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聪明议论作文
1
耍小聪明童年是色彩斑斓的,是幸福美好的,是令人回味无穷的……在我的童年生活里有过这样一件事:
那是刚上小学的时候,妈妈就叫我学着写日记。一天又一天,我肚子里的东西被掏空了。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写什么。于是,渐渐地,我开始讨厌写日记了。
有一天,我无意中发现在书柜里有一本《鲁迅日记》。我拿出来翻了翻,顿时有了灵感,便拿起了笔,在日记本上写道:“十月九日,星期六,晴,无事。”写完以后,我得意洋洋地大声嚷嚷:“妈妈,我写好了1
“写好了,怎么这么快?”妈妈满脸疑惑地拿起日记本。这一看,顿时,(妈妈的)脸上晴转多云:“说!这一套你是从哪里学来的?”
我不慌不忙地说:“我是跟大作家鲁迅先生学的呗1
“鲁迅?哪个鲁迅?”
“鲁迅嘛,难道还有第二个?”我仰着头,笑嘻嘻地看着妈妈,“你书柜里那本《鲁迅日记》,你(自己)去看看吧,第43页。”说完,我慢条斯理地理着我的书包。妈妈打开书柜,抽出那本《鲁迅日记》……
看了好一会,妈妈笑着说:“女儿啊,今天的玩笑开过头了吧!去,写日记去。”
看着妈妈那尴尬样,听着妈妈那自我解嘲的话,我心里获得了一种快感。然而,我还是只能扑在写字台前重新写日记。提起笔不知写什么,突然,眼睛一亮,顿时有了灵感,就在“无事”的下面,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但是一想起它,便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
2
小聪明与大智慧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感叹:“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中国人去做,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也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会擦五次、四次、三次”。恰恰正是在这些细节上放松标准,导致中国制造业在整体水平上远远落后于日本。
执行标准并不困难,难的是持之以恒,不找借口,不打折扣。
其实,不仅是中国制造业如此,其他行业此类情形,概莫能外。中国人的“小聪明”无处不在,正是这些所谓的“小聪明”,让人们在制造产品时偷工减料,导致中国品牌失去国际竞争力和公信力。。“聪明”的中国人还会讥笑日本人的死板教条,不理解人家在严守标准下的“大智慧”,不知道人家是认真与执着。正是在这份认真与执着下,产生了许多国际名牌。中国人的不守规矩似乎根深蒂固,国际闻名。几年前,听教育部一位从英国归来的领导讲,中国人在英国开车闯红灯,让颇有绅士风度的英国司机大为愤慨,点着鼻子呵斥:“这不是在你们中国”。似乎中国人在国内不遵守交通法规习以为常,闻名世界。有一名从新西兰回来的学生,在新西兰开过多种车辆,做过多次接待工作。有次开车接我出去,在车上告诉我:“老师,回国后,我开车很害怕”。我问为什么,他说回国后,从机场到宾馆的路上,外宾就很不理解中国人在路上开车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视交通安全为儿戏。
中国并不缺少法律法规,缺乏的是人们自觉自愿地遵守。一旦监督缺失,就不会再坚守规矩,我行我素,任意妄为。关于食品卫生的法规可谓多吧?可是近几年食品安全的问题,令人瞠目结舌。双汇冷鲜肉,三鹿奶粉,为了追求最大利润的“小聪明”,放弃坚守品牌的“大智慧”。关门倒闭,自作自受,聪明乎?糊涂也!
中国早就有“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立条规矩并不难,难的是人们都自觉地按照规矩办事。让我们在“小聪明”与“大智慧”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吧!
3
小聪明等于大毛病我们常说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自己比较聪明,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人觉得自己比较聪明,或者比别人聪明,甚至还有的在卖弄聪明,耍小聪明,等等。这些自恃聪明的人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无形之中便养成了大毛玻轻者会引起别人对他的反感,重者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有的最后连肠子都悔青了。
人产总希望自己比别人强,比别人聪明这是好事,但是自以为聪明或者是那些卖弄自己的小聪明的人,总以为别人不如自己聪明,那就是愚蠢了。我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此故事也许能说明小聪明和真聪明之间的区别——
有人问德尔菲神庙里的神灵,谁是雅典最聪明的人。神回答说:“凡人之中,最聪明的是苏格拉底。当苏格拉底香甜这一消息时,他半信半疑,自己虽然聪明,但如何判定就是最聪明的人呢?他想了一个办法,去拜访雅典些些公认为聪明的人,以试探他们的智慧。
他找到了雅典城中一些公认为聪明的人,他们中有政客,有诗人,工匠等不同类型的人。经过一番回答,他觉得十分遗憾,这些人确实都是很聪明的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像那位制造盔甲的工匠能够造出非常合身的盔甲,等等。但是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仅有一技之长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聪明绝顶。而苏格拉底觉得自己的知识并不比他们更多,人并不比他们聪明多少,唯一不同的就是知道自己所知道的东西很有限。
真正的聪明人是不会主动说自己是聪明的,而总是很谦虚。只有“无知者无畏“的人才觉得自己很聪明。这种小聪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也非常多。人们总是喜欢显得比别人聪明,而实际上却又聪明不了多少。于是就卖弄自己的小聪明,以自己的聪明来显示别人的愚蠢。其中有一部分人确实是真正的了聪明,而相当一部分人却是十分地愚蠢。那么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呢?给自己的”聪明“拦腰来上一刀,一刀砍断小聪明,把真正的聪明留下来。怎么砍呢?这就需要一把特别的刀,那就是理性之刀。
4
小聪明,或许会毁掉一生十二年前,有一个小女孩刚毕业就去了法国,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活。渐渐地,她发现当地的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售票处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个地方,根据目的地自行买票,车站几乎都是开放式的,不设检票口,也没有检票员。
甚至连随机性的抽查都非常少。她发现了这个管理上的漏洞,或者说以她的思维方式看来是漏洞。凭着自己的聪明劲,她精确地估算了这样一个概率: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约仅为万分之三。
她为自己的这个发现而沾沾自喜,从此之后,她便经常逃票上车。她还找到了一个宽慰自己的理由:自己还是穷学生嘛,能省一点是一点。
四年过去了,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和优秀的学业成绩让她充满信心,她开始频频地进入巴黎一些跨国公司的大门,踌躇满志地推销自己。
但这些公司都是先热情有加,然而数日之后,却又都是婉言相拒。一次次的失败,使她愤怒。她认为一定是这些公司有种族歧视的倾向,排斥外国人。
最后一次,她冲进了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办公室,要求经理对于不予录用她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然而,结局却是她始料不及的。下面的一段对话很令人玩味。
“女士,我们并不是歧视你,相反,我们很重视你。你一来求职的时候,我们对你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都很感兴趣,老实说,从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们所要找的人。”
“那为什么不收天下英才为贵公司所用?”“因为我们查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有三次乘公交车逃票被处罚的记录。”
“我不否认这个。但为了这点小事,你们就放弃了一个多次在学报上发表过论文的人才?”
“小事?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小事。我们注意到,第一次逃票是在你来我们国家后的第一个星期,检查人员相信了你的解释,因为你说自己还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统,只是给你补了票。但在这之后,你又两次逃票。”
“那时刚好我口袋中没有零钱。”
“不、不,女士。我不同意你这种解释,你在怀疑我的智商。我相信在被查获前,你可能有数百次逃票的经历。”
“那也罪不至死吧?干吗那么认真?以后改还不行吗?”
“不、不,女士。此事证明了两点:
一、你不尊重规则。你擅于发现规则中的漏洞并恶意使用。
二、你不值得信任。而我们公司的许多工作是必须依靠信任进行的,因为如果你负责了某个地区的市场开发,公司将赋予你许多职权。为了节约成本,我们没有办法设置复杂的监督机构,正如我们的公共交通系统一样。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雇用你,可以确切地说,在这个国家甚至整个欧盟,你可能找不到雇用你的公司。”
直到此时,她才如梦方醒、懊悔难当。
然而,真正让她产生一语惊心之感的,却是对方最后提到的一句话: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