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诗句祝福语大全个性签名如何表白英语句子 情书幸福离别

话题作文

您现在的位置: > 作文 > 话题作文 >

写家乡名人的作文

时间: 2017-02-12

1

家乡的名人——周总理

我的家乡真的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家乡又很多很多的名人,像周恩来、李源潮、郑兆财、蒋志平、吴强等,都是一些大名人呢!但是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我们最喜欢的周总理了。说到周总理,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会浮现一个慈祥的微笑的脸庞,让我们觉得那么亲切,那么感动!

他这个总理可不是“走后门”得来的,而且靠着勤奋努力得来的。

周总理小时侯可勤奋呢,有一天,周总理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遥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的风尘劳累,年幼的周总理已精疲力劲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可他仍然要坚持练完100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心疼道:“明天再写吧。”周总理连忙说:“当天的事当天得做完!”便连忙把头埋在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当100个字写完时,陈妈妈一把夺过笔:“这下行了吧,快睡觉。”周总理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100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这两个字写歪了。”说着又把那两个字写了几遍,直到满意为止。

周总理永远是我的偶像,我一定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像周总理一样的人,为人民,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个有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

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柳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说他人杰地灵肯定也不为过,因为柳州真的有很多的名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每个人都很尊重的人。最出名的,我想应该要数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柳宗元吧!相信你一定也听说过,但是肯定知道的不多,没关系,听我慢慢为你介绍吧!

柳宗元是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人,柳宗元曾担任唐朝礼部员外郎,但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柳宗元在柳州的时候,帮助了很多人,他使已被沦为的奴婢,仍可以用钱赎回,使一些贫穷的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并且亲自领导他们自己劳动,为国家做出有益的贡献。柳宗元和刘禹锡是诗文方面互相欣赏的好朋友,唐代顺宗永贞年间,二人共同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到了任上,柳宗元写信给同样贬谪的刘禹锡,说:“我远离家乡被贬到这个土地荒芜瘟疫横行的地方,将自己放逐于山林湖泽之间,倍感压抑穷困烦闷,只好将全部心思都放在赋诗作文上了。”刘禹锡就时常写信给柳宗元,以自己乐观的情绪鼓励安慰他。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调职任柳州刺史,刘禹锡则再次被贬谪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一个十分贫困偏僻的地方,于是他上书给皇上,希望皇上可以看在刘禹锡年迈的老母亲的份上,让他去柳州,自己则替换他去播州,大臣们被柳宗元所感动,纷纷给刘禹锡求情,最后,皇上批准让刘禹锡改去联州。

柳宗元虽然活了不到50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贡献是我们都永远铭记在心的。

这就是家乡的名人——柳宗元,怎么样,通过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对他更加敬佩了?那就让我们一起向名人致敬吧!

3

家乡的名人——李嘉诚

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出生在广东省的潮州市。祖父是清朝末年的秀才,父亲李云经也受过很好的教育,职业是教书育人的教师,所以李嘉诚从小就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文化背景下长大的。受知识的熏陶,他3岁就开始读唐诗,到小学毕业时,已经能熟读《红楼梦》、《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了。

别看李嘉诚是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的排名前十,或是是华人首富的风光,背后包含了多少的辛酸与奋斗。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李嘉诚一家人离家逃难,常常露宿街头与车站。每天依靠在大街上卖香烟、糖果,针线活等挣点钱,后来一家人逃到香港避难。李云经积劳成疾,终于病倒在床。而刚上了几个月中学的李嘉诚也失学了。母亲为补贴家用批发了一些塑料花去卖;李嘉诚也帮助母亲挑起家庭生活的重负,到处找事情做。一位茶楼老板看他们可怜,答应收留李嘉诚在茶馆里当烫茶的跑堂。16岁的李嘉诚,由此开始了奋斗拼搏的人生。

南方茶楼是天不亮就要开门的,到午夜也不会打烊。所以每天的工作都要十几个小时,有一次,因为太过劳累了,李嘉诚他一不小心把一壶开水洒在地上,溅湿了客人的衣裤。当时他很紧张,以为老板会骂他,客人会让他赔,意外的是那位客人大方的不计较,还像老板说好话。这件事给李嘉诚带来很大的感触,让他在以后的职场更加宽容。他在茶楼里一待就是两年,但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久而久之,就使他练出了一种该怎么与什么样的人相处的方法。对他一生的事业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李嘉诚,在我们家乡很有名,不是因为他很有钱,而是因为他白手起家,不怕苦累,勇敢拼搏的精神。人贵在有顽强的意志,不怕吃苦,也不怕在低层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4

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祖祖辈辈涌现出许多的知名人物,像季羡林、孔繁森、张自忠等,都是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大人物。但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身边也会“潜伏”着各行各业的名人。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小身材、大智慧的名人。

说起新概念教育的刘坤校长,恐怕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一米五的身高,干净利落的短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总是透着智慧的光芒。就是这样一个走在大街上都会成为路人甲的再普通不过的人物,却在做着阳光下最光辉的事——教育。

她是新概念教育的校长,也是新概念教育的老师,但更确切的应该说她是一位教育家。新概念教育创办九年以来,刘校长一直都是秉着用爱浇灌孩子的心灵这一理念,慢慢的把学校从几个孩子扩大到现在的几千个孩子。孩子们喜欢她,家长们信服她不仅是因为她对待教学的认真,更是因为她用爱感化着每一个孩子。每个学期刘校长都会为孩子和家长准备至少一场感恩教育讲座,曾经有次我亲眼见到一位来参加感恩教育讲座的家长激动地握着刘校长的手说:“太感谢你了,你的讲座让我们跟孩子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希望你能举行更多这样的感恩教育讲座,真是受益匪浅。”

就是这样一位教育家也同样在做着慈善事业。只要看到还没有吃饭就来上课的孩子,她会毫不犹豫的去给孩子们买饭,让他们吃饱了再上课。看到有手头紧的家长,她会笑着说:“没问题,先让孩子在这学着就行。”看到有孩子要离开,她都会痛哭得不能自已。曾经有两个孩子的离开让她久久不能释怀,她曾喃喃自语道:“难道是因为钱吗?我可以不收你们学费的。”就是这样一位被别人看作是“大款”的老师却会经常备课到凌晨,却会拖着带病的身体为学生们讲课。她也会像其他的普通人一样,穿着二三十块钱的衣服去逛菜市常

她是同事眼中无所不能的大姐大,她是家长心中无所不晓的的启明灯,她是孩子们眼中的最和蔼可亲的老师。她就是我家乡的名人——新概念教育的刘坤。

5

家乡的名人

大家对叶圣陶这位大作家爷爷一定不陌生吧。他可是我的家乡——江苏省苏州人呀!他一生都淡泊宁静,但却为新中国诞生后的文学界增添上了华丽的一笔。

他童年时家境困苦,全家以帮当地的一个地主做账房为生。但他六岁就进入私塾读书,成绩优异。1907年,叶圣陶考入了我们苏州当时最好的一所公立中学——草桥中学。在校期间,他喜爱看外国的经典小说及新文学,也为之后的翻译外国书本打下了扎实的基矗

后来因种种原因,他失业了。但是他毫不气馁,而是把重心转移到了文学创作上。在失业期间,他发表了许多反应人们在战火中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文章。

叶圣陶爷爷是现实社会主义者。他的作品如同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阴暗面和人性,给当时冷漠的社会和自利的人们一些启示。

他一生轻名利、荣誉,却看重,关心国家的前途与教育。叶圣陶爷爷认为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地灌输书本知识。这一观点冲破了习惯强烈依赖记忆和灌输的传统语文观念。

虽然叶圣陶爷爷已经过世了,但他那宁朴不华的创作精神和人生原则将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位伟大的“世纪老人”!

6

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凤阳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城市。说起家乡的名人,真是数不胜数,每当想起他们为家乡做出的贡献,就一定会为自己是一个凤阳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在众多的家乡名人中,最耳熟能详的,无疑是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

沈浩,一个看似非常普通的名字,却令我内心久久无法平静,那是一份对他发自心底的敬佩,他虽然拥有一个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却为了追求人生价值,从容的选择到艰苦环境中去历练,我为他这种高贵的品格所敬佩;那更是一份感动,感动他能够视村民百姓为自己的亲人一般,真正去感受群众的疾苦,面对困难和责任更是勇于担当,用行动去赢得了群众的喝彩。

初到村里,贫困的生活环境、群众对他的不信任、百姓之间矛盾冲突、村里干部的不团结,甚至是以恐吓、威胁和暴力相逼迫,把他完全推入了一个窘境。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对着这重重的困难他竟没有丝毫的退却,反而迎难而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带领群众转变观念;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带领着全村人民真正富裕了起来。当他建起那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高架桥,圆了村民三十多年的梦的那一刻,我的心被再一次被打动了; 当看到他在群众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却因心脏病而离去的时候,我的心彻底的碎了。

沈浩,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埋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的飘扬在这片希望的田野。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像;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沈浩同志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他永远激励着我们朝更远更高的目标前进。

7

家乡的名人

说起我们湖北的名人,那可多的去了,从古到今数不胜数,有医药学家李时珍,伟大的文学家屈原,田园诗人孟浩然,地质学家李四光,体操名将杨威……在灿若群星的名人中,其中有一颗星最闪亮,他就是最令我景仰的三国时期军事指挥家——诸葛亮。

人们称诸葛亮为“神算”,是名副其实的,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还记得“草船借箭”的故事吗?年轻有为的周瑜本想刁难一下诸葛亮,可神机妙算的利用雾浓的特点,便请人造好草船,这样诸葛亮就借到了十万支箭。

诸葛亮不仅神机妙算,而且勇气过人,还记得“空城计”的故事吗?当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像黑云一样兵临城下时,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唯有诸葛亮稳如泰山,镇定自若,当他头束纶巾,手持羽扇,笑容可掬的焚香弹琴时,那潇洒的风度,那过人的勇气,令足智多谋的司马懿吓破了胆,也让后世文人为此倾洒笔墨,赞叹不已。

诸葛亮不仅智勇双全,而且仁慈大度,令人叹服。还记得“七擒孟获”的故事吗?当南蛮首领孟获第一次被诸葛亮擒拿住时,孟获心有不服,认为诸葛亮只是运气好,后来诸葛亮七次擒住孟获,有七次放虎归山,周围的士兵都疑惑不解,认为打仗根本不用讲究“仁义”二字,可诸葛亮却认为:以德服人,才能让对手心悦诚服,才能让对手忠心归顺。当诸葛亮心服口服的拜倒在诸葛亮的面前时,你能不为诸葛亮的仁至义尽所感动吗?

诸葛亮就是老百姓心中的智,勇,仁义的化身,在我的家乡襄樊就建有纪念诸葛亮的圣地——古隆中。当我徘徊的这风景优美的古隆中时,耳畔不时想起年轻的诸葛亮在这里苦读诗书的声音,浮现出刘备与诸葛亮谈论天下大事的激动人心的场面。络绎不绝的有人来到这里游览参观,作为诸葛亮的老乡,我感到无比自豪。

诸葛亮,是我最喜欢的家乡的名人。

8

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在天长,一个美丽的小城,它东濒高邮湖,南近长江,北枕淮河,西临京沪铁路,物华天宝。是皖东地区一颗明珠。它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历史悠久,充满了魅力。

天长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其中朱寿昌弃官千里寻母的事更是遍传天下。朱寿昌籍贯天长秦栏人,字康叔,为民间流传的二十四孝之一。其父乃仁宗年间工部侍郎,朱寿昌是其父庶子,母刘氏为其父刘巽之妾,后被遗弃,时朱寿昌尚年幼,从此母子分离。朱寿昌长大之后,袭其父功名,仕途颇顺,却一直未能与生母相聚,思念之心不绝于怀。分别五十年间朱寿昌四方打探母亲下落,后来他听我说母亲流落陕西一带,于是辞官寻母,千里迢迢来到陕西一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朱寿昌终于找到了母亲,当时老母已七旬有余,又有子女数人,朱寿昌皆接回家中供养,孝名顿传四方。朱寿昌将功名利禄视为尘土,却千里迢迢不辞辛劳辞官寻母,如此孝心亦是感天动地,感天动地。

我的家乡让我骄傲,我爱我的脚下的热土,因为它养了我们一方人,朋友们为家乡自豪吧,更要奋发学习,为家乡添光彩。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