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书之声作文
1
我心中的书之声笛声清越,箫声深沉,古琴叮咚,琵琶瑟瑟,这些丝竹之音,吹之抚之,皆使人沉醉,却都比不上我我心中的书之声。
一本书,静静地躺在桌上,你听见她的倾诉了吗?书的声音,需要用心才能听得到。
泛黄的书页,散发出古朴的味道,清晰的字体,是一个个生动的音符。手执一本书,凝神静气,或立于风中,或坐于夕阳下,或靠一棵树,或独坐窗前,这时,你便可细细倾听书的动情诉说。
听!我心中的书之声唱响了。
她像一位寂寞的少妇,孤独哀伤,不消残酒的浓睡之后,云鬓散乱,独倚望江楼,却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中江水拍岸,清越的水声使她满腹愁肠,满心思念!
书之声悠远,书之声激昂,书之声清脆,书之声涵盖了千古。
她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忧虑;她有“风萧声动,一夜鱼龙舞”的繁华;她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淡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她的决心,是她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她感伤时如梦的呓语……
他像一位孤胆的英雄,勇猛非常。长坂坡救主,连诛九人,抢回阿斗,为蜀留嗣。及刘备,他犹言“此云之任也,万死犹轻。”
书之声辽阔,书之声奋发,书之声博大,书之声演绎了传奇。
他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他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警句;他有“宁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奸心;他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的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他对战争的愿望……
打开一本书,静静倾听,无声之中,我已领会万千世纪。
我心中的书之声如天籁、如仙乐、如蝉鸣、如鸟语、如风声、如鹤唳……世间一切的呐喊、哭泣、欢呼、成功、失败都在其中。
在我的生命航程中,书是浩瀚的大海,我是海上的一叶小舟。尽管我终日在大海的怀抱中遨游,却读不完大海的博大与深沉。
2
聆听书之声静静的夜,月亮在窗外流连,点一盏青灯,捧一杯香茗,坐在洒满清辉的窗前,静静聆听书中声音。
杯中的香气氤氯着,心也开始随着书卷驿动了。
哦,听!是谁在哭?那哭声似乎要把长城都倾倒,哦,原来是孟姜女,你是在哭秦朝的残酷统治呢?还是在哭自己尚未归家的夫君?你的哭声拨动了我沉静已久的心弦……
渐渐地,哭声越来越远,陡然间,传来了一声哀伤的叹想。“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啊,是你,是那位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我的心黯然了,好像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仿佛看见你站在窗前叹惜“绿肥红瘦”我的心怦然地动了,与你一同垂泣。
杯中的香气散开来,漫上了心头。
遥望那夕阳西落,飞鸟归穴,拈摘着那还散发着清香的菊花,心中不免充盈着一股自在闲适的感觉,回想曾经,官场上的黑暗,世俗间的麻木,你---陶潜潇洒地道出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豪言,看!那是谁,一位无眠的人儿,独自来到泊罗江畔,高声吟唱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炽热的爱国之情令我心动,我感受到了,曹操在沧海边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那满腔激情,令我心潮澎湃。
我品了一口茶,让香气留存唇齿之间。
历史的车轮缓缓碾过,时间停留在现代,朦胧中我看见一个瘦小但却坚强的背影,也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更挑起了整个未来,他的精神让我感动,洪战辉你的事迹,你的人性魅力……我将像你一样乘风破浪。
原来,书中声音这么美妙,里面有忠贞的感情、爱国的热情以及乐观坚强的精神……
茶品完了,书听完了,心却依然停不了感动,看着窗外,月亮依旧洒下一片清辉祥和而宁静,聆听书声,心随书动的滋味这么美好……
3
书之声书山有路勤为尽,学海无涯苦作舟。
——题记
琅琅读书声
谁的书声把青春化成鲜花,尽情的绽放在心头。
太阳正披着她斑斓的霞衣,用她修长的手抚摸着大地。阳光从窗外透了进来,将我窗前一株紫罗兰的影子拉的老长老长。整个房间都笼罩在紫罗兰淡淡的,如袅袅轻烟似的香气中。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我伴着鸡叫和着狗吠,滔滔不绝的读起了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时间是最珍贵的,我决定以读书的方式来度过这个短暂而又宝贵的早间时光。
一个个有趣独特的字眼陆陆续续的飘荡在天空,飘荡在窗前的那株紫罗兰,也飘荡在我的心头,成为青春最宝贵的记忆。
阳光仍在天际流浪,鲜花仍在散发芬芳。
书声琅琅,青春无量;书声响亮,青春歌唱;书声,飘荡,青春,徜徉。
久久醉书声
谁的书声把青春化作美酒,醇醇的酒香萦绕舌头。
一本本书,就像是一段段新奇而又独特的旅程。我会陶醉于作家的故事里,跟随作家的步伐,见证一段段奇妙的探险之旅。窗外的蝉鸣愈来愈响,屋里的烛光愈来愈弱,我长长的影子在烛光摇曳的照射下映在了墙上,和窗前的那株紫罗兰交织在了一起。这时,我正如痴如醉的捧着《荷马史诗》,对外界的一切浑然不知。我正沉浸于特洛伊战争的结束,正陶醉于古希腊神话的传奇,正品尝着各路古希腊英雄的豪情与气概。不知不觉中,我已经从早上坐到了晚上,也从早上看到了晚上。我正合上书,才发现桌上的饭菜早已凉了。
书声久久,青春已旧;书声涌流,青春冀求;书声,毓秀,青春,不朽。
漫漫伴书声
谁的书声把青春化作旅程,一路上充满了惊险与奋斗。
有人说过“学无止境”。只要人活着,就能不停的学习。如果说读书也是一种学习,那么,我希望在我临死前手里还能捧着一本《穆斯林的葬礼》。人生,就像一本书,不断的用知识来丰富自己,不断的让别人从自己身上学到知识。人生的路还是很漫长的,我们或许会面临分岔口,但书中的知识却能够告诉我们哪条路是希望之路,哪扇门是地狱之门。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声漫漫,青春璀璨;书声柔曼,青春斑斓;书声,清婉,青春,灿烂!
4
心中的书屋我一直有着一个心愿:在老家修建一间书屋,永久性地存放平生所读之书。这一想法,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所积之书越来越多,今后自己无力管理时,难免会成为儿孙们的负担;二是老家读书之风不浓,很多原本可以读出点明堂来的人,都急冲冲地外出打工去了,急需有人进行劝导。
至于修建书屋之处,我想应该满足四个条件:一是离祖居不能太远,方便家人照应;二是没有水火之患,以避人祸天灾;三是交通相对便捷,取阅比较方便;四是远离繁华与喧嚣,让人能够悠闲自得地出今入古、放眼中外。
前三个条件是容易满足的,而具备第四个条件的地方却一直没有能够找到。因为我的老家位于古老的盐道边上,数百年来一直人沸马嘶。五十年前盐道变成公路之后,作为国道也总是车上车下。今天,国道虽然降格为县道了,但周边乡镇的车辆依然川流不息。
今年元旦,送病体初愈的父亲回老家。在其后几天的时间里,天寒地冻,交通中断,无法远行。坐在家中烤火,也总是觉得前心焦糊后背冷,背心暖和手足凉。难得苍天留客,我决定借机再去寻找一下适合修建书屋之地。
带着家中的小狗坡前坡后地转了大半天,还是没有找到称心如意之处。要么无法避开公路之上的车辆声音,要么离祖居太远难以照料,要么周边没有水源生活不便,要么道路不通车辆无法到达。
既然已经接近了老家的最高山峰了,我决定登高远望,至于修建书屋之处,先放一放再说。
站在高高的山顶之上,脚下虽然一片银白,但鸡犬之声依然四起,人世间的嘈杂之声不时传来。这时,我突然想起了陶渊明的《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噫,读了半辈子的书,今天才算明白:原来真正的喧嚣,其实并不来自于市井之间,而是来自于内心深处。
寻幽觅静已经没有必要了。我决定打道回府,并到集镇上去买点东西。
大街之上,虽然人头攒动,但似乎与我并不相干,因为我与他们既无买卖又与交情。
走着走着,突然看见了一块醒目的匾牌:“农家书屋”四个飘逸的大字格外显眼。只是匾牌之上尘土厚重,铁将军把着的大门显然许久未开。门前的台阶与地面,似乎也在酝酿着新的生命。
看着眼前的情景,我不禁想起了家中的那一柜子旧书。除了当年的教材之外,很多课外书其实也很值得一读。然而,那些曾经朝夕相伴的东西,由于早已烂熟于心,自己已经不大会去再读了。正在上学的子侄们,连自己的课本和辅导书都读不过来,那里还有空闲去翻。至于那些已经走出了校门的兄弟姐妹,读书学习早已不是份内之事,即使有点空闲,更多更好的休闲方式就在身边,谁又还会去翻阅那些老掉牙的旧书呢?
一连串的问号顿时在我的脑海里膨胀了起来:真的有必要劝人读书吗?哪些人可以劝呢?劝他们读点什么呢?……
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的耳畔猛然响起了一声古老的叹息:“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唉!在这个花红酒绿的世界上,还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去聆听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的悠远之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