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克刚的作文(3)
篇十一:以柔克刚,轻舟戏水
木兰,有人说她偏男一性一化--替父出征,刚毅坚强,也有人说她十足女一性一,女儿柔情,从而引发了一场争辩战,刚强坚毅和女儿柔情两者谁更好。
我认为两者相比,后者更好。
好,是因为它可以像太极一样,以柔克刚,哪怕遇到大于它本身的力时,它也能以退为进,借力打力。它可以静中求动,也可以动中求静,它不主动出击,击打来了,柔韧闪躲。
它也可以像轻舟一样,让水推一送到达目的地,不会像水中的石头一样,任潮流冲毁跌碎,因而它可以“戏水“,借势推一送,永不沉落。
它像流动的水,处柔一弱,处忍让,处流动,处卑下,处迂回,处融通,正像老子认为:水在一派柔一弱之中,得以流畅,充满活力,这才是具备了真正的力量,一种活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一定非要说是能战胜刚强,因为没有必要战胜刚强。就像“百家论坛”所说,作为活的力量,这已经比“死去的”刚强好多了。一个是活的,一个是死的,活的当然比死的好。活也用不着战胜死,活着,存在着,发展着,这已经就是一切了,更何况这样柔一弱的滴水确实能够穿石。而这种至深的道理就表现在像水那样柔一弱、那样谦让、那样卑下、那样无争的品格中,十年征战中的木兰,如无水那样的周旋化解的本领,也许早就“百战死”或被识破女儿身打发回家了。
我们人生道路也一样,有太多的挫折,而面对这些,只有像水一样,处柔一弱,处忍让,处流动,处卑下,处迂回,处融通才能愈挫愈勇,水滴石穿,也正像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柔韧,是比刚更坚强的力量,这就是《木兰诗》给我最大启示。
篇十二:以柔克刚
玉石以其朴实无华、柔美和谐的内涵赢得了人们的独钟,流水善于破碎,以柔和的身驱适应世界方赢得智者的亲睐,月亮将不刺眼的光芒撒落大地,让人们唯美诗意地栖息。 可见,柔并非弱。柔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是世人不断追求而又难以企及的一种高度。柔和帮助我们游刃于世间,获得成就自我的力量。 柔和是一种适度的处世原则。我们不一定像泥土一样,被人履为平地失去自我;也不一定像珍珠那样过于闪耀而刺伤别人的目光。聪明的人善于将自己化作一个圆,既不丢弃自己的特质,又不伤害他人,而从在合作中获胜,在柔和中我成就自我。 曹雪芹笔下的宝钗就是这样一位柔和的女子。她有着非凡的才华,极强的处事能力,但从不外露。她处事宽容、善良,毫无棱角而言,也从不刺伤他人。因此她不仅赢得了老夫人的喜一爱一,连丫头们都乐意。“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想正是她的柔和让她游刃于大观园中。
从她身上,我看到了柔和之美,柔和的力量。 柔和还是一种善于利用自身优势的变通。中国功夫中的太极看似柔一弱,与人交手不敌对方,实则步步为赢,在柔中酝酿巨大的力量,最终以柔克刚,击败对手。 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只有善于变通,才能绕过自己的短处,找到自己的长处,经营自己的长处并将它发挥到极致。霍金面临全身瘫痪困境,但他去常想“我还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邰丽华和那群姑一娘一虽然是聋哑,但她们却认为在舞蹈的世界里“心”比“声”更重要。史铁生畅游在地坛中,在一个午后突然顿悟,于是走出人生的一陰一霾;而海子却始终无法柔和,于是便卧轨自一杀。变与不变,柔与不柔,带给我们的是身与心的双重巨变。 只有善于柔和的人,方能拓宽胸襟,达到人生的境界。而不善于柔和的人,也许都只能孤芳自赏,意兴阑珊,随风而逝,最终也无法释怀。 所有获得诗意栖息的人,他们必定获得了内心的平静。而这种平静则源于其骨子里的柔美、和谐。只有参悟了这一点,人生才能宁静、淡泊、诗意。 玉至真至纯,水至柔至清,人至善至和……柔和使世界有了无尽的力量。
篇十三:以柔克刚,终刚柔相济
柔者,温柔,含蓄,似漫天野花盛开,似笑靥绽放;刚者,刚硬,猛烈,似蜂儿的尖刺,似敌人之气势冲冲。 于万物之中,娇一艳的花朵应该算得上是最柔一弱的东西了,在细风中摇曳,如此的弱不禁风,而面对带着尖刺气势冲冲...
柔者,温柔,含蓄,似漫天野花盛开,似笑靥绽放;刚者,刚硬,猛烈,似蜂儿的尖刺,似敌人之气势冲冲。
于万物之中,娇一艳的花朵应该算得上是最柔一弱的东西了,在细风中摇曳,如此的弱不禁风,而面对带着尖刺气势冲冲飞来的蜂儿们,她们却回之以微笑,回之以鲜花与蜂蜜,终造就一片花朵,蜂儿互利共生的和谐共赢的画面,正所谓刚柔相济。
蜂儿之于花朵,如敌人之于我们,而生活中苦难是我们最大的敌人。起初,他们如同寒风冷雨,刚烈地气冲冲地一逼一过来。有的人妥协了,萎蔫了脑袋;有的人尖峰对麦芒,终两败俱伤。而真正的智者则报之以微笑,将以柔克刚列为生活的不二法门。
“世界以痛吻我,我将回报以歌”是刘伟的哲学。当苦难的敌人如带尖刺的蜜蜂向他涌来之时,他没有回避,没有躲闪,亦没有用自绝的刚烈对付他们。他微笑,用柔美的钢琴声,柔顺的泳姿,柔亮的歌声感动着刚烈的苦难,与其说他的生命是在与苦难搏斗,不如说他在与苦难共舞,苦难在一定程度上铸就了刘伟的成功与辉煌,刘伟的成功与辉煌亦为苦难下了新的定义。诚然,没有人有能力驱除苦难,躲避亦不是办法,唯有微笑的达然与柔美才是困难的刚烈唯一解药。
以柔克刚,终刚柔相济。以刚克刚,终两败俱伤。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留给世人的绝唱。也许苦难的敌人并没有像折磨刘伟那样肆意地折磨他,但现实的残酷亦如刚硬的尖刺般扎向了海子,骨子里的刚烈让他选择用卧轨这般决绝方式回报生活,而后来被人们铭记则只剩下铁轨的鲜红。假如他没有以这般刚烈的姿态离开,假如他没有以刚克刚的决绝,也许他将成为诗坛绽放的花儿,实现他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丽梦想。
生活中的苦难无疑是世间最“刚”的东西,是人生永远相随的敌人。不要幻想以自己那刚烈改变之,毕竟人在苦难面前终是柔一弱的。既然如此,以柔克刚也许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处世方法,处人态度。
与苦难共舞,让我们以生命的柔一弱演绎刚柔相济的共赢画面吧!
篇十四:水滴石穿,以柔克刚
雨早就停了,青石板像往常一样,静静地躺在屋檐下。也许天太热了,才一会儿,青石板上的水就干得差不多了。
咦,这是怎么回事?光滑的青石板上生出了许多小坑。那几块青石板是前年铺院子多出来的,就放在屋檐下了。质量有问题吗?看看院子里的都完好无损,只有这几块“与众不同”。
夏天的雨水特别充沛。瞧,天才晴了一会儿,雨就像断了线的珠子落了下来。雨水打在院子里,溅起了漂亮的水花。屋檐下雨水连成了一条条水线,不偏不倚,正好打在青石板的小坑里,发出了滴滴答答的响声,清脆而有规律。
我茅塞顿开,脑子里立刻蹦出了八个大字:“水滴石穿,以柔克刚”。原来光滑的青石板,竟然是被这些柔软的小雨滴击出了一个个小坑。
我低下头,把视线转回到自己的作业本上,学习不是也需要这样一股不懈的韧劲吗?我不由自主,把头探出窗外,端详着雨点组成的线,端详着青石板上的小坑,有点肃然起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