乱世之中,却不少精明才思,豪放慷慨。孟德正气凛然,兵攻黄巾军,镇压起义;兴兵讨董卓,惩奸除恶;迎奉汉献旁,保全汉室。乃乱世之豪杰也。
建安四年,董卓已灭,吕布已亡,孙权按兵据守江南,刘表处中立,唯独北方名门之后袁绍占黄河以北,人多势众。古云:“一山容不得二虎,”曹、袁必将一决雄雌。孟德有勇有谋,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广发招贤令,使之门下猛将如云,谋臣似雨,可谓盛况空前。
建安五年,袁绍倾巢而出,十万精兵至黎阳与处白马曹军隔岸而立。袁军势若破竹,遣颜良率大军攻围白马,派文丑攻西面延津。曹操英明果断,知此战不可硬攻,只可智龋用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之计也,遣大军攻延津,使袁军不得不援。与之同时,派关羽赴白马斩颜良,解白马之围。众人皆知,刘备撤军必带百姓同行,曹操亦如此也,汝知之乎?带百姓而行军,速慢。中遇袁军之文丑,曹操略施计策,使关羽复刺文丑,大败袁军。回许昌,曹操又施计谋,火烧乌巢袁军之粮,使袁绍军心动摇,全线崩溃。曹军乘胜追击,灭袁绍。此乃官渡之战也。
官渡一战,可见曹操之鸿图壮志,智勇双全,深思熟虑,不甘示弱。此乃曹操英雄之气魄。汝知否?
建安十三,曹公兵败赤壁,过华容以退中原。悲哉曹公!然曹公败而不狼狈,华容道遇张飞、子龙、关羽,无丝毫畏惧,并仰天大笑曰:“天欲亡我1此乃曹公之大气凛然,慷慨悲壮也。
曹公曰:“日月星辰,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此乃曹公之心胸宽广。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列士暮年,壮心不已。”此谓曹公之雄心壮志。可见建安之风骨。
曹操乃乱世雄杰也,乃天下英雄也!
5
我为曹操报不平世上什么最令人痛心?莫过于精忠报国、为民谋福的先辈竟然被得以存世的后人鄙视、唾骂。好在大多数英雄现在都已经含冤得雪,然而还有一位英雄,被鄙视了几个世纪,依旧未得昭雪,他,就是曹操。
曹操出身官宦,十六岁举孝廉任城门典校卫。凡违反城规,不分贵贱,皆与杖责。这是他的忠信。
董卓当权,破坏纲纪。曹操夜持七星宝刀只身前往行刺,被发现后巧妙地说是来献宝刀。这体现了他有勇有谋。
官渡之战曹军大获全胜,曹操清点袁绍书信时,发现了自己部下写给袁绍的信,尽烧之,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这是他的宽容、大度。
汉末几十年的连年征战,饿殍遍野,民不聊生以致人吃人。曹操收拾了汉家的残局,他讨黄巾、逐刘备、灭吕布、平袁绍、定刘表、败匈奴,整顿吏治,实行屯田,(带动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成就之一的“建安风骨”,)统一了大半个中国。然而也正是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背负起了“汉贼”的骂名。但是他是对民族有功之人,本该得以昭雪,为何被鄙视了几个世纪?
当魏国统一天下之后,司马叛变,灭掉了魏,建立了晋朝,既然司马灭了魏国,总不能骂自己是不忠吧?于是就骂是魏王叛变、不忠于国家,司马不过是替天行道。由此曹操被史家定为汉贼。
唐宋元期间,统治者提倡忠君爱国,目的是让百姓永世忠于君王。于是,关羽、孔明等奉为神仙,而曹操便成了反面典型,继续着被鄙视的历史。
到了现在,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读三国、理解三国的程度,只能用“痛心疾首”来形容。亲刘贬曹的三国演义依然曲解着人们对曹操的奸贼形象;大量的三国类游戏更在青年人脑中刻下了贤人刘备、反贼曹操。
曹操,一个集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大度为一身的枭雄,被鄙视为汉贼不过是因为历史的发展需要。但是现如今,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历史,还曹操一个公道!
6
风流人物之曹操在我们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里,有这麽一个人,他既机智过人又愚不可及,既坦率真诚有狡猾奸诈,既心胸豁达有小肚鸡肠,既是菩萨心肠又是小人嘴脸,没错,如此自相矛盾的人,正是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千古风流人物——曹操。
曹操出身于官宦之家,年轻时便当上了官,他厌恶官场的阴险狡诈,憎恨那些贪官污吏,年轻气盛的他,有着鸿鹄之志,所以他不愿意与那些人同流合污。执政为民。见义勇为,为名除害,两袖清风。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清官。
东汉年间,天下大乱,烽火连天,民不聊生。他亲眼目睹这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便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统一天下,并且已经牢牢的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深根。从此,他为了这个梦想开始在这条漫漫之路上艰苦跋涉……
可是,他的人格却发生了巨变。竟忘恩负义的杀死了救他多次的项羽,残忍的杀害了神医华佗,而且对自己的手下的人疑心重重,消灭了大量军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这足以说明他是何等的奸,但是,在更多的时候,他表现的是雄。因为,就连亲刘贬曹的罗贯中,都无不赞叹他独特的智慧和英勇的胆魄!
有的人一生挥毫泼墨,也有的人一生与刀枪为伴。而曹操呢,却是文武双全。一生征战于沙场,却懂得广开言路,开张圣听,重视人才,而且满腹珠玑,难得一个全能之才。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足以可见他的狼子野心,他曾只身行刺暴君董卓,可见他那非凡的胆魄。他还大胆的使用空城计虚张声势并打败吕布,而且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这是历史上典型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可见他拥有多么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然而,一想做事严密的他,却在赤壁之战大败,这是他败得最惨的一回。面对人生最大的失败,刘备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最终因病崩逝。周瑜心胸狭隘被诸葛亮活活气死。杨仪也是畏罪自杀。然而,此时年近花甲的他,面对茫茫大海,发出强有力的感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然后又积极的投入到沙场,英勇作战。如果他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强键的体魄,在如此大年龄又怎能会作出那麽惊人的举动!
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孙权的江山是继承下来的,只有曹操的江山是靠自己打出来的1我想,这句话对于曹操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7
关于曹操“时势造英雄”总觉得这句话很正确(其实本来就是正确的)。每个不同的时代总有不同的人物。而曹操呢,就是在东汉末年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人家都认为曹操很奸诈,但我认为这却是他的聪明之处,令我佩服的。他在逃避追杀时住进了吕伯奢家里,听见了磨刀声,对他们产生了怀疑,因而起了自卫心理,杀了他全家,接着转移住所。以他当时的情况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一个人在被追杀的情况下不得不有防备心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灭口离开,这是明智的做法,换成是我也会那样。至于他说了一句“宁叫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之类的话,可能是当时太伤心时说的气话。也是啊,吕伯奢是他的好友啊!
再说说他的“望梅止渴”吧!在讨伐张锈的行军途中水源紧缺,将士们干渴难忍,一个个倒在了路边。他看到这种情况,知道硬是叫他们走越没用。于是他脑筋一转,大声说前方有片梅林,树上的梅子又大又甜,到了那儿大家就能解渴了。士兵们听了这话,来了精神,一直走到了有水源的地方。他用与士兵们打精神战的方式鼓励士兵们继续向前。他这么做,既不贻误军机,又鼓舞了将士们的势气,可谓是“一举两得”。这又体现了他的过人之处。
曹操非常爱惜人才,这点是没有多少人能比的。当时袁绍阵营里的一个谋士许攸来投奔曹操,他大喜过望,可能当时在干什么事情,连鞋子都没穿就冲出去迎接。依据当时的礼节,他这么做似乎也表示了尊敬。还有一次是在与袁绍作战时,袁绍的笔杆子陈琳写的檄文中骂了曹操祖宗八代。但曹操没有大怒,而是平静地说:“你骂我也就行了,干吗骂我父母呢,他们又没有得罪你。”陈琳解释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听了,很宽容地说:“算了算了,你也是个人才,以后还做你的笔杆子吧1再后来陈琳就成了曹操的笔杆子了。有一段时间呢,曹操是很不顺利的,因此有很多人背叛了他。但是他还是很自信有一些人不会背叛他的,比如魏种。但意想不到的是魏种也背叛了他。后来在一次战役中,魏种被曹操俘虏了,众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以为曹操会以严刑对待他。没想到曹操却说:“放了吧,魏种是个人才,该当什么官就还是什么官。”这又体现了曹操是非常宽容大度的。权势那么大还能做到那样,的确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曹操,不一般的人物。如此曹操,如此明智,如此爱才。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8
论曹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题记
从古至今,曹操在万人的心中褒贬不一。易中天评价他说:“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曾经我学过很多关于曹操的故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梦中杀人”了。曹操生性多疑,生怕遭人暗算,扬言谁若在他熟睡时靠近卧榻,即使在梦中也能被发现。一日,曹操假装睡觉,故意没盖被子,一个侍奉的人好心去给他盖被子,结果被一跃而起的曹操杀害。此后,再也没人敢靠近曹操的卧榻了。
曹操的多疑是众所周知的,《三国演义》把他的这点性格描写的淋漓尽致。有人说曹操善于玩弄权术,狡诈奸猾,这不无根据。在他年少的时候,“游荡无度”招致了他叔叔的不满,便向曹操的爸爸反映了这问题,曹操担心自己会受到父亲的惩罚,便心生一计。一日曹操远远看见叔叔迎面而来,便装出一副眼歪嘴斜之相。叔叔见了大吃一惊,忙上前问他怎么回事,曹操说自己是中风了。于是叔叔赶忙去告诉曹操的爸爸,待他爸爸见到曹操,曹操也恢复了常态。曹操说:“我并没有中风,是叔叔不喜欢我,就污蔑我。”从此叔叔再向曹操父亲告状,曹操父亲也不相信了。曹操的奸诈自少时就可见一斑。
“一瓜杀三妾”“代人捉刀”,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都是反映曹操性格中暴虐残忍的一面。戏曲中的曹操也是一个被反面了的形象,在戏曲中完全否定了曹操的才华和贡献,使他的形象如此不堪。
我倒要为曹操鸣一声冤了!
史书评论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虽说他曾经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我”的话,但这句话中又带了多少无奈呢?曹操34岁起家,那是惟一的理想便是匡复汉室。时代并没有能让曹操完成理想,反而促使他走上“乱世之奸雄”的道路。
他在历史上的功绩不可磨灭。他不仅是一个军事家,更是一个文学家。“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是他对平民百姓命运多舛的感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他对功业未成的慨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他广揽天下贤才、虚怀若谷的胸襟;“驾六龙,乘风而行”是他的豪迈雄壮之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曹操被指控作为奸猾小人,背上了一声的骂名,他作恶多端,是由该谴责的地方。在当时那个年代,人都有正反两面,如今也一样。我们不该以如今的观念去看待一千八百年前的曹操。在东汉乱世中,他霸权一方实属不易,他是当之无愧的一代豪杰!
英雄,曹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