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诗句祝福语大全个性签名如何表白英语句子 情书幸福离别

话题作文

您现在的位置: > 作文 > 话题作文 >

名人效应作文议论文

时间: 2017-02-12

1

小议“名人效应”

时代在发展,各种怪事也层出不穷。

一个小小的赤脚医生,摇身一变,竟成为身价倍增的“妙手神医”,以致名声大振,四乡八邻慕名求医,这正应了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所谓“名人效应”。

如何对待“名人效应”,本人认为此风不可长,沽名钓誉不可龋

中国最早的名人效应莫过于东施效颦的典故,其结果可想而知,想要拥有西施的美态,结果却招来众人的嘲笑。所谓“上有好之,下必其焉”,自古而然。放眼现代社会,此类事件不胜枚举,令人忧思。

赵某不可谓不聪明,他本身医术不高,却擅长作假。于是乎灵机一动,饰演双簧,实际上是给自己的医术做活广告,说白了,就是虚假广告,目的在于借名人的头衔推销自己,受骗的只能是蒙在鼓里的百姓。其虚伪做作可见一斑。然而名人的光环有如美丽的泡沫,迟早会破灭的。

应该说,名人效应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赵某只是一个典型,由此可见一般公众的心理。举个例子,名人代言广告来刺激消费,产品本身的品质尚值得商榷,然而利字当头,商家和名人们暂且把良心一说给一笔勾销了。现实生活中,利用名人效应大发横财的大有人在,甚至愈演愈烈。赵某正是“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潜规则”,提高了自己的身价,沾了小小县长的光,成为一个名人效应的产物。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何况凡事搞投机,走捷径,势必造成虚假成风,社会风气腐化。事实上,虚假广告对老百姓生活造成的危害已经屡见不鲜,我们在看到名人光环的同时,切记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啊!

名人效应靠的是名,区区一个县长,被赵某拉来装点了门面,引得众人纷至沓来,但大家不要忘了,与名相对的是实,当我们纷纷求名的时候,不要忘了擦亮自己的眼睛,看清其背后的实,不要让那些搞虚假广告,戴名人面具的人有机可乘,更不要做名人效应的牺牲品。

虚名不常,犹如昙花一现,名人效应之风不可长,沽名钓誉不可取,名不副实之事不可为,我们都应该铭记老一辈的谆谆教导——实事求是,诚实做人。

只有这样,时代才能健康发展,我们的梦想才有了生存的土壤!

2

话说名人效应

提起名人,就不能不讲名人效应。所谓名人效应,就是名人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名人效应之大,远非凡夫俗子所能企及。南北朝刘俊有“飞沉出其顾指,荣辱定其一言”(《广绝交论》)之说,李白有“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与韩荆州书》)之论。历史上因叨名人末光而流芳者,不可胜计。司马迁在《伯夷列传》里就曾说:“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有的甚至和名人同姓亦能沾其微泽。据《龙文鞭影》载,唐代侍郎郑熏主科考,见颜标之名,以为是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后代,即点为状元。致谢之日,问及家世,始知颜标乃一寒门子弟,与颜真卿根本扯不上关系,所以当时考生嘲笑说:“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因名人有如此效应,故人们历来对名人刮目相看。不过具体到人,其态度又各有不同。简言之,表现有三:

一是崇敬名人。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因其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成就,突出贡献。他们理应受到社会的重视、人们的崇敬。去年初到北京开创作员代表会,听大作家、大编辑作报告,代表们崇拜得五体投地。每次休会,都有好多代表拥上台请名人签名留念。那崇敬之情,真是溢于“颜”表。

二是浮词虚捧,近于“亵玩”。中国历来有个毛病,人一旦成名,便异口同“捧”起来。本来已捧在青云之上了,但仍要升级,非捧至九天之上让两脚踏空不可。名人是应该宣传的,但宣传的目的应当明确两点:一方面为了表彰鼓励名人,另一方面为了启发、激励凡夫。不然,就会走向反面的。凡事都应有个限度。有些人就好像烂鸭蛋上的苍蝇,总挥不去。他们整天围着名人嗡嗡地转,转得使人心烦,使人瞧不起,甚至让人感到对名人有大不敬之嫌。前不久,某报登了一则消息,题目是《巩俐被逼跳楼》。看了标题,吓了一跳,以为这位名人有什么不如意事而跳楼自杀哩。看了内容,才松了一口气,原来影片女主人公有跳楼这一镜头,而扮演者巩小姐又胆小,为完成摄制任务,只好被逼往有安全设备的楼下跳。我想,那些跑龙套的无名之辈被逼演跳楼的正不知有多少,新闻家何尝不是“惜墨如金”!演员演跳楼动作是分内事,也是平常事,因为是名人,就冠以骇人听闻之题目大肆吹捧。这样,不惟显得无聊,而且也有失庄重。说不庄重还是轻的,有的简直就是“亵玩”。那些津津乐道名人私生活,名人隐秘之事者,难道不是如此?

三是把名人当成营私的工具。在一般情况下,倘无骗人的动机,打出名人字号,原无可厚非,因为这样确能提高权威性,达到充分发挥名人效应的目的。该搬名人而不搬,是傻子;不该搬名人而搬名人,是骗子。现在的情况是傻子不多,而骗子不少。这是有目共睹的事。不信,请看:借名人提高劣质出版物声望者有之,借名人作假广告谋利者有之,借捧名人抬高身价者有之……一言以蔽之,借名人营私骗人而已。

行文至此,本该收住了,但觉意犹未尽,还想对名人说几句逆耳之言。

汉李固在《遗黄琼书》中说:“晓*者易缺,**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俗语也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为什么怕?怕名与实不相符也。在众人齐捧之下,可要小心了!名声越大,越要谦虚谨慎,锐意进龋如果一受捧就飘飘然,忘乎所以,可要应了“捧得高,跌得响”这句话的。

人而成名,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在通往名人的路上,每前进一步都要花很大血本。既成了名,就应自重自爱,而不能让人随便把自己当成谋私的工具,更不能凭金字招牌使昧心钱,办亏心事。名人除了有专长之外,我想道德品质也应有过人之处。所以平时所为,纵不能“师表万世”,也应该是问心无愧的。不然,终有一天会从名人的宝座上摔下来的。“名人”头衔一丢,“效应”恐也随之“灰飞烟灭”了。

3

“名人效应”

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很快,马寅初疾呼不能任由人口无节制增长,被一阵乱棍打了下去。六十年代初,人口接近七个亿,不抓不行了,计划生育工作这才提上日程。计划生育工作成了基本国策,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出台,从民到官、从草根到精英一体遵守。尽管如此,中国人口还是达到了十三个亿。国土可耕地面积由于荒漠化、水土流失、开发区、造房子等种种原因,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一增一减,国人生存空间大大压缩,这是人们都感受到的。

政策的有效有力,在于执行的不打折扣。它不能只适用于一部分人,而对另一些人形同虚设。过去一些年,计划生育的阻力多在农村。近年情况变了,农民中一对夫妇自愿生育一个孩子的多,倒是城市里某些名人富人官人超生新闻频频曝光媒体,他们财大气粗,超生力道惊人,不是超生一个两个,而是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他们名义上没有小老婆,却有二奶三奶身边伺候,他们不是在农村打游击,游击打到香港、外国去了,你还管得着吗?正在上映中的一部颇火的电影,说的就是小三到美国生孩子的故事。自然,这也不是想超生的人都能做得到的。

近日,一位艺术家名人严重超生新闻,引起公众惊诧,这位名人超生不是一个两个,究竟多少,有关部门还在调查核实,但严重超生事实似乎没有多少疑问了。

名人只要还是中国国籍,就不能对中国法律视若无睹,置若罔闻。这跟他长期受到国人尊敬的形象与身份太不相符了。人们对此格外关注,也是“名人效应”使然,不过,这一次,“名人效应”,不是给名人增添光彩,是使之蒙羞。被目为精英的人士,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上自当起引领作用。如今已不流行精神领域的工作者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说法了,看来,灵魂工程师也好,“引领”也好,还是先塑造好自己的灵魂把自己“引领”好吧。还不能不问的是,一个普通百姓要是超生一个孩子,惩罚严厉,孩子户口也报不进。这位名人超生的不是一个两个,这户口怎么报,道道关口何能一路绿灯?即便去外国生的,回中国居住总得报中国户口吧。如果我们社会又回到“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旧时代,还有什么公平正义可言,和谐安定岂不成了一句奢谈!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