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名人作文
1
合肥名人天津“泥人张”天下闻名,其实在咱们合肥也有位专门捏彩塑泥人的艺人名叫程琪,他制作的泥人不仅用的是“合肥土”连泥土脱水的过程都是他自己摸索自创的。
程琪今年59岁,从29岁起,他就开始捏泥人,80年代他还为合肥一些景观地带设计过雕塑,比如五里井的哪吒闹海、三里街铁路桥的绿色天使、原12中里的女孩奔向未来。程琪家狭小的操作间里,一个架子上摆满了他多年来的得意之作。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形象,程琪的泥塑似乎都显出童趣可爱的一面。
程琪有一点很特别,他的泥塑泥土脱水过程可是自创的,是他在百余次失败尝试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程琪每次从工地挖到泥土后,回来总要在太阳下暴晒有一番,这样做是为了让泥土充分地氧化。暴晒过后的黄泥便要进行第一次浸泡。黄泥在浸泡过程中就会自然沉淀,泥土中含有的杂质和石子沉在最底层,最上面一层是水,程琪只提取中间的最细的一层泥土。接下来的程序最关键也是程琪创造的,除去了杂质旳泥要用布口袋包裹,用布口袋给泥土脱水,泥巴里外脱水速度一致。经过布口袋的脱水,泥巴就会变得非常柔软,而且还有粘性。这样就可以捏泥人了。
程琪真厉害,而且还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创造了这么好的脱水过程。
2
合肥名人——应祚智我的家乡合肥有许多名人,其中,在书画方面我最敬佩和膜拜的是——应祚智。他的书画还被录为过商标。
应祚智1957年7月3日生于安徽合肥,1963年6岁开始学习书法、临贴。1965年8岁学习绘画,并向安徽艺术学院教授孔小瑜、杨光素求教,1971年14岁就读于合肥三中,并开始学习篆刻、绘画。1975年18岁创作作品《猫望梅骨图》、《小猫戏蝶图》,作品收入1994年新华出版社出版《中国画名家作品选R26;应祚智猫图》并于19岁时成为张大千先生的入室弟子、著名诗书画家曹大铁先生的弟子,即大风堂第二代弟子。1978年21岁的他应中科院外事邀请,为前来我国访问的东京大学总长森亘教授治樱同时为东京大学工学部长崛川清司、事务部长栗原文良、总务课长高木金八、柳田博明、相马义和、齐藤忠夫及久米均、铃木良等21位先生治印并受到好评。1985年28岁在合肥首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取得巨大成功。被安徽省科学家、企业家兴皖俱乐部聘为最年青成员、首席书画家。
应祚智所有画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他画的——《百猫图》,那幅画形象逼真,活灵活现,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这幅画也受到艺术大师林散之鉴定:“应祚智近出百猫图示余,惟妙惟肖,精神面貌皆极,其趣为近代所无,可佩也。当由此上进为近代巨匠不屑善。又与乌江杨大发相识,亦善画书画皆精。今来此相会匆匆而别,愿以后常谈谈也。”。全国政协副主席、艺术大师赵朴初先生也专门赋诗:“君师散之翁,象外得其趣。应怜蝶恋花,好遣狸奴去。”
我非常赞同,正如画什么都要深入其神,要掌握要领,要善于观察,这样才行能画的有神态。 跟应祚智画猫要领相同,做任何一件事都一样,不仅要有外形,更要有神态,一句话“钻进去,展开来”这是人生要领。
应祚智画猫,整件事让我受益匪浅,学会了画,更学了做人的道理,“钻进去,展开来。”让我时刻记在心上!
3
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遗来者羞。
提起“包公”,在中国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包拯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字希仁。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从小就深受伦理道德的熏陶。父亲名令仪,号肃之,在进士及第之后,曾在今河南商邱一带做官,官至刑部侍郎。天圣五年,包拯进士及第,被朝廷任命为建昌县知县。
包拯在一首诗中写到: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遗来者羞。这首诗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从政为人的道德准则,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为民造福的决心。
包公不但严于律己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劝诫子孙将来永远清廉。这则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这则家训真是独特而严厉。据史书记载包拯子孙如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并且深受世人的称赞。包拯的清正廉洁之风,到其子包绶时,也更加发扬光大了。
包公所到之处,都深入体察民情,兴利除弊,为百姓做好事。例如他知端州时,发现老百姓由于饮用江水,身体多病,他就发动群众,在端州城内打了七眼水井。百姓改饮井水,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包公办案公正、机智,为人正直、作官清廉,为世人,也为我所钦佩死后也更可以说是鞠躬尽瘁。他为官清廉,爱民精神和品质也将永远被世人所传颂!
4
我读李鸿章绝版李鸿章的作者张社生先生说过:李鸿章就是晚清四十年的缩影,读李鸿章就是在读一个国家的落寞与悲凉。的确它属于晚清,青年豪迈,官场沧桑。晚年引得千古骂名,成了千古罪人,今天我撩开尘封的记忆来重读这位历史人物。
李鸿章的家在今安徽省合肥,当年的他在曾国藩门下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学徒,因曾国藩在创立湘军时出谋划策,很受曾国藩赏识,同时曾国藩也给李鸿章一个重要的任务--在安徽招兵,李鸿章为征兵大业出力,不到半年李鸿章征兵万人曾国藩很是欣喜,命名此军为淮军,李鸿章变成了淮军总司令,淮军就这样创立起来了。后来李鸿章又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练兵技术,打造出一批精英军队。不过再一次天津教堂教徒屠杀中国幼童的事见中,因湘军主力与洋人交手连连失利。曾国藩忙发电想自己的李鸿章求援。淮军虽平息了此事,但不久因为中外实力的勾结,淮军也解散了。
李鸿章因淮军解散而元气大伤,事隔多年后,朝廷要求打造一批有能力的海军,因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北方海域大都没有海防。几经考虑,朝廷任命以洋务派为首的李鸿章担起这个重任。他以英国皇家海军的模式为标准,构制同样的武器,那时从南洋到北洋战舰一个27艘,其中14艘购买与欧洲,一个水兵一个月的收入相当于一个贫民一年的收入。用的炮都来自德国炮场乃世界一流,清朝龙旗高高挂起,然而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军队却败在朝贡国日本手下。
日本海军总指挥官伊藤博文被日本提升为内阁总理大臣,而李鸿章北洋舰队总司令被夺去三眼花翎和黄马褂降职回家,1895年初日本官方点到李鸿章说只有李鸿章才有签和的能力,无奈为了停止战争,清朝只好还李鸿章三眼花翎和黄马褂,命他速去日本马关签约。
到达马关后,李鸿章与日方代表经数日未达成协定。这时发生了一件令谁也想不到的事,李鸿章遭到刺伤,刺客小山丰太郎,早就对李鸿章有刺伤的念头,只因没钱买去中国的船票而呆在日本,正巧李鸿章到日本和谈,他便借此机下手,这是国际上公认的野蛮事件,于是日本官方为表示道歉原定赔款3亿两立即减为2亿两,但这颗子弹却深深打在这位中国代表脸上,他一直陪伴李鸿章一生。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方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除赔款减为2亿两外其他不变
我终于读懂了李鸿章,这位杰出的外交官的血色生涯正因为有了他中国才有了第一条铁路,这些无不记载这他的名字推动历史的车轮驶向今天。
5
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包拯中华民族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伟人百出。在众多伟人当中,让我感动的那位历史人物是个铁面无私,不畏权贵的包青天包拯。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公元999年生,三十岁考中进士后,开始了仕宧生涯。他为官清正廉洁,执法如山,嫉恶如仇,不畏权贵,为众多老百姓伸冤。“被喻为包青天包拯”。包拯一生清正廉洁,他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他在端州任知州时,每年都要进贡端砚。历任州官每年都征收比贡品数目多上好几倍的端砚,见多出来的据为己有,有的送给亲朋好友,有的送给上司作“走后门”的礼物。唯独包拯任知州时,不肯多收一个。后来,他要调遣去京城当官,当地官民送他一些小礼物作为纪念,他一个也没要,两袖清风的离开了端州。包拯来到京城担任了开封,他还是按老规矩。老百姓要告状,不得到衙门大堂上来,包拯也大开府衙大门,鼓励老百姓前来击鼓鸣冤,告状一些为非作歹的官吏士绅。包拯亲自审案,就是皇亲国戚犯法,也严惩不贷。当时,有位权势极大的宧官头侵占惠民河畔的地修建花园,造成河水泛滥。包拯下令将宧官的花园全部拆了,把地还给了老百姓,疏通了河道,河水从此不再泛滥。
后来公元1026年,包拯于64岁病逝开封,却葬在老家泸州合肥县城东,后人为了纪念他,修建了包公祠和包公墓。包拯去世后,他的家人因为受他的影响,决定让后代和他一样严格,于是立下了规定:以后包氏子孙凡是当官的,如有贪赃枉法的,活着不得归包家,死了也不能葬在包家的坟墓,从不吾志,非子孙也。
后来,包拯的子孙果然继承了他的遗志,清誉流芳。包拯一生清正廉洁,不畏权贵,不贪赃。对无辜的老百姓满腔热忱,对贪官污吏或犯了法的人冷酷无情。当今社会像包拯这样的清官已是屈指可数的了,如果世界上的官都像他这样嫉恶如仇的话,那世界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的。