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伴我一路追梦
时间: 2017-03-12
一爱一, 伴我一路追梦
——给莎莉文老师的一封信
打开夜的天窗
星星请你等等我
我想亲一吻你
还 想和你一起飞翔
飞过月亮的身旁
——题记
敬一爱一的莎莉文老师:
您好,我是来自中国浙一江一省杭州市的一名中学生,希望来自遥远国度的我,没有打扰到您繁忙的工作。
自从邂逅了《再塑生命》一文,我便认识了你。您的学生海伦凯勒说“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我想说的是,记住您名字的这一天,是我有生以来最震撼的一天。
因为:
有了您,海伦凯勒寂寞孤独的世界里才有了一温一暖和微笑;
有了您,海伦凯勒狂躁暴戾的世界里才有了坦然和平静;
有了您,海伦凯勒迷茫绝望的世界里才有了目标和方向;
有了您,海伦凯勒软弱无助的世界里才有了勇毅和坚韧。
您就像一爱一的使者,在海伦凯勒被自己无谓的愤怒、无知的苦恼折磨得疲惫不堪的时候,您及时把一爱一的光明照耀在了她的身上,给予了她世间的真理,陪着这个因盲聋哑而与世隔绝的小女孩创造了一个自强不息的世界奇迹。
所以,怀着对您的无限崇拜和敬意,我萌生了做一名特教老师的念头。
没想到,默默无语的邻家女孩莎莎竟然是个聋哑孩子!三岁时的一场大病,让莎莎永远失去了听力,只能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因为害怕被人指指点点,父母无奈地把她关在了房里,陪伴她的只有电视和玩具。每天早上,当我们背着书包上学时,我总能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趴在窗台上,尽其所能地探着头,用羡慕的眼光目送我们离去;每天放学,当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院子里跳牛筋、踢毽子时,我总能看到那个孤单的身影,趴在窗台上,那渴望的目光令我忍不住多看了几眼。我多想冲着楼上叫喊一声——来玩呀!可每当我们目光相遇时,她总是躲到一边,不见了踪影,次数多了,也许是看我始终对她面带微笑,她尝试着对我“指手画脚”,可那“啊——啊——”的声音,却更让我抓狂——因为我根本听不懂她在说什么!
很想为莎莎做点什么,一妈一一妈一说:“你可以教她画画呀!”于是,我拿了画笔和纸,手把手地教她,让她模仿书上的画。莎莎似乎很喜欢画画,悟一性一也很高,没过多久,她就画得像模像样了,连一妈一一妈一都说“可惜了,像她这样的天赋,如果有老师教教,说不定就是个画家了”。莎莎完全可以去做画家啊!终于,在我和一妈一一妈一的劝说帮助下, 叔叔阿姨答应让莎莎去聋哑学校上学了!
那天,牵着莎莎的手,第一次走进聋哑学校的大门,看到那些和蔼可亲的特教老师,聆听她们用表情、用双手奉献的课堂,虽只有短短几分钟,但那双徘徊在微笑与心灵之间的灵巧的手,却嵌入了我的眼眸,挥之不去了。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那一声声发自内心的呼喊,那一项项沉甸甸的学生荣誉,无不深深震撼着我!
一颗梦想的种子在我心中悄悄地萌芽:我要成为一名光荣的特教老师!我要像您一样,用自己博大的一爱一心去开启这些聋哑孩子的智慧、情感大门,满足他们求知的欲一望,那将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一爱一得深沉”,我想到了我亲一爱一的祖国,祖国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我梦想发芽的沃土啊!
我的祖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一习一近一平主席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举国上下都在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而忙碌着,特别是我的家乡杭州,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在我身边不时上演着:
司机吴斌,用生命把客车停靠在岁月的宁静里,留下博大的一爱一和无私。
最美一妈一一妈一吴菊萍,义无反顾地接住了坠楼女孩,她托起了岌岌可危的生命,以行动呼唤良知,将人一性一大一爱一撒播环宇。
无臂钢琴家刘伟,狂风袭来不低头,大雷压顶不俯就,扼住命运的咽喉,使生命的灵魂为之翩翩起舞。
……
莎莉文老师,我敬一爱一的尊长们正在用行动和一精一神彰显着中国梦,努力实践着中国梦。纵然我尚年幼,纵然我尚浅薄,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又何尝不想把自己个人的梦想和中国的梦想结合在一起,也努力地去创造奇迹呢?
我知道,追梦路上少不了狂风暴雨,少不了嘲笑和质疑,也许我永远不可能像您一样创造奇迹,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上索”,我会竭尽全力地去面对、去摸索。因为伟大的中国梦凝聚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期盼,我没有理由不去努力。
追梦路上,不允许我因为困难而后悔;
追梦路上,不允许我因为无助而动摇;
追梦路上,不允许我因为迷茫而放弃;
因为,我的祖国尚有2057万人生活在无声的世界,并且每年以3万之众的速度递增着,我一定要努力坚持,让我及更多人的一爱一像一陽一光一样去照亮并一温一暖那些寂寞的角落,让更多像莎莎一样孤独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开出属于自己的灿烂之花。到那时,我必将幸福无比!
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我想今天的这封信可能无处可递,但我会将它夹入贴有你画像的日记本里,待到内心彷徨之时,取出阅读,以伴我一路追梦。敬一爱一的莎莉文老师,也请你做我的好老师吧,鼓励我,监督我,关注着我与梦想同行的每一步!
此致
敬礼!
敬慕您的学生:叶馨媛
2014年9月
——给莎莉文老师的一封信
打开夜的天窗
星星请你等等我
我想亲一吻你
还 想和你一起飞翔
飞过月亮的身旁
——题记
敬一爱一的莎莉文老师:
您好,我是来自中国浙一江一省杭州市的一名中学生,希望来自遥远国度的我,没有打扰到您繁忙的工作。
自从邂逅了《再塑生命》一文,我便认识了你。您的学生海伦凯勒说“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我想说的是,记住您名字的这一天,是我有生以来最震撼的一天。
因为:
有了您,海伦凯勒寂寞孤独的世界里才有了一温一暖和微笑;
有了您,海伦凯勒狂躁暴戾的世界里才有了坦然和平静;
有了您,海伦凯勒迷茫绝望的世界里才有了目标和方向;
有了您,海伦凯勒软弱无助的世界里才有了勇毅和坚韧。
您就像一爱一的使者,在海伦凯勒被自己无谓的愤怒、无知的苦恼折磨得疲惫不堪的时候,您及时把一爱一的光明照耀在了她的身上,给予了她世间的真理,陪着这个因盲聋哑而与世隔绝的小女孩创造了一个自强不息的世界奇迹。
所以,怀着对您的无限崇拜和敬意,我萌生了做一名特教老师的念头。
没想到,默默无语的邻家女孩莎莎竟然是个聋哑孩子!三岁时的一场大病,让莎莎永远失去了听力,只能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因为害怕被人指指点点,父母无奈地把她关在了房里,陪伴她的只有电视和玩具。每天早上,当我们背着书包上学时,我总能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趴在窗台上,尽其所能地探着头,用羡慕的眼光目送我们离去;每天放学,当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院子里跳牛筋、踢毽子时,我总能看到那个孤单的身影,趴在窗台上,那渴望的目光令我忍不住多看了几眼。我多想冲着楼上叫喊一声——来玩呀!可每当我们目光相遇时,她总是躲到一边,不见了踪影,次数多了,也许是看我始终对她面带微笑,她尝试着对我“指手画脚”,可那“啊——啊——”的声音,却更让我抓狂——因为我根本听不懂她在说什么!
很想为莎莎做点什么,一妈一一妈一说:“你可以教她画画呀!”于是,我拿了画笔和纸,手把手地教她,让她模仿书上的画。莎莎似乎很喜欢画画,悟一性一也很高,没过多久,她就画得像模像样了,连一妈一一妈一都说“可惜了,像她这样的天赋,如果有老师教教,说不定就是个画家了”。莎莎完全可以去做画家啊!终于,在我和一妈一一妈一的劝说帮助下, 叔叔阿姨答应让莎莎去聋哑学校上学了!
那天,牵着莎莎的手,第一次走进聋哑学校的大门,看到那些和蔼可亲的特教老师,聆听她们用表情、用双手奉献的课堂,虽只有短短几分钟,但那双徘徊在微笑与心灵之间的灵巧的手,却嵌入了我的眼眸,挥之不去了。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那一声声发自内心的呼喊,那一项项沉甸甸的学生荣誉,无不深深震撼着我!
一颗梦想的种子在我心中悄悄地萌芽:我要成为一名光荣的特教老师!我要像您一样,用自己博大的一爱一心去开启这些聋哑孩子的智慧、情感大门,满足他们求知的欲一望,那将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一爱一得深沉”,我想到了我亲一爱一的祖国,祖国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我梦想发芽的沃土啊!
我的祖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一习一近一平主席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举国上下都在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而忙碌着,特别是我的家乡杭州,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在我身边不时上演着:
司机吴斌,用生命把客车停靠在岁月的宁静里,留下博大的一爱一和无私。
最美一妈一一妈一吴菊萍,义无反顾地接住了坠楼女孩,她托起了岌岌可危的生命,以行动呼唤良知,将人一性一大一爱一撒播环宇。
无臂钢琴家刘伟,狂风袭来不低头,大雷压顶不俯就,扼住命运的咽喉,使生命的灵魂为之翩翩起舞。
……
莎莉文老师,我敬一爱一的尊长们正在用行动和一精一神彰显着中国梦,努力实践着中国梦。纵然我尚年幼,纵然我尚浅薄,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又何尝不想把自己个人的梦想和中国的梦想结合在一起,也努力地去创造奇迹呢?
我知道,追梦路上少不了狂风暴雨,少不了嘲笑和质疑,也许我永远不可能像您一样创造奇迹,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上索”,我会竭尽全力地去面对、去摸索。因为伟大的中国梦凝聚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期盼,我没有理由不去努力。
追梦路上,不允许我因为困难而后悔;
追梦路上,不允许我因为无助而动摇;
追梦路上,不允许我因为迷茫而放弃;
因为,我的祖国尚有2057万人生活在无声的世界,并且每年以3万之众的速度递增着,我一定要努力坚持,让我及更多人的一爱一像一陽一光一样去照亮并一温一暖那些寂寞的角落,让更多像莎莎一样孤独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开出属于自己的灿烂之花。到那时,我必将幸福无比!
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我想今天的这封信可能无处可递,但我会将它夹入贴有你画像的日记本里,待到内心彷徨之时,取出阅读,以伴我一路追梦。敬一爱一的莎莉文老师,也请你做我的好老师吧,鼓励我,监督我,关注着我与梦想同行的每一步!
此致
敬礼!
敬慕您的学生:叶馨媛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