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后立冬
我们在所一爱一的人的身边,感情就能充实智慧,正如它能充实心灵一样,并不怎么需要在这以外去冥思苦想。
——卢梭《忏悔录》
(一)
不知不觉,办公室外杨槐树的黄叶已经飘尽,只剩下一些干瘪的黑色树荚。对面那棵粗一壮的老柏杨,稀疏的金黄碎叶也在冷风里瑟缩着。
今天没有一陽一光,昏暗、冰凉而萧瑟。今天才知道,一个星期后就将立冬,冬天来了,一年也悄然到了尾声。
这个年龄开始与季节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在萧瑟中感慨人生无常的时候,才知道时光已经不再,才明白许多东西都需要去珍惜,一如这每天逝去就不再回来的时间。我想起了那句歌词:“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同时不觉在心里默念出歌德诗剧《浮士德》中,眼瞎将死的浮士德的那声呼唤:“你真美啊,请停一停!”
到了人生的秋季,我们才发自内心地惦记着,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还有很多心愿要去完成。
也在这个时候,从前的点点滴滴开始变得那么温情、清晰。
回想起来,这一生有得有失,有悲有喜,有一爱一有恨,最揪心的还是负过别人,也被别人负过。然而一切都已经过去,如云烟般消散了。过去的不需要重来,也不可能重来,却可以让自己以后少犯一些错。公元前六世纪《荷马史诗》之《奥德修记》中有句话:聪明得太晚,就是愚蠢到了极点。可惜昨天夜里才读到。
(二)
在这秋风伤怀的日子,总会想起一些故人。有些人已经逝去,成了真正的已故之人;有些人几岁以后就没再见过;有些人生活在另一个地方,相距不远却一直不曾相见。
有首古诗记得很清,“茕茕白兔,东奔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我们很多情感就象那只向东奔跑的孤单小兔,不时的向西回首,眷念着旧人。这是我们都有过的一种悲情心结。
“站在痛苦之外规劝受苦的人,是件很容易的事。”我们自以为聪明并且自私地对别人说:“忘了吧,放手吧!”
这真不应该。人之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我们又怎能干涉得了别人的情感呢?如果一切都那么简单地可以随意放下,我们也就不再是万物灵长了。不敢去想象,如果不再留恋、不再回忆,我们的人生将处在怎样的一种悲凉境地?
在成都学习遇上师范校的同学,许多同学他已经想不起了,我很无语。从小学到师范,大多数身边的人我都清晰地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就算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我甚至清楚记得三四岁时和外婆一起看守庄稼时的情景。我同样也记得这个同学,包括我在师范校时揍他的情形。我们彼此留下电话,直到今天也没联系。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放不下的人和事,而自己也会让一爱一着、牵挂着的人放不下。放得下怎样?放不下又怎样呢?如果一个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和伤害你,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如果放不下的人值得你用一生去牵挂,又为什么要想着放下呢?也许此刻,你需要再次默念那声伟大的呼唤:“你真美啊,请停一停!”
(三)
我给过自己承诺:承诺有一天把曾经丢弃的吉他重新拾起,在月下为你独奏;承诺为自己写一本小说,不为发表不为出版,只为一个忠实的心愿;承诺有一天能驾着房车去旅行,西藏或者沙漠,如果有你同行。我不知道这些承诺能不能实现。但有了它们,我知道去努力。
也许我们最大的缺点,就是轻易地给了别人太多承诺。热恋时痴傻般的承诺,激动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承诺,以及那些自己都知道实现不了的承诺。承诺,在某些时候就是一句感人的谎言,只是说谎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恶意,而最终的结果是,一方在期待、责问,另一方却搪塞和无奈。
承诺过后就是一种责任和疲惫,有了承诺就要想办法努力兑现。哪怕只是承诺女儿考上大学时,给她买一个手提电脑;哪怕只是承诺儿子五岁时,就开始教他学习古典吉他。
现在的我已经学会不再轻易给予别人任何承诺。很多时候,不承诺并不等于不去兑现。
(四)
古人总在晚秋处决人犯,秋景里自然就会生出些一陰一郁的怨杀之气。按一陰一一陽一之说,深秋正是极一陽一时候,可以冲抵死者一陰一气。也许选择这样的日子,是因为秋季本身的清爽和宁静可以消减一些宿命的心绪吧。置身深秋,人很单薄,思想却被装得满满的,溢出来的依然是那些感情的果实。
已经是学着喝咖啡,学着思考的年岁了。平静、安详、柔和的心境,在此刻是那样地必不可少。书生说的安静和心静,某种意义上已经接近理一性一的本意。
秋人多思,痛苦和悲伤仿佛可以使人的心智更加敏锐,更适合于思考,但极度地痛与悲也会引起情绪和思维的偏执,理一性一也就成为实际上的不理智。
这个浮躁的年代,也许是情感最活跃、最多变、最压抑的年代。理一性一随时都可能被炽一热的飓风吹得无影无踪。
网络里泛着不少反映社会问题的歌谣、打油诗,有的很有道理也算深刻,但似乎只是一种单纯地发泄。这些诗谣反映的社会问题,需要上层和社会共同理一性一地解决,就象癌细胞必须医治和切除一样。怕的是病痛得已经麻木,连医治者也麻木了。社会问题离不开社会人的努力,不然就成了“三个和尚没水吃”,没有人关心的问题,永远是个问题。如果“三个和尚”长期没水吃,也许和尚都没了,那就成了更大的问题。
过度的悲伤、愤怒都是不理一性一和偏执的根源。在这种情况下要学会控制情绪,学会沉默。柏杨先生评说《资治通鉴》的重要著作《柏杨曰》,也有因为激动骂人的话语,只是先生知识渊博充满智慧,把那些让人有点不喜欢的偏激降到了最低。先生那种敢于一针见血为大众说话的品格,是现代很多知识分子已经失去的德行。我这读书很少的人更是不敢望其项背。
书生以为懂得“静”并保持理一性一的人,就算文化不高也可能成为半个智者。心的平静可以让你学会思考和总结,还可以让你在孤独中探索一些类似意义的东西。
一爱一一个人,接受某样东西,承认某种意识都很容易,但要放弃愤怒、放弃忌妒、放弃仇恨却是那样的难。阿喀琉斯的愤怒,哈姆莱特的悲剧也是我们今天依旧固有的一种缺陷。
懂得“静”并保持理一性一的人,才有可能具备一种至高的心态——宽容。
也许书生这样的人应该排除在外。当年师范校的班主任就认为匪气很重的我“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算不得真正的男子汉。”好在自己有点自尊心,想改改,却依然有些本一性一难移。自己也觉得,有些东西光靠努力似乎还不行。
宽容是一种人格的美,很多时候这种美就如水中月亮,看得到、感知得到,要想拥有却很难。这时我们要自觉地在平静的河流中努力磨练自己,学会不计得失。人的一性一格差异很大,具备宽容这种美德,还需要突然间的顿悟,那就是——想通了: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在宽容自己,放过自己。换个位置先从别人的苦衷和无奈去思考。这话是一个刚认识的网友教我的。
我们普通人难以达到庄周逍遥游的境界,但可以尽量轻松面对一些简单的烦恼,少一点思想和情感的禁锢。顺其自然的心态再加点阿Q一精一神,想来也是一剂小药方。
写完这篇文字天已漆黑。秋风依然,心儿似静、非静、难静,难免不知所云。希望读到这篇文字的朋友,也能给我一些宽容。因为宽容是一种美德,而你已经开始学习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