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在心
比以往多出一天的休整时间,就觉得时间给了我更多的宽容。望着小居对面的青山,心底满溢一陽一光和青绿。心态决定心情,心里有了一爱一,一切景物都会亮色。亲情、友情、一爱一情就是我们生活的那缕一陽一光。
一个二十几年再相聚的小学同学告诉我,她小时候就记得书生有一双忧郁的大眼睛。我听完哈哈大笑,因为现在书生胖了许多,眼睛自然就会小些,更不敢去想象一个十岁小孩的眼睛怎么样的忧郁了。
她还告诉我一个新鲜的“理论”:忧郁是一种贵族气质!比如西方某些国度。书生还是笑,我知道忧郁与否,除了忧郁者自身的学识经历外,也在于观察者的心情。对多数人来说,忧郁和悲情都不是好事,它容易感染别人,让一个本来开心的人也会闷闷不乐起来。
“少年不知愁滋味”和“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想想中学时代那些读过琼瑶一爱一情小说的少男少女们,就是那个样子,那种忧愁与幻想描绘的清纯。这差不多成为了一个时代值得珍惜的记忆。那些春愁惹出来的青春恋情,至今还有多少可以释怀呢?
乡下教书时,曾用心去感受过一些有着思想的音乐。在沐着晚霞的窗前,轻一盈于口哨版的轻音乐;在月辉轻洒的寝室门口,心随大提琴协奏曲《天鹅》独自遐思;深夜里,我关掉所有灯光伏一在书桌上,为贝多芬的《命运》和《田园》而感动;黑暗的被窝里,我为着柴科夫斯基的《悲怆》而颤一抖流泪。一直认为,音乐就是那种生长在我们身一体里面的情绪,无需多少的想象,只要你的呼吸和它一起流动,你就融进了它的世界。有着音乐的日子真好!
愁而伤情的音乐首推二胡和陶埙,二胡名曲又得首推《二泉映月》。此曲意境深闳,二胡名家根据自已的理解多有演绎,书生选听了那首嫦娥一号向太空播放过的版本。年青的时候曾有意回避此曲过分伤神的哀怨,更没用心听体会过阿炳在第四段里表现的“心灵呼喊和抗争”。许是年青人的心智没那么坚强吧。
点了重复播放,心境就象一直沉浸在凄雨冷风中。好久没有这样用心于一首曲子,心里总想说点什么。填词?作新诗?那得对作曲者华彦均(阿炳)再多作一些了解。
很早以前,我只片面知道阿炳是一个身世孤苦,而且有些傲骨的民间流一浪一艺人。他的《二泉映月》一直被解读成,一种对旧社会所受压迫的控诉。这次我却有了新的发现。
阿炳和他父亲一样当过道士,后因交友不慎,沾染上嫖一娼、吸毒的恶习,三十四岁时双目先后失明。为谋生计,他身背二胡走上街头,自编自唱,说唱新闻,沦为街头艺人。四十岁时,与寡一妇董彩娣同一居。
资料上的记载,就这样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阿炳。我深感惊讶,特别是他曾经嫖一娼、吸毒、睡寡一妇,我想很多人不会把阿炳的这种经历,和那首美仑伤绝的《二泉映月》联系在一起吧?曲中除了大家认同的心酸悲苦、愤愤不平,是不是还应该有些悔和恨的意味呢?
我想这需要听曲者自己去体味。艺术家的一性一情本就不同于常人。
《二泉映月》以它深沉、悠扬而又不失激昂的乐声,撼动着千百万人的心弦。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该曲的评价:“我应该跪下来听……”。的确,此曲的魅力是永远的。那是孤独者的心语,是对现实世道的哲悟,它让更多曾经苦难的人们,用灵魂共鸣着。
这就是音乐。语言、绘画、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东西,它都能够做到。
《二泉映月》的魅力在于,它把人类的伤痛之情表达到了极致。这也是悲剧更容易触一动心灵的原因吧。这个时候,我才相信忧郁的确是一种气质,而且是深藏在骨子里的。装不出来,也掩饰不了。
不愿过度沉浸在这首悲伤的曲调里。窗外明明一天的晴朗,黄昏又落起了缠一绵悱恻的细雨。
一些东西容易改变,却不容易坚持。中学的同学当兵一年回到四川,一操一着一口外省口音,家乡话也不会讲了。想到小一平爷爷很早出去闯荡干革命,直到去世依然讲着一口川话。这位同学的忘本,导致了我们关系的日渐疏远。
偶尔和表哥谈到这件事,他总结说:人分两种,一种是控他型,很容易改变身边的人,别人也乐意学习他的言谈举止;另一种是他控型,热衷于学习模仿他人,最后往往失去了自己的个一性一。我认为表哥的话有些道理。在现实面前,我们曾经坚持过的东西不也在一天天减少吗?这也是身边有些人“入流”快,而有些人总不“入流”的原因吧。
恢复写作一年多,上月开始把写作的题材从古诗词和新诗延伸到了散文随笔。今天为那首《二泉映月》填了首词,作了新诗,现在这篇小文的写作隐约有些牵强,这也是一种坚持吧。
女儿开学离家已经很久,儿子和他母亲出门几天,也将在今晚从成都回来。孩子不在身边,让人怀着牵挂和一种莫名的空。这是书生这种胸无大志的人的情怀。
天色渐渐灰暗下来,百米远体育场里的喧闹声更加清晰。本是个说愁的心境,书生想着快要回家的孩子,心底却漾起了一些青绿。
是的,许多一陽一光和青绿就在我们心里,跟现实的忧和愁一起悄然地生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